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盖梁由中部划分为两段预制节段进行预制,两所述预制节段上均设置有横向套管以及纵向套管;采用吊机将所述预制节段吊装至所述桥墩上,在所述纵向套管内穿设连接件,完成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的预制拼接,同时设置稳定索连接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将另一所述预制节段吊装固定到另一所述桥墩上;浇筑现浇段,将两所述预制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对接,同时横向贯穿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导入预应力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包括两预制节段和一现浇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盖梁预制和现场吊装施工要求较低,十分适用于大型盖梁的施工构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盖梁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及其拼装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中的盖梁施工是桥梁施工的重点之一,传统盖梁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托架法,在桥墩上部设置模具以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养护凝固后将模具拆除,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搭设周期长;2、耗费人工及材料;3、在城市桥梁施工中,会限制地面交通;4、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场地支架地基处理成本高;5、对场地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托架法施工存在的不足,现多采用预制盖梁再现场吊装的快速施工方法,具体根据施工要求先预制盖梁,再将盖梁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该方法十分适合中小型盖梁的构筑,但是对于大型盖梁(如超过400吨)的构筑,在现场很难有匹配的吊具进行吊装作业,且由于体积与重量过大,施工要求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对盖梁预制和现场吊装施工要求较低,适用于大型盖梁施工的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及其拼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盖梁预制和现场吊装施工要求较低,适用于大型盖梁施工的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及其拼装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所述盖梁吊装在两桥墩上,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将所述盖梁由中部划分为两段预制节段进行预制,两所述预制节段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横向套管以及用于穿设与所述桥墩连接的连接件的纵向套管。步骤二:采用吊机将所述预制节段吊装至所述桥墩上,在所述纵向套管内穿设连接件,完成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的预制拼接,同时设置稳定索连接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将另一所述预制节段吊装固定到另一所述桥墩上。步骤四:在两所述预制节段相向端面之间浇筑现浇段,将两所述预制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对接,同时通过所述横向套管横向贯穿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导入预应力筋。上述技术方案尤其适合大型盖梁的施工,该拼装方法利用一分为二的预制节段通过现浇段对接构筑大型盖梁,并且在预制节段上预埋纵向套管和横向套管,使得能够快速地在桥墩上进行预制拼接,同时克服了托架法和现有现场吊装法存在的缺点,达到了快速施工、吊装方便、降低预制要求和施工要求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包括两预制节段和一现浇段,两所述预制节段通过所述现浇段进行对接,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之间贯穿设置有预应力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预制节段内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预应力筋的横向套管,便于所述预应力筋的现场穿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节段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与桥墩连接的连接件的纵向套管,便于完成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的预制拼接,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结构可靠性。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构筑难度较低,尤其适用于大型盖梁的构筑,大大的降低了构筑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便于现场施工。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图2为完成步骤S2的拼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实现将超过400吨的大型盖梁成功吊装至两桥墩上,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设计要求,将所述盖梁由中部划分为两段预制节段I进行预制,两预制节段I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设预应力筋5的横向套管以及用于穿设与桥墩2连接的连接件3的纵向套管;示例性的,本实施例连接件3为JL32精轧螺纹钢。步骤S2:结合图2-4所示,采用吊机将预制节段I吊装至桥墩2上,在所述纵向套管内穿设连接件3,完成预制节段I与桥墩2的预制拼接,同时设置稳定索4连接预制节段I与桥墩2。步骤S3:重复步骤S2,将另一所述预制节段吊装固定到另一所述桥墩上。步骤S4: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两预制节段I相向端面之间浇筑现浇段6,将两预制节段I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对接,同时通过所述横向套管横向贯穿两预制节段I和现浇段6导入预应力筋5。本实施例的拼装方法尤其适合双桥墩的盖梁预制拼装,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托架法,本实施例所需工期更短,对地面交通以及环境影响更小;相较于现有预制吊装法,本实施例克服了整体吊装盖梁过重无法吊装的问题,且本实施例的两预制节段均是先单独设置在相应桥墩上再通过现浇段进行对接,其施工更加方便,对施工的要求也被大大的降低,而现浇段的施工由于两端已经固定的预制节段的存在也变得更加简单,如直接采用模具搭接在两预制节段相向的两端面上,然后进行浇筑即可。实施例二:图5为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的应用示意图。本实施例可按照上述实施例一的施工步骤构筑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如图5所示,该拼装结构包括两预制节段I和一现浇段6,两预制节段I通过现浇段6进行对接,两预制节段I和现浇段6之间贯穿设置有预应力筋5。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两预制节段I内设置有用于穿设预应力筋5的横向套管,以及在预制节段I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与桥墩连接的连接件3的纵向套管,加设所述横向套管和纵向套管,便于所述预应力筋的现场穿设,以及完成预制节段I与桥墩2的预制拼接,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结构可靠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所述盖梁吊装在两桥墩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将所述盖梁由中部划分为两段预制节段进行预制,两所述预制节段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横向套管以及用于穿设与所述桥墩连接的连接件的纵向套管; 步骤二:采用吊机将所述预制节段吊装至所述桥墩上,在所述纵向套管内穿设连接件,完成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的预制拼接,同时设置稳定索连接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将另一所述预制节段 吊装固定到另一所述桥墩上; 步骤四:在两所述预制节段相向端面之间浇筑现浇段,将两所述预制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对接,同时通过所述横向套管横向贯穿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导入预应力筋。2.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预制节段和一现浇段,两所述预制节段通过所述现浇段进行对接,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之间贯穿设置有预应力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预制节段内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预应力筋的横向套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节段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与桥墩连接的连接件的纵向套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盖梁中分节段预制拼装方法,所述盖梁吊装在两桥墩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将所述盖梁由中部划分为两段预制节段进行预制,两所述预制节段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横向套管以及用于穿设与所述桥墩连接的连接件的纵向套管;步骤二:采用吊机将所述预制节段吊装至所述桥墩上,在所述纵向套管内穿设连接件,完成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的预制拼接,同时设置稳定索连接所述预制节段与所述桥墩;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将另一所述预制节段吊装固定到另一所述桥墩上;步骤四:在两所述预制节段相向端面之间浇筑现浇段,将两所述预制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对接,同时通过所述横向套管横向贯穿两所述预制节段和所述现浇段导入预应力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兴,闫兴非,王勇,吴连盛,葛景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