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是用纵横向互相垂直的加劲肋(纵肋和横肋)连同桥面盖板所组成的共同承受车轮荷载的结构,通常采用U型纵肋(见附图2)。由于其具有自重轻等许多优点,现已广泛用于大跨度桥梁中,但这些桥梁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纹,主要集中在纵助与面板之间的肋角焊缝处、纵横肋交叉的弧形缺口处、U形肋钢衬垫板对接焊缝处等位置。此外,在行车荷载和温度等共同作用下,结构易形成过大的局部变形,使铺装层出现车辙、粘结层失效 或脱层等问题,不仅影响行车的通畅性和舒适性,也影响整个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钢桥面铺装损坏的原因主要是钢桥面板的刚度不足。纵肋与橫肋焊接处受力复杂,容易疲劳开裂。工程界曾试图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构造细节来加以改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结构的受力,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该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在汽车集中轮压荷载的作用下,钢桥面局部易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形,从而导致桥面出现疲劳、开裂等病害的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它包括顶板(1)、通过腹板(8)与顶板(1)连接的下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与下底板(7)之间设有上底板(4);上底板(4)与顶板(1)之间填充混凝土(2);上底板(4)的上表面和顶板(1)的底面均设有若干个剪力钉(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