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热高温混合半连续化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503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热高温混合半连续化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在合成粉体过程中,升温过程中Ti原料和Ba原料是分离开来的,当温度升高到反应温度100-260℃时,再将两种原料混合,反应随之进行,并且可以利用压力泵将加热过的两种原料泵入反应釜,可以实现半连续化生产,包括分别配制含钛离子、含钡离子溶液的步骤,分别加热两种溶液的步骤,混合加热后的两种溶液的步骤以及干燥沉淀物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继承了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粉体方法所有的优点,工艺简单、能低耗,并且避免了水热法在升温过程中不可避免生成的中间相杂质,获得纯度更高的粉体,可以实现半连续化生产。拥有水热法本身所有的优点,低能耗,无污染,无杂相,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酸钡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钛酸钡粉体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如高介电常数以及铁电、压电和正温度系数效应等,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的支柱,主要用于介质陶瓷、敏感陶瓷的制造,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温控发热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器件、电光器件、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特别是在电动车动力电池上,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各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研发。功能陶瓷对粉料的基本要求是高纯、超细、团聚程度小、组分精确,故传统的陶瓷粉体制备技术已很难满足现代材料及器件的要求。同时近年来应用的压电陶瓷多层器件,由于陶瓷烧结温度高,必须以钯、钼等贵金属作为内电极,严重增大了器件的制造成本,因此降低材料烧结温度以满足陶瓷多层共烧的要求,对于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及环境和友好型功能陶瓷材料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固相法比较,湿化学法由于合成是在液相中进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容易实现组分的精确控制,易于改性掺杂,实现分子水平的混合,烧结温度低,设备简单等诸多优点。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利用多种精制手段制备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热高温混合半连续化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配制得到含钡离子溶液,浓度为0.1M?5M;步骤二:将步骤一配制得到的含钡离子溶液倒入到反应釜的一个腔中;步骤三:配制含钛离子溶液,浓度为0.1M?5M;步骤四:将步骤三配制得到的含钛离子溶液倒入反应釜的另一个腔中;步骤五:将反应釜密封并加热至100?260℃;步骤六:将反应釜旋转,并保温,使反应釜中两个腔内的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2?24小时得到沉淀物;步骤七: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并取出步骤六所得的沉淀物;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沉淀物洗涤直至中性,并将洗涤后得到的粉体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即得到分散性较好的钛酸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热高温混合半连续化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配制得到含钡离子溶液,浓度为0.1M-5M ; 步骤二:将步骤一配制得到的含钡离子溶液倒入到反应釜的一个腔中; 步骤三:配制含钛离子溶液,浓度为0.1M-5M ; 步骤四:将步骤三配制得到的含钛离子溶液倒入反应釜的另一个腔中; 步骤五:将反应釜密封并加热至100-260°C ; 步骤六:将反应釜旋转,并保温,使反应釜中两个腔内的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2-24小时得到沉淀物; 步骤七: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并取出步骤六所得的沉淀物; 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沉淀物洗涤直至中性,并将洗涤后得到的粉体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即得到分散性较好的钛酸钡粉体。2.一种水热高温混合半连续化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配制得到含钡离子溶液 ,浓度为0.1M-5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孔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宇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