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地自行车,属于高山滑雪运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车座可调节、具有刹车功能及减震缓冲功能的雪地自行车。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折叠部分、减震部分、刹车部分及悬挂部分;折叠部分支撑梁上设有调节孔及螺栓孔;车座通过调节孔与支撑梁相连,支撑梁铰接于主梁上;第一连接梁通过螺栓孔与支撑梁相连,第一连接梁铰接于第二连接梁上;第二连接梁与主梁相铰接;减震部分前避震器分别与避震安装座和避震安装架相铰接,避震安装架和避震安装座安装在前滑雪板上;后避震器分别铰接于U型连接块内与避震连接板上;刹车部分刹车闸与刹车板相连接;刹车脚踏板与刹车爪相连接;悬挂部分平行摆杆铰接于摆杆安装座上,摆杆安装座固装在后滑雪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山滑雪运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车座可调节、具有刹车功能及减震缓冲功能的雪地自行车。
技术介绍
最早的雪地自行车大概出现在150年前,该时期的雪地自行车一般由木质材料制成。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的欧洲,雪地自行车被作为一种冬天实用的雪上交通工具,但是在之后的80年里,雪地自行车几乎没有发展,直到1949年,一个叫本特的澳大利亚人专利技术了“SIT-SKI”的装置,该装置意味着人可以坐在上面滑雪。经过长期的改良,这种装置逐渐变得轻便,并在西方国家里流行起来。然而由于没有大批量的生产和普及,很快这股风潮就已过去。当人们能够重新想起“SIT-SKI”时,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03年,专利技术家唐 哈内布林克在探险家杜克斯图的求助下,专利技术了可以在雪地上行进的极地自行车。随后,雪地自行车不断发展至今,无论从结构形式上,还是设计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最终在近5年(尤其是从2006年在Durango Mountain Resort, Colorado举行了Purgatory International SkiBike Festival雪上自行车节之后)成为风靡全美以及西欧地区的一项新兴雪上运动项目。现今国外现有的雪地自行车,也存在诸多问题:1、适应性差:国外现有的雪地自行车,由于车座的位置和角度均不可调节,造成使用雪地自行车时,对于不同身高、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很难完全适合。 2、无减震或减震效果差:国外现有的雪地自行车,由于缺少减震或减震效果不佳,当雪面稍有不平时,车体颠簸严重,舒适度差,在雪地自行车高速运动过程中危险性还会增加。3、缺少刹车功能:国外现有的雪地自行车,并没有安装刹车装置,想要实现雪地自行车的减速,通常是靠滑雪者的脚和雪面摩擦接触,来实现减速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骑行的不安全性。4、携带不便:国外现有的雪地自行车,无论是从家里带到滑雪场,还是从山底通过缆车运至山顶,由于雪地自行车自身体积较大,又不可折叠,携带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车座可调节、具有刹车功能及减震缓冲功能的雪地自行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雪地自行车,包括车座、车把、前车架、前滑雪板及后滑雪板,其特点是还包括折叠部分、减震部分、刹车部分及悬挂部分;所述的折叠部分包括支撑梁、主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及U型连接块,在所述的支撑梁后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在支撑梁前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车座下侧安装有车座连接杆,车座连接杆通过调节孔与支撑梁相连接,在支撑梁上调节孔侧面设置有车座连接杆的紧固螺栓,支撑梁的前端铰接于主梁上;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前端与螺栓孔相配合,第一连接梁的后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前端与主梁的后端相铰接,第二连接梁的后端固接有U型连接块;在主梁与第二连接梁配合处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的减震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和后滑雪板减震部分;所述的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前避震器、避震安装架及避震安装座,所述前避震器的前端与避震安装座相铰接,后端与避震安装架相铰接;所述避震安装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滑雪板上,避震安装座固装在前滑雪板上;前滑雪板通过避震安装架与前车架相连接,前车架与主梁相连接;所述的后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后避震器和避震连接板,后避震器的前端铰接于U型连接块内,后端铰接于避震连接板上,避震连接板铰接于U型连接块内;所述的刹车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和后滑雪板刹车部分;所述的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包括刹车闸和刹车板,刹车闸与刹车板的内侧之间通过闸线相连接,刹车闸安装在车把上,车把安装在主梁上;刹车板的中部铰接于前滑雪板的后端,在刹车板内侧与前滑雪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后滑雪板刹车部分包括刹车脚踏板和刹车爪,刹车脚踏板的后端与刹车爪的前端之间通过闸线相连接,刹车爪的中部与后滑雪板相铰接,刹车爪的后端与后滑雪板上的通孔相对应;刹车脚踏板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梁相铰接,在刹车脚踏板后端与第二连接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悬挂部分包括平行摆杆和摆杆安装座,平行摆杆的一端铰接于U型连接块上,另一端铰接于摆杆安装座上,摆杆安装座固装在后滑雪板上,所述避震连接板与平行摆杆相铰接。在所述支撑梁的螺栓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雪地自行车相比,车座的位置可调节,可以很好的适用不同身高、不同年龄的使用者骑行;增加了减震部分和悬挂部分,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增加了刹车功能,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增加了折叠功能,使整车变得轻巧,携带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雪地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部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部分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滑雪板减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滑雪板减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滑雪板刹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滑雪板刹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悬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车座,2—刹车闸,3—螺栓孔,4一调节孔,5—后滑雪板,6—前车架,7—车把,8—支撑梁,9 一第一连接梁,11 一主梁,13—第二连接梁,14 一车座连接杆,16—避震安装架,17—前避震器,19一避震安装座,20—轴承座,21—前滑雪板,23—后避震器,24—U型连接块,25—避震连接板,27—平行摆杆,28—摆杆安装座,32 —闸线,33—复位弹簧,35一刹车板,36一刹车爪,38一刹车脚踏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雪地自行车,包括车座1、车把7、前车架6、前滑雪板21及后滑雪板5,其特点是还包括折叠部分、减震部分、刹车部分及悬挂部分;如图2、3所示,所述的折叠部分包括支撑梁8、主梁11、第一连接梁9、第二连接梁13及U型连接块24,在所述的支撑梁8后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4,在支撑梁8前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 螺栓孔3 ;所述车座I下侧安装有车座连接杆14,车座连接杆14通过调节孔4与支撑梁8相连接,在支撑梁8上调节孔4侧面设置有车座连接杆14的紧固螺栓,支撑梁8的前端铰接于主梁11上;所述第一连接梁9的前端与螺栓孔3相配合,第一连接梁9的后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梁13上;所述第二连接梁13的前端与主梁11的后端相铰接,第二连接梁13的后端固接有U型连接块24 ;在主梁11与第二连接梁13配合处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的减震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和后滑雪板减震部分;如图4所示,所述的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前避震器17、避震安装架16及避震安装座19,所述前避震器17的前端与避震安装座19相铰接,后端与避震安装架16相铰接;所述避震安装架16通过轴承座20安装在前滑雪板21上,避震安装座19固装在前滑雪板21上;前滑雪板21通过避震安装架16与前车架6相连接,前车架6与主梁11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的后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后避震器23和避震连接板25,后避震器23的前端铰接于U型连接块24内,后端铰接于避震连接板25上,避震连接板25铰接于U型连接块24内;所述的刹车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和后滑雪板刹车部分;如图6所示,所述的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包括刹车闸2和刹车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雪地自行车,包括车座、车把、前车架、前滑雪板及后滑雪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部分、减震部分、刹车部分及悬挂部分;所述的折叠部分包括支撑梁、主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及U型连接块,在所述的支撑梁后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在支撑梁前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车座下侧安装有车座连接杆,车座连接杆通过调节孔与支撑梁相连接,在支撑梁上调节孔侧面设置有车座连接杆的紧固螺栓,支撑梁的前端铰接于主梁上;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前端与螺栓孔相配合,第一连接梁的后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前端与主梁的后端相铰接,第二连接梁的后端固接有U型连接块;在主梁与第二连接梁配合处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的减震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和后滑雪板减震部分;所述的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前避震器、避震安装架及避震安装座,所述前避震器的前端与避震安装座相铰接,后端与避震安装架相铰接;所述避震安装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滑雪板上,避震安装座固装在前滑雪板上;前滑雪板通过避震安装架与前车架相连接,前车架与主梁相连接;所述的后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后避震器和避震连接板,后避震器的前端铰接于U型连接块内,后端铰接于避震连接板上,避震连接板铰接于U型连接块内;所述的刹车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和后滑雪板刹车部分;所述的前滑雪板刹车部分包括刹车闸和刹车板,刹车闸与刹车板的内侧之间通过闸线相连接,刹车闸安装在车把上,车把安装在主梁上;刹车板的中部铰接于前滑雪板的后端,在刹车板内侧与前滑雪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后滑雪板刹车部分包括刹车脚踏板和刹车爪,刹车脚踏板的后端与刹车爪的前端之间通过闸线相连接,刹车爪的中部与后滑雪板相铰接,刹车爪的后端与后滑雪板上的通孔相对应;刹车脚踏板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梁相铰接,在刹车脚踏板后端与第二连接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悬挂部分包括平行摆杆和摆杆安装座,平行摆杆的一端铰接于U型连接块上,另一端铰接于摆杆安装座上,摆杆安装座固装在后滑雪板上,所述避震连接板与平行摆杆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雪地自行车,包括车座、车把、前车架、前滑雪板及后滑雪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部分、减震部分、刹车部分及悬挂部分; 所述的折叠部分包括支撑梁、主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及U型连接块,在所述的支撑梁后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在支撑梁前侧梁体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车座下侧安装有车座连接杆,车座连接杆通过调节孔与支撑梁相连接,在支撑梁上调节孔侧面设置有车座连接杆的紧固螺栓,支撑梁的前端铰接于主梁上;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前端与螺栓孔相配合,第一连接梁的后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前端与主梁的后端相铰接,第二连接梁的后端固接有U型连接块;在主梁与第二连接梁配合处设置有紧固螺栓; 所述的减震部分包括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和后滑雪板减震部分;所述的前滑雪板减震部分包括前避震器、避震安装架及避震安装座,所述前避震器的前端与避震安装座相铰接,后端与避震安装架相铰接;所述避震安装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滑雪板上,避震安装座固装在前滑雪板上;前滑雪板通过避震安装架与前车架相连接,前车架与主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达,李灏楠,杜鹏飞,吕诗萌,章宇,杨健,刘丹,殷娇,霍晓佩,刘公雨,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