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具体的说,提供了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的主要活性组份包括两种组份,组份一:氰烯菌酯;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其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5~30:1,两种组份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为5%~80%。该组合物毒性低,对人畜及生态环境危害小,可以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对由镰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小麦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氰烯菌酯(组份一)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组份二)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氰烯菌酯,化学名称为:2_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氰烯菌酯属于木质部运转药剂,此类药剂多积累在蒸腾强度大的部位(叶缘、叶尖),在蒸腾非常弱的器官或部位(果实、种子等)几乎不会有药物到达。同时发现该药剂耐雨水冲刷,具有良好的内吸穿透性能及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氰烯菌酯对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均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和西瓜枯萎病等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对古巴假霜霉弓I起的黄瓜霜霉病、水稻黄单胞菌弓I起的水稻百叶枯病、辣椒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贝伦格葡萄坐腔菌引起的油菜菌核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生菌素是一种生物源N-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效;该抗生素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通过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改变菌丝体形状,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番茄等茄科植物青枯病、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条斑病、小麦赤霉病、柑桔溃疡病、杏细菌性穿孔病等多种真菌细菌病害。乙蒜素,化学名称为:乙烷硫代磺酸乙酯,为有机硫高效广谱仿生杀菌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不但能抑制多种真菌和细菌,而且有刺激生长作用,可防治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烂秧病、纹枯病,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多种作物病害。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de)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病害,也是国内外小麦生产上的重要防治对象之一。该病不仅给小麦的产量造成损失,同时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主的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在现今的小麦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单一地使用同类药剂,可能引起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导致药剂防效降低。目前,在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为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自1992年在浙江海宁市小麦病穗上检测到世界首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以来,已先后在浙、苏、沪、皖等地发现该病原菌的抗药性植株,且抗药性菌群体比例迅速上升,抗药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如何继续控制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时间、降低病原菌对单一杀菌剂广生抗性的风险、延长杀菌剂使用寿命的杀菌组合物。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主要包括两种活性组份:组份一:氰烯菌酯;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其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5 30:1。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为微毒杀菌剂。中生菌素,化学名称为1-N式基链里定基_2_氨基L-赖氨酸_2脱氧古罗糖胺,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低毒杀菌剂。乙蒜素,化学名称乙烷硫代磺酸乙酯,是一种高效无公害广谱仿生杀菌剂,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大蒜臭味,价格低廉,与菌体内含硫基的物质作用,从而抑制菌体的正常代谢。更优的,所述组合物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2 15:1。更优的,所述组合物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5% 80%。更优的,所述组合物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10% 6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包含上述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剂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或乳油。当所述杀菌剂为可湿性粉剂时,可包含以下助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A、分散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 或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润湿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C、填料:硫酸按、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或陶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当所述杀菌剂为水分散粒剂时,可包含以下助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A、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或聚羧酸盐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润湿剂:磺酸盐或其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C、填料:陶土、高岭土或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D、粘结剂:纤维素类、糖类、淀粉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E、崩解剂:硫酸铵;F、消泡剂:有机硅。当所述杀菌剂为悬浮剂时,可包含以下助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A、分散剂■ 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B、乳化剂: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磺酸盐类、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或三苯乙基苯酚聚氧内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C、润湿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D、增稠剂:黄原胶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E、防腐剂:甲醛、苯甲酸或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F、稳定剂: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G、消泡剂:有机硅;H、防冻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当所述杀菌剂为乳油时,可包含以下助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A、乳化剂:农乳500#、农乳 700#、农乳 2201#、Span-60#、乳化剂 T-60、TX-10、农乳 1601#、农乳 600# 或农乳4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溶剂为二甲苯、溶剂油、甲苯、生物柴油或甲酯化植物油;B、助溶剂:乙酸乙酯、甲醇、二甲基甲酸胺、环己酮、丙酮或甲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C、稳定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或醋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杀菌剂还含有助剂。所述的助剂为分散剂、润滑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乳化剂、润湿剂、增稠剂、防腐剂、稳定剂、防冻剂或助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农用杀菌组合物生物活性高,单位面积上用药量少,施药成本低,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均属低等毒性,因此对人畜危害小,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有益生物、环境安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还可以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降低病原菌对单一杀菌剂产生抗性的风险,延长了杀菌组合物中各组份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对小麦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防治效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崩解剂、抗冻剂、增稠剂、润湿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以下实施例仅列举出了部分组合物的配比,但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称取30%氰烯菌酯、2%中生菌素、6%木质素磺酸钙,3%S0PA、5%白炭黑、硅藻加至100%重量份,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32%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 称取30%氰烯菌酯、5%中生菌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剛0、15%尿素、玉米淀粉加至100%重量份,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菌组合物,主要包括两种活性组份:组份一:氰烯菌酯;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其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5~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主要包括两种活性组份: 组份一:氰烯菌酯; 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 其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5 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2 15: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份一和组份二的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5% 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份一和组份二的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10% 65%。5.一种杀菌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强,毕秋艳,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