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1829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0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工装铣口装置只能铣开口、锥面倒角需手工挫削完成、工效低、人工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斜面压板(6)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组合铣刀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nical sleeve opening and chamfe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onical sleeve opening and chamfering device,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aiming to solve the existing tooling milling device can be manually opening and conical chamfer milling cutting, low efficiency,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abor cost. The utility model of milling special tooling (7) plane plate (5)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inclined plate (6), inclined plate (6)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a conical sleeve (3), a combination of milling products installed on the conical sleeve products (3) above the cutter by right angle milling cutter (11), chamfer milling cutter (12) and the left clip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cutter standard cutter (10), right angle milling cutter (11), left (12) and the standard chamfer milling cutter milling cutter (10) axes coincide, the axis line and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tooling (4) into the vertical space trajec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锥形套加工过程中的开口与倒角工序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生产锥形套过程中,锥形套锥面开口处两侧倒角由于是要求在锥面上倒角,其特殊性导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而是采用手工锉角,其加工质量和速度十分有限,人工成本高,低效的生产速度对生产形成瓶颈效应,制约着锥形套的扩能生产。并且,这种原始的加工手段和现在先进的大机器生产形成太大落差,已不能适应生产需求。参见附图2,现有工装铣口装置只能铣开口,锥面上倒角是手工挫削而成,其工效低,人工成本高,低效的生产速度对生产形成瓶颈效应,制约着锥形套的扩能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工装铣口装置只能铣开口、锥面倒角需手工挫削完成、工效低、人工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开口与锉角同时进行、工艺流程短、工作效率高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如图1所示,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斜面压板6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组合铣刀(即标号1、2代表)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如图3所示。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其中所述的斜面压板6的斜度与锥形套产品3的锥度相一致。本技术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的有益效果:1.将锥形套锉角工序合并到开口工序中,实现开口、锉角同时进行,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省了相应的加工时间,提高了效率;2.由于锉角工序取消,锉角所需的费用全部节省,降低生产成本;3.改变现有手工挫角的作坊式加工方法,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机器倒角比手工挫角美观,尺寸容易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工装铣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组合铣刀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锯片铣刀、2倒角铣刀、3锥形套产品、4工装运动方向、5平面压板、6斜面压板、7铣口专用工装、10标准铣刀、11右倒角铣刀、12左倒角铣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和附图3,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斜面压板6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组合铣刀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斜面压板6的斜度与锥形套产品3的锥度相一致。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具体应用时,首先调整好工装和铣刀的相对位置,将锥形套产品按图示位置装在工装上,并用斜面压板和平面压板压紧。之后启动机床,工装带动产品按工装运动方向运动,开始铣削,实现开口、倒角同时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开口与锉角同时进行、工艺流程短、工作效率高等诸多技术优点。权利要求1.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 ),斜面压板(6 )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 ),组合铣刀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 )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 )、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压板(6)的斜度与锥形套产品(3)的锥度相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的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涉及机械加工
,旨在解决现有工装铣口装置只能铣开口、锥面倒角需手工挫削完成、工效低、人工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技术之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斜面压板(6)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组合铣刀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文档编号B23C3/12GK203061944SQ201320061960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陈小玲 申请人: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锥形套开口及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铣口专用工装(7)前端的平面压板(5)后方设有斜面压板(6),斜面压板(6)后方装设锥形套产品(3),组合铣刀装设于锥形套产品(3)上方,组合铣刀由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夹设于前述两铣刀中间的标准铣刀(10)构成,右倒角铣刀(11)、左倒角铣刀(12)和标准铣刀(10)的轴心线相重合,该轴心线与工装运动方向(4)轨迹线成空间垂直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