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01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其驱动件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第一端外缘环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供一卡扣容置,其第二端设有一驱动部,且第一端与第二端间设有一多角形的结合部,该结合部可插置于扳手的多角孔内;由此,当驱动件第一端的卡扣越过多角孔而卡固挡止于多角孔的外缘时,该卡扣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此一可靠且强力的卡固使得驱动件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的多角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件,尤指一种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
技术介绍
图1显示第一种现有驱动件2与棘轮环1间的结合状态,该驱动件2的外缘设有一受弹簧(图中未示)所弹抵的钢珠3,通过钢珠3弹性抵靠于棘轮环1的内壁面而提供一卡掣力,使驱动件2得以结合于棘轮环1。图2显示第二种现有驱动件4与棘轮环1间的结合状态,该驱动件4的外缘嵌设有一C型扣5(O型环),通过C型扣5弹性抵靠于棘轮环1的内壁面而提供一卡掣力,使驱动件4得以结合于棘轮环1。图3显示第三种现有驱动件6与棘轮环1间的结合状态,该棘轮环1的内壁面嵌设有一C型扣7(O型环),通过C型扣7弹性抵靠于驱动件6的外缘而提供一卡掣力,使驱动件6得以结合于棘轮环1。上述三种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1间的结合卡掣力皆不够强固,参照图4,当驱动件6结合套筒使用后,欲卸下(更换)套筒时,极易将整个驱动件6取下于棘轮环1,因为C型扣7及钢珠皆已被压缩,并仅提供横向的卡掣力,且C型扣7及钢珠与棘轮环1的内壁面是平滑的接触。使用者需另行将驱动件6分离于套筒后,再将驱动件6套置于棘轮环1内,不但费时费力,更使得每次欲更换套筒时,皆需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上相当不便和麻烦,并不好用、实用。图5显示第四种现有驱动件8与棘轮环1间的结合状态,此为本申请人早先申请的技术,其设于驱动件8一端的弹性爪9可提供强大的卡掣力,使驱动件8可以稳固地结合于棘轮环1内,然弹性爪9的产制成本较高,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TW公告编号第366849号「棘轮扳手的套筒卡制结构改良」专利案的第二图,其于棘齿头12内缘的夹持座121环壁适当处开设有一预定深度的内槽1211,用以供一C型状的卡环3套固。然该内槽1211的设置深度已超过夹持座121内凹端角的,使得棘轮环的棘齿与内槽1211间的肉厚极为薄弱,此一肉厚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了棘齿轮的结构强度,使棘齿轮所能承受的扳转扭力大幅降低,因而极易崩裂破坏,并不适合专业级人仕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间的结合卡掣力皆不够强固,当驱动件结合套筒使用后,欲卸下(更换)套筒时,极易将整个驱动件取下于棘轮环,因为C型扣及钢珠皆已被压缩,并仅提供横向的卡掣力,且C型扣及钢珠与棘轮环的内壁面是平滑的接触。使用者需另行将驱动件分离于套筒后,再将驱动件套置于棘轮环内,不但费时费力,更使得每次欲更换套筒时,皆需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上相当不便和麻烦,并不好用、实用。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其驱动件结合于扳手时,该驱动件上的卡扣卡固挡止于多角孔(挡缘)的外缘,且该卡扣未受到压迫而处于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此一可靠且强力的卡固使得驱动件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内,欲卸下(更换)套筒时,驱动件没有被取出于多角孔的可能,实为一极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的设计。其它目的、优点和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的结合状态部份剖视图;图2为第二种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的结合状态部份剖视图;图3为第三种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的结合状态部份剖视图;图4为图3的沿续,表驱动件意外地分离于棘轮环;图5为第四种现有驱动件与棘轮环的结合状态部份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扳手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9为图8的沿续,表示卡扣卡固于多角孔的外缘;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七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七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俯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八个实施例结合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中符号说明1棘轮环2驱动件 3钢珠4C型扣 5C型扣 6驱动件7弧形容室 8驱动件 9弹性爪10驱动件 11第一端12第二端 13凹槽 14卡扣 15结合部16凸起 17凸起 18肩部20梅花扳手 21多角孔22棘轮梅花扳手23棘轮环24多角孔25挡缘26挡缘 27凹陷 12′第二端13′凹槽18′肩部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权利要求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驱动件10得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于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内。参照图7,该驱动件10包括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该驱动件10的第一端11外缘环设有一凹槽13,该凹槽13供一具弹性的卡扣14容置,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卡扣14实施为一C型扣环。该驱动件10的第二端12设有一驱动部,可依需求而做多种型态的变化,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端12的驱动部实施为一可与套筒结合的方头。该驱动件10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间设有一多角形的结合部15,该结合部15与第二端12间形成有数个凸起16,该凸起16设在结合部15外缘的端角处。值得注意的是,驱动件10第一端11的卡扣14于自然状态时的外径略大于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参照图8,当欲将驱动件10的第一端插置于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内时,需施加一较大的外力,迫使卡扣14缩入凹槽13内,以使驱动件10得以插入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内。参照图9所示,当驱动件10第一端11的卡扣14越过多角孔21而卡固挡止于多角孔21的外缘时,该驱动件10的凸起16挡止于多角孔21的另一外缘,可防止驱动件10的过度插入。重要的是,该卡扣14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此一可靠且强力的卡固使得驱动件10可稳固地结合于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内,欲卸下(更换)套筒时,驱动件10没有被取出于多角孔21的可能。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将驱动件10的凸起17改设于结合部15外缘的端面处,且将梅花扳手改为棘轮梅花扳手22,第二个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同于第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1,当驱动件10第一端11的卡扣14越过棘轮梅花扳手22的棘轮环23的多角孔24,而凸露并卡固于棘轮环23的外缘时,该卡扣14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而该驱动件10的凸起17挡止于棘轮环23的另一外缘,同样可防止驱动件10的过度插入。图1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将驱动件10的凸起取消设置,并于结合部15与第一端11间形成有数个肩部18,且于梅花扳手20的多角孔21一端设有一挡缘25,该挡缘25一体成型于多角孔21,第三个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同于第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3,当驱动件10第一端11的卡扣14越过梅花扳手20多角孔21的挡缘25,而凸露并卡固于挡缘25的外缘时,该卡扣14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而该驱动件10的肩部18挡止于挡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构造改良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第一端外缘环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供一卡扣容置,其第二端设有一驱动部,且第一端与第二端间设有一多角形的结合部,该结合部可插置于扳手的多角孔内;由此,当驱动件第一端的卡扣越过多角孔而卡固挡止于多角孔的外缘时,该卡扣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具有较佳的卡固力,此一可靠且强力的卡固使得驱动件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的多角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