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棘轮式弯管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50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手柄,手柄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弯管部;该弯管部以可转动方式接设一套接件,该套接件外露段形成有供套筒套卡的套接部,隐藏段则形成有棘齿部,该棘齿部与可弹性复位的卡掣块啮合,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其中弯管部预设处设有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用以控制该卡掣块的偏移位置,以形成一双向棘轮式弯管扳手;握持部是指一具挡缘的软质套柄。本发明专利技术令弯管扳手具有复位转动功效,以达到更快速的轮胎锁、卸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令弯管扳手具有复位转动 功效,以达到更快速的轮胎锁、卸作业的棘轮式弯管扳手。技术背景一般轮胎与汽车的锁、卸无法使用一般扳手或套筒扳手的原因在于-螺帽是穿设在轮圈表面凹槽,故以套筒扳手套接套筒固然有办法套设, 手柄则会与轮圈表面呈贴合状态,施力上则较为不易,若加上轮圈表面 形成有凹、凸造型时,更是阻碍套筒扳手动作的关键,缘是,有关轮胎 与车体间的锁、卸手工具,仅能使用可供套筒套接的弯管扳手。现有拆卸轮胎用的弯管扳手是将杆体前端垂直(或倾斜)弯折成一 弯管段,该弯管段前端则形成有一四角套接柱,以供套筒套接,再利用 该套筒穿入轮圈凹槽内进行螺帽的锁、卸。然而,弯管扳手除了修车厂使用之外,购买汽车时亦附赠于维修的 工具包内,目的是供驾驶朋友爆胎时可自行更换备胎使用, 一般行驶中 如爆胎而更换备胎时,是利用千斤顶将车体顶高,让轮胎略离开地面呈 易组、拆的悬空状态;但随车附赠的千斤顶伸縮长度多仅设计在足够将 车体顶高至轮胎离开地面的有限范围,反之,弯管扳手的手柄则采用较 长设计,目的是在增加『施手臂』长度,以能较省力方式达到螺帽锁、 卸目的,以及获得较大的扳转扭力,以确保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缘 是,在爆胎时进行拆卸轮胎,往往碍于千斤顶的顶高距离有限,加上弯 管扳施力臂过长二大因素,导致螺帽的锁、卸转动至一半或三分之一时, 手柄即会与地面接触故需先退出、复位,再重新由轮圈表面凹槽套入锁、 卸螺帽,如此一来,势必需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方能达到螺帽的锁、卸目 的。现有的弯管扳手的锁卸操作实过于耗时,对于分秒必争的现代人而 言,实已不敷使用;因此,如何能够令弯管扳手具较佳扳转扭力功能之 余,又能兼具快速进行锁、卸,则为手工具业界目前着重的研发方向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令弯管扳手具有复位转动功效,以达 到更快速的轮胎锁、卸作业。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手柄,手柄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 另一端接设有一弯管部;其特征在于,该弯管部以可转动方式接设一套接件,该套接件外露段形成有供套筒套卡的套接部,隐藏段则形成有棘齿部,该棘齿部与可弹性复位的卡掣块啮合,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 前述的棘轮式弯管扳手,其中弯管部预设处设有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用以控制该卡掣块的偏移位置,以形成一双向棘轮式弯管扳手。 前述的棘轮式弯管扳手,其中握持部是一具挡缘的软质套柄。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令弯管扳手具有复位转动功效,以达到更快速的轮胎锁、卸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局部剖面的外观示意图。图1A是本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弯管部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的弯管部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锁、卸轮胎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本体1 0---——手柄1 1------握持部1 2---——挡缘1 3---——弯管部1 4---——套接件1 5---——套接部1 6---——卡掣单元1 7------棘齿部1 8---——卡掣块2 0---——轮胎3 0---——套筒4 0------螺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是以单向式 为结构叙述;其中该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包括有一适当长的 中空管状手柄l 0,该手柄l 0—端表面套设有前端具挡缘1 2的软质 套柄实施态样握持部l1;中空管体实施态样的手柄l0远离握持部1 l端,另套接与手柄l 0呈预设夹角的弯管部1 3,弯管部l 3内部则 以可转动方式接设有一阶梯杆状的套接件1 4 ,该套接件形成有一外露 段及一隐藏段,外露段则形成有一四角柱状的套接部1 5 ,供大小套筒 以可组拆方式活动套接,如图1A所示,套接部l 5—端面另可增设一凹 槽供弹簧及钢珠实施态样的卡掣单元1 6容设,以提供套接部1 5与套 筒间更稳固的卡抵关系;至于位于弯管部l 3内的隐藏段则形成有一棘 齿部l 7,及与棘齿部l 7相互啮合的卡掣块1 8,该卡掣块l 8—端 形成有与棘齿部l 7啮合的齿部,另一端与壁面间则容设有弹性抵顶用 的弹性件(图中未示),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如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较佳的结构空间叙述,有关本 专利技术棘轮式弯管扳手预期达到的结构功效,则请配合参阅图4详述如后欲进行轮胎2 0的锁卸时,将对应的套筒3 0与弯管部1 3外露段 的套接件l 4套接,即可顺利对螺帽4 0进行锁、卸,由于,本专利技术的 弯管扳手弯管部l3内采用可往复转动的棘动式设计,当手柄l0转动 至卡抵阻碍物地面时,只需再将手柄l 0反转向,即可迫使卡掣块l 8 跳齿,即能达到手柄l O复位继续扳转功效;本专利技术通过弯管部l 3内 设置单向棘动件创意,实可免除弯管扳手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需取出、复 位再套卡螺帽4 0继续扳转的复杂、耗时缺点,令驾驶者爆胎时自行更 换备用轮胎过程更简易、快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弯管扳手除附图所示的单向卡掣设计外,亦可在弯 管部预设处增设一切换开关,借由切换开关达到卡掣块左、右偏移控制, 以形成锁、卸皆快速、实用的双向棘轮式弯管扳手,更有利于使用者进 行轮胎的锁、卸作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 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专利技术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 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手柄,手柄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弯管部;其特征在于,该弯管部以可转动方式接设一套接件,该套接件外露段形成有供套筒套卡的套接部,隐藏段则形成有棘齿部,该棘齿部与可弹性复位的卡掣块啮合,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棘轮式弯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 部预设处设有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用以控制该卡掣块的偏移位置, 以形成一双向棘轮式弯管扳手。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弯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 部是一具挡缘的软质套柄。全文摘要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手柄,手柄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弯管部;该弯管部以可转动方式接设一套接件,该套接件外露段形成有供套筒套卡的套接部,隐藏段则形成有棘齿部,该棘齿部与可弹性复位的卡掣块啮合,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其中弯管部预设处设有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用以控制该卡掣块的偏移位置,以形成一双向棘轮式弯管扳手;握持部是指一具挡缘的软质套柄。本专利技术令弯管扳手具有复位转动功效,以达到更快速的轮胎锁、卸作业。文档编号B25B13/00GK101148040SQ200710123309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8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式弯管扳手,主要包括一手柄,手柄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弯管部;其特征在于,该弯管部以可转动方式接设一套接件,该套接件外露段形成有供套筒套卡的套接部,隐藏段则形成有棘齿部,该棘齿部与可弹性复位的卡掣块啮合,以构成一棘轮式弯管扳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