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91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包括本体、工作部、滑动装置与弹性件。该本体具有一柄部、至少一个头部与一个固定颚,该头部连接于该柄部的一端,该固定颚自该头部延伸凸出。该工作部具有至少一个结合臂与一个活动颚,该结合臂抵靠于该头部,使该活动颚与该固定颚形成一钳口。该滑动装置包括有一滑槽与一滑动部,该滑槽形成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一者,该滑动部固设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另一者,该滑动部滑设于该滑槽。该弹性件抵靠于该本体与该工作部之间。该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具有精简的结构,而且具有易生产制造、易组装的优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有利于提高精密度与结构强度,而为具有极佳价值的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口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
技术介绍
习用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可以参考美国4,637,284号专利,是在扳手中设置了固定颚与可直线滑动的活动颚,并进一步设置有弹性件,而于使用者往复扳转扳手时,可利用活动颚相对固定颚滑动、开阖,进而单方向地咬合螺固件,带动螺固件沿一个拆卸或紧固的方向转动,提供便利的操作使用效果。 然而,前述的扳手,当扳手反转回复(Ratchet)时,其结构使活动颚朝向开口尖端方向及外缘方向同时运动,促使整个扳手头部幅宽加大,并使活动颚尖端凸出高于原有喉深(deep of throat),于实际使用时容易卡抵周围物件而发生难以使用或无法使用的问题。现今消费者偏好于使用适当尺寸或较小幅宽尺寸的开口扳手,究其原因在于,今日各种机器或汽车组件内部的空间被不断压缩,而机器或汽车组件内的各个零件也变得彼此接近或甚至相互紧靠,在周围欠缺适当空间的情形下,零件的组装与拆卸也变得困难。使用前述扳手时,为获得可往复扳转的使用效果,其活动颚于使用时必须作直线滑动而向外退开,此时需要在工作环境周围具有一定的空间方能使用,不利于狭窄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有鉴于此,其后另外有US 5,287,777、US 5,582,082与US 7,827,887等多件专利,提供了可以在狭窄工作环境中使用的扳手,且同时具有可往复扳转的使用功能。其中US5,287,777号专利与US 7,827,887号专利相似,是利用插销与弧形的定位孔提供活动颚可滑动的功能,同时利用活动颚外围的弧形表面限制活动颚的滑动路径,以避免活动颚任意转动;其中的US 5,582,082号专利则是利用插销与直线的定位孔提供活动颚可滑动的功能,同时利用活动颚与固定颚之间的弧形边缘相互抵靠,从而限制活动颚的滑动路径,并避免活动颚任意转动。在此之中的各个扳手都具有可在狭窄工作环境中使用的功能,而受到欢迎。然而,前述的各个扳手却另外遭遇了生产上的困扰。前述各个扳手都是利用弧形边缘或表面抵靠活动颚,限制活动颚的滑动路径,此弧形边缘或表面在加工制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US 7,827,887号专利所述的扳手,其弧形表面是位在扳手钳口的内侧,力口工刀具不易进入,也不易进行加工,此外,扳手中的局部结构可能因为其形状的限制,而无法利用切削加工制作,于实际制作时必须以精密铸造进行,不仅加工难度较高,更有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力。除了前述加工不易与成本较高的问题之外,前述各个扳手也容易另外伴随有精密度较低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加工困难,加工的精密度不易提高,另一方向,扳手中的局部结构需要以精密铸造进行制作,精密铸造所制造的扳手表面或边缘折角处将留有脱膜后残留的边料,无法进一步利用切削加工移除,而影响扳手的精密度,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灰尘或碎屑卡抵于活动颚与固定颚之间,而影响活动颚使用时的顺畅度。此外,精密铸造所制造获得的工件具有材料结构强度较低的问题,前述扳手由于结构形状上的限制而需要采用精密铸造制作,将伴随产生扳手结构强度较低以及耐用度较低的问题。因此若能同时兼顾有棘轮效果,且有传统开 口扳手的固定幅宽,或最好只增加少许幅宽,并有易加工、强度闻者,才是使用者的福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可以供使用者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操作使用,同时又具有较易于加工制作的特点。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包括一本体、一工作部、一滑动装置与一弹性件。该本体具有一柄部、至少一个头部与一个固定颚,该头部连接于该柄部的一端,该固定颚自该头部延伸凸出。该工作部具有至少一个结合臂与一个活动颚,该结合臂抵靠于该头部,使该活动颚与该固定颚形成一钳口。该滑动装置包括有一滑槽与一滑动部,该滑槽形成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一者,该滑动部固设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另一者,该滑动部滑设于该滑槽,使该工作部可相对该本体沿该滑槽滑动,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工作部向该第一位置移动时使该钳口的大小缩小,该滑槽为弧形,该滑槽的弧心位于该头部之外,且该滑槽的弧心位于该本体远离该活动颚的一侧,该滑动部具有非单一圆形的截面,使该滑动部无法整体地在该滑槽中旋转。该弹性件抵靠于该本体与该工作部之间而可提供一弹性力,使该工作部具有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所述工作部具有两个结合臂,该两个结合臂抵靠于所述头部,且所述头部位于该两个结合臂之间,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头部。所述结合臂形成有两个固定孔,所述滑动部包含两个插销,各该插销滑设于所述滑槽,该两个插销分别插设于其中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颚的厚度大于所述头部的厚度,使所述本体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面,该阶梯面位于所述固定颚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结合臂抵靠于该阶梯面。所述固定颚与所述活动颚各形成一凹槽,该两个凹槽彼此相向而可供夹持一多角柱的角隅。以所述钳口界定一宽度方向,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钳口可供夹抵一螺固件,所述工作部与所述固定颚及所述头部之间彼此远离的两侧具有一初始宽度,所述工作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使该螺固件可于所述钳口中自由转动时,所述工作部与所述固定颚及所述头部之间彼此远离的两侧具有一最大宽度,该最大宽度与该初始宽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该初始宽度的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可供使用者夹固于螺固件并往复扳转使用,工作部不需要过度地向两侧滑动即可供螺固件空转,而可便于使用者于狭窄空间中使用,同时,本专利技术更具有精简且易于加工制作的结构外形,而使本专利技术可取得易于生产、控制成本以及提高精密度与结构强度等多项特点,极具进步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Do初始宽度Dm最大宽度I本体11柄部12头部121槽孔13固定颚131凹槽2工作部21结合臂211固定孔22活动颚221凹槽3滑动装置31滑槽311弧心321滑块322固定销323穿孔 324插销4弹性件5螺固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I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具有一个钳口,可供使用者以钳口夹抵于螺丝、螺帽等螺固件或类似物,并进一步往复扳转,即可利用本专利技术带动螺固件沿单一方向转动,便于将螺固件拆卸或螺锁紧固。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包括有一本体I、一工作部2、一滑动装置3与一弹性件4。该本体I具有一柄部11、一头部12与一固定颚13,该头部12连接于该柄部11的一端,该固定颚13自该头部12延伸凸出,使该头部12连接于该柄部11与该固定颚13之间,其中,为供使用者便于握持或者吊挂收纳,该柄部11远离头部的一端可进一步组装握把或开设吊挂孔。本体的固定颚13可进一步形成有一个凹槽131,本体的头部12则可另外形成一个槽孔121。其中该固定颚13的厚度可以大于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往复棘轮式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柄部、至少一个头部与一个固定颚,该头部连接于该柄部的一端,该固定颚自该头部延伸凸出;一工作部,该工作部具有至少一个结合臂与一个活动颚,该结合臂抵靠于该头部,使该活动颚与该固定颚形成一钳口;一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包含一滑槽与一滑动部,该滑槽形成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一者,该滑动部固设于该头部与该结合臂其中另一者,该滑动部滑设于该滑槽,使该工作部可相对该本体沿该滑槽滑动,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工作部向该第一位置移动时使该钳口的大小缩小,该滑槽为弧形,该滑槽的弧心位于该头部之外,该滑槽的弧心位于该本体远离该活动颚的一侧,该滑动部具有非单一圆形的截面,使该滑动部无法整体地在该滑槽中自由旋转;一弹性件,抵靠于该本体与该工作部之间,该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力,使该工作部具有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福
申请(专利权)人:伯鑫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