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万明专利>正文

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该装置具有与动力装置配合的牵引装置和一个具有一组地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在底座上的盛放和分散及分配秧苗的储秧装置;与该储秧装置分配秧苗配合的取秧装置和插秧栽植装置;给储秧装置供水的水箱。其优点是玉米的秧苗,先经育秧后可以用机械的方式插秧,免去北方麦田套种的不方便和点播的低效率的耕作方式,保证其生长期的完整性和克服由于小麦晚熟给下季作物带来的危害。(*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已有技术中的插秧装置,一般以稻秧插秧机械为主,玉米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一般是播种、套种、或点播,与之配套的农业机械为播种机、套种耧、点播器等农具。为了提高收成,增加土地的复种指数,在北方大量采取套种的方式进行耕作,特别是以山东等地的中纬度地区,以麦田套种玉米为最常见的套种方式。由于头茬的小麦密植等原因,套种只能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劳作极不方便,也容易损坏头茬的小麦,且套种的二茬的作物的株行距受头茬的作物在田的影响,得不到合理的设计。田地在两茬作物的交叉占地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翻耕、灭茬灭荒等精耕细作。以上矛盾的出现,原因是由套种引起的,因此,研究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的方法和机械也就随之突出了出来。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由于套种造成的上述的矛盾,提供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按照以下描述实现的,该玉米秧苗栽植装置,该装置具有与动力装置配合的牵引装置和一个具有一组地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在底座上的盛放和分散及分配秧苗的储秧装置;-->与该储秧装置分配秧苗配合的取秧装置和插秧栽植装置;给储秧装置供水的储水箱。该玉米秧苗栽植装置在储秧装置中放入玉米秧苗后,在拖拉机等动力的牵引之下,即可进行玉米秧苗的栽植。本技术的优点是,以一个相对简单的机械来代替套种的耕作方式,只需要把前期的育苗工作做好,当头茬的小麦收割完毕,将土地进行了翻耕、整平等工作以后,再用本技术的装置进行秧苗的栽植。可以说,部分粮食生产前期的工作在实验室或实验工厂中进行后,再用本秧苗栽植装置进行栽秧,达到粮食生产的部分工厂化是可以实现的。以下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图1的侧视图,附图4是储秧箱的剖视图,附图5是吸秧轮及储秧箱和变容器的剖面视图,附图6是抓秧手与吸秧轮配合取秧的动作位置示意图,附图7是抓秧手与其部件运动示意图,附图8是插秧栽植装置的运动极限示意图,附图9是附图8的俯视图,附图10是本技术的零部件的序号、名称图。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使用,参照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装置在底座上的储秧箱63其上有一个秧箱盖4,储秧箱内具有一个将其分为上下两层的隔板62,在该隔板的开口部的上部有一个平行于隔板62的分秧栅段5,并有一个转耙轴7带动转耙6转动,转耙6的耙齿与分秧栅段5的栅格空间配合。使用时先将玉米秧苗放入该箱的底层内,将储秧箱63内由下面的进水口供水,供水可以用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水泵实现。供水经过水箱的下层-->从隔板62的开口,进入到上层,多余的水由溢出口排出储秧箱,形成一个水流循环。在这个流动的水流的驱使下,秧箱下面的秧苗随水流向秧箱的上层流动。当其流动到秧箱的隔板的开口处时,秧苗在此位置已有初步的分离,但是,在此处被分秧栅段5阻挡,不能继续前进至储秧箱63的上部水面,如附图4中所示,附图4中的小圆是秧苗的截面示意。此时,由地轮1经离合器32至天轴11经天轴链轮23、空心轴链轮26,空心轴25,空心轴带轮24,转耙轮7,秧束越栏转耙6将被分秧栅段5阻挡的秧苗从水中捞出,翻转至秧箱63的上层水面。转耙6在转耙轴7的带动下,不停的将秧苗捞至储秧箱中。秧苗在其自身所受到的重力、水的漂浮力、秧苗本身叶片的弹性力加上喷淋水的作用下,使其相互之间逐步分离,直至达到空吸轮59及空心轴25处,并最终平行与空心轴25的轴线,停靠在空心轴25上的空吸轮59上。空心轴25上部的喷淋水的喷淋器21的作用是间歇将水喷至秧苗的各个部分,帮助秧苗彼此离散。使到达此处的秧苗,等待取秧装置的取秧动作。    取秧装置主要包括由天轴11经过天轴链轮23,空心轴链轮26传动的空心轴25,该空心轴上具有一个吸秧轮59,在吸秧轮59上具有一个平行于轴线的V形槽并在槽内有通孔与空心轴25连通,与吸秧轮59同轴固装一个凸轮19,该凸轮19控制一个由弹簧复位的双臂杠杆20在吸秧轮59的另一侧自身上相应位置处有一真空控制塞,与其固结为一体的是控制杆60,能够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真空塞开启杆57上的滚轮58配合,在空心轴25的前端还有-->一个套装在空心轴上并与空心轴相连通的波纹形变容器16,用以增大吸秧轮吸住秧苗的牢固度,在变容器的两端各有一个单向阀15。当吸秧轮59转至其上的V形槽口朝向秧苗一侧的水面时,紧挨其表面的一棵秧苗在该孔处的水流的流动形成的局部真空的吸力的作用下被吸牢在V形槽口内。当该轮59继续转动时,这棵秧苗就被托离了水面。浮子室22的作用是保持水面的基本稳定,以保证取秧的准确。当空吸轮59转动至其V形槽口朝向上面时,即到了秧苗插秧栽植装置抓秧手进行抓秧动作了。抓秧后,玉米秧苗插秧栽植装置即进行秧苗的插秧栽植过程。此部分的示意在附图5、6中示出。而玉米秧苗插秧栽植装置主要包括由地轮1传动的天轴11,天轴11上装配的大凸轮52及与该大凸轮配合的滚轮54,凸轮杆53,该凸轮杆53的末端与平动架48的下面的平动立板46铰接,在大凸轮53的外侧的天轴上还装有一个凸轮51及与该凸轮51配合的滚轮56和凸轮杆55,该凸轮杆55的末端与抓秧臂43的上端铰接配合,抓秧臂43的上部与平动立板46铰接,抓秧臂43上还有一个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抓秧轴41,该抓秧轴的下端是抓秧手39和滑块40,在抓秧轴的上端有一个四分之三圆周上有齿的齿轮42与齿条板壁44上的弧形齿条配合。当空吸轮59转动至其V形槽口朝向上面时,也是抓秧手39在抓秧轴41上部的齿轮42与齿条板壁44配合转动至空吸轮59的圆周位置时,抓秧手形状象一个具有两个菱形的8字形的所谓手指部分,在两个菱形的连接点,有一个滑块40,-->将抓秧手39撑开,象两把张开口的蟹钳,分列在吸秧轮上方两侧。前面的菱形的开口正好在空吸轮59的转动轨迹上,于是,随着空吸轮的继续转动,就将空吸轮吸取的秧苗留在了抓秧手的菱形的开口内。空吸轮59继续转动,准备进行下一次的吸秧动作,同时,空吸轮59上的凸轮19控制一个双臂杠杆20动作击打滑块40,使滑块向后移动,使抓秧手39的张开口的蟹钳状的手指闭合,将秧苗握住。此时,凸轮51的曲率半径突然缩小,与之配合的凸轮杆55和滚轮56返回到图1中的位置。抓秧臂43由于凸轮杆55的返回而同时也即失去了支持力,因此抓秧臂43也就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向回摆回,同时齿轮42与弧形齿条啮合带动抓秧手39一同转动,当抓秧臂43摆回到与地面垂直的原位时,抓秧手39也随之在返回的同时自身转过四分之三圆周,由其握持的秧苗由原来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变成了与地面垂直的直立状态,准备插栽。抓秧手和抓秧臂的运动轨迹如附图7中所示。此时大凸轮52的半径也突然缩小,通过滚轮54和凸轮杆53作用在平动立板46的轴上的牵引力消失,地面上沟底的阻力阻止抓秧手和抓秧臂及平动立板向前,秧苗也就留在了这一位置。此时,本装置继续前进,大凸轮52和凸轮51虽然也转动,但是,其曲率半径不变,且保持最小值的一段弧段,所以垅沟底的阻力强制抓手臂,且通过固结于平动立板上的止动块也强制平动立板和大凸轮杆也对地静止一段时间,直到大凸轮半径又开始增大,此时,尽管本装置是一直前行的。平动立板上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该装置具有与动力装置配合的牵引装置和一个具有一组地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在底座上的盛放和分散及分配秧苗的储秧装置;与该储秧装置分配秧苗配合的取秧装置和插秧栽植装置;给储秧装置供水的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秧苗栽植装置,该装置具有与动力装置配合的牵引装置和一个具有一组地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在底座上的盛放和分散及分配秧苗的储秧装置;与该储秧装置分配秧苗配合的取秧装置和插秧栽植装置给储秧装置供水的水箱。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秧装置包括一个储秧箱63其上有一个秧箱盖4,秧箱内具有一个将其分为上下两层的秧箱隔板62,在该隔板的开口部的上部有一个平行于秧箱隔板62的分秧栅段5,并有一个转耙轴7带动转耙6转动,转耙6的耙齿与分秧栅段5的栅格空间配合。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秧栽植装置主要包括由地轮1传动的天轴11,天轴11上装配的大凸轮52及与该大凸轮配合的滚轮54,凸轮杆53,该凸轮杆53的末端与平动架48的下面的平动立板46铰接,在大凸轮52的外侧的天轴上还装有一个凸轮51及与该凸轮51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厚冯万明
申请(专利权)人:冯万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