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旋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278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线旋塞阀。主要解决现有旋塞阀在开启时存在操作麻烦、力矩较大以及精度差,从而导致密封面的密封效果降低的问题。本阀包括阀体、阀杆以及锥形的旋塞体,阀杆上设有环形凸环,所述凸环上设有两个周向间隔180°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与凸环的端面呈倾斜过渡,所述阀杆两侧的阀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阀杆转动构成所述凸环的端面、滑槽与所述滚珠滚动配合,所述旋塞体的下端与下阀盖之间设有弹性件。由于该管线旋塞阀采用钢珠与阀杆台阶形成凸轮结构,实现了阀门启闭过程旋塞先从贴紧到脱开再旋转最后贴紧密封的功能,操作方便,精度高,且密封面不易磨损,密封效果好,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指一种管线旋塞阀
技术介绍
旋塞阀在开启或关闭时,为了达到密封要求,对制造精度要求较高,旋塞体与阀体内壁以锥形面的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因此在转动过程中,开启时的力矩较大,开启比较困难,导致旋塞体表面与阀体之间密封面存在严重磨损问题,随着使用期的延长,旋塞体的表面被磨损,导致相互之间贴合不严密,密封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性倉泛。专利号为ZL982291184.1公开的一种旋塞阀,为了减少开启时的力矩,该专利采用在旋塞阀上下端采用钢珠和压板以减少摩擦力矩,并在上端增设复位弹簧,而在下端又增设了提供动力的凸轮机构,通过操作凸轮机构顶压旋塞体的下端,使得压板和钢珠推动旋塞体向上移动,并压缩弹簧从而使得旋塞体表面与阀体之间形成间隙实现开启。该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使用时精度不高,转动时的同轴度受到影响,一定程度影响密封,尤其是另增加了驱动用的凸轮机构,操作麻烦,使用时,需要先操作该凸轮机构,然后再转动阀杆实现阀门的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旋塞阀,解决现有旋塞阀在开启式存在操作麻烦、力矩较大以及精度差,从而导致密封面的密封效果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线旋塞阀,包括阀体、阀杆以及锥形的旋塞体,所述旋塞体与阀杆联动连接,所述旋塞体上设有与阀体的流道相配合的通口,所述阀体的下端设有下阀盖,所述凸环上设有两个周向间隔180°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与凸环的端面呈倾斜过渡,所述阀杆两侧的阀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阀杆转动构成所述凸环的端面、滑槽与所述滚珠滚动配合,所述旋塞体的下端与下阀盖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旋塞体上端与阀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一注脂阀,所述旋塞体上下部周向分别设有上环形油槽和下环形油槽,纵向设有呈周向90°均匀分布的并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通油槽、第二通油槽,所述第一通油槽与腔体、上环形油槽以及下环形油槽相通,所述阀体上设有上短油槽、下短油槽,所述阀体上下端设有分别与上环形油槽以及下环形油槽相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分别并与上短油槽、下短油槽相通,所述第二通油槽上端通过上短油槽与上环形油槽相连通,下端通过下短油槽与下环形油槽相连通。所述下阀盖设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螺杆、锁紧螺母、定位销、防护螺母以及推力垫,所述螺杆与锁紧螺母相配合,所述螺杆的端部通过推力垫与定位销轴向顶压配合,所述推力垫与定位销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弹性件顶压配合,所述防护螺母设于螺杆外并与下阀盖的端面相贴合,且防护螺母与下阀盖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旋塞体上下端分别设有与阀体的通道相通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且所述上通孔内设有止回阀。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注脂阀,所述第二注脂阀与阀杆的外围相通。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腔体相通的冲洗阀。所述弹性件为碟簧。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该管线旋塞阀采用钢珠与阀杆台阶形成凸轮结构,实现了阀门启闭过程旋塞先从贴紧到脱开再旋转最后贴紧密封的功能,操作方便,精度高,且密封面不易磨损,密封效果好,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凸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阀门开启时,阀杆逆时针旋转90°轨迹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旋塞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旋塞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中,阀体I,阀杆2,旋塞体3,下阀盖4,凸环5,滑槽6,凹槽7,滚珠8,弹性件9,腔体10,第一注脂阀11,上环形油槽12,下环形油槽13,第一通油槽14,第二通油槽15,上短油槽16,下短油槽17,螺杆18,锁紧螺母19,定位销20,防护螺母21,上通孔22,下通孔23,止回阀24,第二注脂阀25,冲洗阀26,密封圈27,通口 28,环形槽29,推力垫30,垫片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所示,该管线旋塞阀,包括阀体1、阀杆2以及锥形的旋塞体3,所述旋塞体3与阀杆2联动连接,所述旋塞体3上设有与阀体I的流道相配合的通口 28,所述阀体I的下端设有下阀盖4,所述凸环5上设有两个周向间隔180°的滑槽6,所述滑槽6的底部与凸环5的端面呈倾斜过渡,所述阀杆2两侧的阀体I上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滚珠8,该滚珠8为钢珠,这里也可以采用滚柱、圆柱销等滚动件,所述阀杆2转动构成所述凸环5的端面、滑槽6与所述滚珠8滚动配合,所述旋塞体3的下端与下阀盖4之间设有弹性件9。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钢珠容置于滑槽6内,当需要开启时,阀杆转动90度,使得钢珠滑出滑槽6通过倾斜面向着凸环的端面过渡,使得钢珠顶压凸环5端面使得阀杆2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9便可轻松转动,由于该管线旋塞阀采用钢珠与阀杆台阶形成凸轮结构,实现了阀门启闭过程旋塞先从贴紧到脱开再旋转最后贴紧密封的功能,操作方便,精度高,且密封面不易磨损,密封效果好,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在本技术中,所述旋塞体3上端与阀体I之间形成腔体10,所述阀体I上设有与腔体10相通的第一注脂阀11,所述旋塞体3上下部周向分别设有上环形油槽12和下环形油槽13,纵向设有呈周向90°均匀分布的并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通油槽14、第二通油槽15,所述通口 28位于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之间,所述通口 28位于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之间,所述第一通油槽14与腔体10、上环形油槽12以及下环形油槽13相通,所述阀体I上设有上短油槽16、下短油槽17,所述阀体上下端设有分别与上环形油槽12以及下环形油槽13相对应的环形槽29,所述环形槽29分别并与上短油槽16、下短油槽17相通,所述第二通油槽15上端通过上短油槽16与上环形油槽12相连通,下端通过下短油槽17与下环形油槽13相连通。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均为两个,组合形成四个呈周向90度并交叉分布的形式,而旋塞体3的通口 28位于相邻呈90度分布的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之间,且所述通口 28的中心线与两侧的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的中心线呈45度分布,旋塞体的通口 28与阀体I的流道相吻合,阀门开启时,通口 28与流道相对,而旋塞体3上的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贴合于阀体I的内壁上并与环形槽29相对应,腔体内的油脂通过第一通油槽14进入上环形油槽12、下环形油槽13,而阀体I的内壁上设有四组分别呈90度分布并与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相对应的上短油槽16、下短油槽17,上环形油槽12内的油脂通过环形槽29进入上短油槽16,然后流经第二通油槽15,从其下端流入下短油槽17,最后进入下环形油槽13,通过相邻的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以及上环形油槽12、下环形油槽13形成密封区域。阀门关闭时,旋塞体转动90度,使得第一通油槽14和第二通油槽15之间的旋塞体部分与流道相贴合实现密封,而油槽的密封过程与阀门开启时的密封相同。在阀门处于全开或全关时,上短油槽16、下短油槽17才与第二通油槽15相通。在本技术中,所述下阀盖4设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弹性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线旋塞阀,包括阀体(1)、阀杆(2)以及锥形的旋塞体(3),所述旋塞体(3)与阀杆(2)联动连接,所述旋塞体(3)上设有与阀体(1)的流道相配合的通口,所述阀体(1)的下端设有下阀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下端设有环形的凸环(5),所述凸环(5)上设有两个周向间隔180°的滑槽(6),所述滑槽(6)的底部与凸环(5)的端面呈倾斜过渡,所述阀杆(2)两侧的阀体(1)上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滚珠(8),所述阀杆(2)转动构成所述凸环(5)的端面、滑槽(6)与所述滚珠(8)?滚动配合,所述旋塞体(3)的下端与下阀盖(4)之间设有弹性件(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田苏荆攀王忠渊管丽丽李保升李华贵项永安项良海南飞邵程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