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560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3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所述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与产品形状一致,所述焊合室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组成,各级分焊合室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模的焊合室设计成多层的阶梯状结构,使材料进入焊合室后逐渐聚拢,缩小流动直径,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密度,材料挤压成型后表面光滑,强度高,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
技术介绍
各种型材成型都通过挤压模具来实现,一般挤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上设有导流板和芯头,材料经过导流板上的导流孔进行分流后进入模具内,然后流入焊合室,进入焊合室后聚流,然后再进入由芯头和成型孔形成的成型空间内进行挤压成型,最终从出料孔排出,目前常见的焊合室都是一层结构,材料经一次聚流直接进入成型孔内成型,其不利于材料成型,成型的材料内部结构疏松,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成型速度和成型品质,造成产品表面粗糙、成型困难,成型产品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该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对进入焊合室的材料分步逐渐聚拢,能有效提高产品强度。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所述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与产品形状一致,所述焊合室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组成,各级分焊合室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合室由三级分焊合室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近成型孔的两级分焊合室截面形状与成型孔截面形状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下模的焊合室设计成多层的阶梯状结构,使材料进入焊合室后逐渐聚拢,缩小流动直径,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密度,材料挤压成型后表面光滑,强度高,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中D-D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1、成型孔2和出料孔3,所述焊合室1、成型孔2和出料孔3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2与产品形状一致,所述焊合室I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I组成,各级分焊合室I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该结构是进入焊合室I的材料逐渐收缩进入成型孔2,便于产品成型,提高了产品表面光洁度和其内部强度。所述焊合室I由三级分焊合室I组成。所述靠近成型孔2的两级分焊合室I截面形状与成型孔2截面形状对应。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I)、成型孔(2)和出料孔(3),所述焊合室(I)、成型孔(2)和出料孔(3)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2)与产品形状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合室(I)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I)组成,各级分焊合室(I)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合室(I)由三级分焊合室(I)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成型孔(2 )的两级分焊合室(I)截面形状与成型孔(2 )截面形状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所述焊合室、成型孔和出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与产品形状一致,所述焊合室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组成,各级分焊合室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本技术将下模的焊合室设计成多层的阶梯状结构,使材料进入焊合室后逐渐聚拢,缩小流动直径,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密度,材料挤压成型后表面光滑,强度高,不易损坏。文档编号B21C25/02GK203044555SQ20122064072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涂季冰, 吕传锋 申请人: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进的挤压模具用下模,包括焊合室(1)、成型孔(2)和出料孔(3),所述焊合室(1)、成型孔(2)和出料孔(3)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成型孔(2)与产品形状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合室(1)由至少两级分焊合室(1)组成,各级分焊合室(1)呈直径渐缩的阶梯状排列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吕传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