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电子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840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装置系统。该连接器包含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包含两群接触端子,第二连接元件则包含两群配合端子。其中两群接触端子以相反的顺序排列,两群配合端子也以相反的顺序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正向连接及反向连接的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子工业产品的应用上,当需要与其他周边装置连接以共同作业时,必须通过第二电子装置与连接器来完成,因此各类不同构造的连接器应运而生。一般此类连接器会由公连接器及母连接器组成,连结时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端子的一端分别与装置连接,端子另一端则彼此电连接,用于达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但现今的第二电子装置连接器多仅具有单向插入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将电子装置插入至第二电子装置需考虑到方向性。若想达到电子装置可以正向及反向插入第二电子装置,则需在电子装置摆放两颗公端(或母端)连接器,而在第二电子装置上摆放一颗母端(或公端)连接器,又或者相反,如此则会增加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针对此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可正向连接及反向连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系统。为达成上述的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包含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包含第一连接壳体及多个接触端子,接触端子设置于第一连接壳体,其中接触端子包含第一群接触端子及第二群接触端子,第一群接触端子与第二群接触端子的数目相同,第一群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与第二群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第二连接元件包含第二连接壳体及多个配合端子,配合端子设置于第二连接壳体,其中配合端子包含第一群配合端子及第二群配合端子,第一群配合端子与第二群配合端子的数目相同,第一群配合端子的各个端子与第二群配合端子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由此,当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正向连接时,第一群接触端子与第一群配合端子连接,且第二群接触端子与第二群配合端子连接;当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反向连接时,第一群接触端子与第二群配合端子连接,且第二群接触端子与第一群配合端子连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接触端子包含信号接触端子及电源接触端子,配合端子包含信号配合端子及电源配合端子。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信号接触端子排列于电源接触端子中间,信号配合端子排列于电源配合端子中间。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第二电子装置及上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可用以正向或反向连接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架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示意图;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于正向连接时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及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于反向连接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系统M连接器I第一连接元件2第二连接元件3第一连接壳体20接触端子30第一群接触端子32 第二群接触端子34信号接触端子36电源接触端子38第二连接壳体50配合端子60第一群配合端子62 第二群配合端子64信号配合端子66电源配合端子68第一电子装置90显示面92机壳面94第二电子装置100键盘1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 图2,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一具体实施例。首先请先参考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架构图。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I包括第一连接元件2及第二连接元件3。其中第一连接元件2包含第一连接壳体20及多个接触端子30,多个接触端子30设置于第一连接壳体20中;第二连接元件3则包含第二连接壳体50及多个配合端子60,多个配合端子60设置于第二连接壳体50中。接着请参考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示意图。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连接元件2的多个接触端子30包含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32及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34。其中,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32与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34的数目相同,且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32的各个端子与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34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如图2所示,第一群接触端子32包含10个接触端子(Pin I Pin 10),且Pin I至Pin 10是依序自左而右排列;第二群接触端子34也包含10个接触端子(Pin I Pin 10),但Pin I至Pin 10是依序自右而左排列。同样地,第二连接元件3的多个配合端子60包含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64。其中,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62与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64的数目相同,且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62的各个端子与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64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如图2所示,第一群配合端子62包含10个配合端子(Pin I Pin 10),且Pin I至Pin 10是依序自左而右排列;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也包含10个配合端子(Pin I Pin 10),但Pin I至Pin 10是依序自右而左排列。另需注意的是,第一群接触端子32、第二群接触端子34、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的数目并不以10个端子为限,可视情况增加或减少端子的数目。 接着请参考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示意图。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接触端子30包含信号接触端子36及电源接触端子38,而配合端子60包含信号配合端子66及电源配合端子68。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元件2共有20个接触端子30,分为第一群接触端子32 (10个端子)及第二群接触端子34 (10个端子),而第一群接触端子32及第二群接触端子34又各分为6个电源接触端子38 (Power Pin I Power Pin 6)及4个信号接触端子36 (Signal Pin I Signal Pin 4);同样地,第二连接元件3共有20个配合端子60,分为第一群配合端子62 (10个端子)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 (10个端子),而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又各分为6个电源配合端子68 (Power Pin I Power Pin 6)及 4 个信号配合端子 66 (Signal Pin I SignalPin 4)。如图3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信号接触端子36(Signal Pin I SignalPin 4)排列于电源接触端子38 (Power Pin I Power Pin 6)中间。并且属于第一群接触端子32的信号接触端子36,其排列顺序为Signal Pin I至SignalPin 4自左而右排列,而属于第二群接触端子34的信号接触端子36,其排列顺序为Signal Pin I至Signal Pin4自右而左排列,两者排列顺序相反。同样地,属于第一群接触端子32的电源接触端子38,其排列顺序为Power Pin I至Power Pin 6自左而右排列,而属于第二群接触端子34的电源接触端子38,其排列顺序为Power Pin I至Power Pin 6自右而左排列,两者排列顺序相反。相对的,信号配合端子66 (Signal Pin I Signal Pin 4)排列于电源配合端子68 (Power Pin I Power P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含:第一连接元件,包含:第一连接壳体;及多个接触端子,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壳体,其中该多个接触端子包含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及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该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的数目相同,该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以及第二连接元件,包含:第二连接壳体;及多个配合端子,设置于该第二连接壳体,其中该多个配合端子包含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及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该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的数目相同,该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的各个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的各个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反;由此,当该第一连接元件与该第二连接元件正向连接时,该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与该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连接,且该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连接;当该第一连接元件与该第二连接元件反向连接时,该多个第一群接触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群配合端子连接,且该多个第二群接触端子与该多个第一群配合端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芳达颜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