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载体部分和盘状工作部分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63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具,该刀具具有载体部分(1)和用于碎片成形加工的盘状工作部分(2)。所述两部分(1,2)通过互锁的连接部分(20)和相对连接部分(21)可分离地相互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相互适应的凹壁段和凸壁段(25,30,24,29)。此外,由内六角孔(27)和外六角体(31)形成闩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载体部分和用于形成碎片/碎屑的加工的工作部分的刀具。
技术介绍
这种刀具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是已知的,其中每个载体部分或基体都连接到工作部分,该工作部分是磨损部分。这种工作部分是例如基体上的研磨介质、抛光圆盘和清洁圆盘或者由具有嵌入式研磨介质的针绒(needlefleece)构成的毡盘。载体部分和工作部分被可旋转地驱动。在已知实施例中,在工作侧的相对侧装配有带内螺纹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旋入载体部分的螺纹中。通常,工作部分和载体部分的连接与分离是很麻烦或消耗时间的,或者需要极为小心才能实现。这是烦扰的,因为这种工作部分常常在仅使用很短时间后就必须更换。尤其是由于具有内螺纹的连接部分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当大的高度而使工作部分的叠加高度也非常大的情况。从EP 1 007 282 B1可知,可将薄片成形研磨介质附装到磁化的载体上。为此,研磨介质具有铁磁金属箔。这并不适合上述种类的刀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普通的刀具,以便可以以快速而简单的方式连接或拆开载体部分和工作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刀具实现所述目的,该刀具具有载体部分(托架部分)和用于形成碎片的加工的盘状工作部分,并具有公共中心轴线;所述载体部分具有用于工作部分的靠接表面,所述工作部分具有用于该靠接表面的相对靠接表面;所述工作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线同心地包括具有第一壁的联接部,该第一壁由交替设置、彼此过渡的第一凹壁段和第一凸壁段形成;所述载体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线同心地具有与所述联接部相配的相对联接部,所述相对联接部具有由交替设置、彼此过渡的第二凹壁段和第二凸壁段形成的第二壁,以容纳所述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同心地具有互锁边沿,该边沿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孔,所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内部;所述相对联接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同心地具有横截面与所述孔相配的台肩,并且在所述台肩上具有与所述互锁边沿相配的环形槽;所述第一凹壁段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R24,所述第一凸壁段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R25,所述第二凹壁段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R29,所述第二凸壁段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R30,并且满足R25<R30,R24<R29,以及R25>R29。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将工作部分放置到载体部分上,由此工作部件的非常平坦的联接部滑入载体部分的相对联接部。通过简单地转动很小的角度,互锁边沿闩入环形槽,在工作部分和载体部分之间形成轴向固定的连接。无论工作部分相对于载体部分向哪个方向转动,在工作部分和载体部分之间都存在转矩稳定(torque-stable)的连接,因为联接部的第一凸壁段沿切向靠接相对联接部的第二凹壁段。通过相对于载体部分沿与该载体部分的旋转驱动方向相对的方向转动工作部分直到它们切线地彼此靠接,就可适当地形成所述转矩稳定的连接。工作部分于是位于相对于载体部分的圆周位置,在工作使用中也是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工作部分与载体部分之间的转矩稳定的连接的优选实施例中,0.1mm≤R30-R25≤0.3mm和/或0.1mm≤R29-R24≤0.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矩稳定的连接的又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孔为内六角孔,而所述台肩为外六角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矩稳定的连接的再一优选实施例,一个第一凹壁段与一个相邻的第一凸壁段延伸过60°的圆周角,而一个第二凹壁段与一个相邻的第二凸壁段也延伸过60°的圆周角。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相对联接部中设置有永磁体,并在所述联接部上为该永磁体配设有由铁磁材料构成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永磁体设置在该相对联接部的底面中,所述底面与所述环形槽齐平。这种磁体一方面用作装配辅助件,因为一旦工作部分和载体部分彼此靠接,就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轴向保护或固定;另一方面,该磁体可以保证,在刀具快速停止期间,该工作部分由于惯量而能够从转矩稳定的连接脱离,但仍保持与载体的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载体部分具有载体板以及至少部分地被该载体板围绕的保持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载体部分具有用于旋转驱动器的连接件(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作部分为基体上的研磨介质(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载体板由弹性易弯曲材料构成。附图说明下文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将引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优点和细节。在附图中图1是刀具的带有联接部的工作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所述刀具的带有相对联接部的载体部分的俯视图,以及图3是以分解图示出的贯穿工作部分以及载体部分的透视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中所示刀具的基本构型包括支撑板形式的载体部分1和工作部分2。载体部分1具有保持体3,在该保持体上喷制有由橡胶制成的载体板4。所述载体板4具有从内向外延伸的冷却通道5,所述冷却通道由同样从内到外延伸的肋6彼此分开。在冷却通道的内端,每个冷却通道5都通过载体板4的背面8上的进气孔7连通到大气。肋6的与背面8相对的顶侧限定了用于工作部件2的靠接表面9。作为参考,在DE 10 2004 009 443 A中示出并说明了具有冷却通道5的载体板4的设计。在保持体3中还关于公共纵向中心轴10同心地设置有容纳体11,该容纳体不可旋转地或也可旋转地连接到保持体3。此外,在容纳体11中关于轴10同心地设置有以内螺纹13装配的驱动轴衬12。未示出的刀具驱动器的驱动轴14通过相应的外螺纹15旋入所述内螺纹13。这种刀具驱动器可以是所谓的角磨机或直磨机。所述容纳体11和驱动轴衬12通过环形螺母16沿轴10的方向相互连接,并牢固地相互靠接且固定成防止绕轴10转动。工作部分2设计成圆盘形状并具有相对靠接表面17,当工作部分2连接到载体部分1时,该靠接表面17紧靠靠接表面9。所述工作部分2具有与载体部分1大致相同的直径。在本示例中,工作部分2由基体19上的研磨介质18构成,相对靠接表面17形成在基体19背向所述研磨介质18的一侧。这种在基体19上的研磨介质18通常做成非刚性的,换句话说是弹性的。在工作部分2上连接有联接部20,该联接部可连接到载体部分1的相对联接部21。联接部20具有凸缘22,该凸缘粘合到工作部分2的基体19上。此外,该联接部还具有近似平行于中心轴延伸的壁23,从轴10向外看去,该壁由相交替的朝轴10向内弯曲的凹壁段24和从轴10向外弯曲的凸壁段25构成。所述凹壁段24和凸壁段25交替设置,并且平缓地相互过渡。任何一个凹壁段24和一个相邻的凸壁段25延伸过60°的圆周角。每个段24或25延伸过的圆周角a或b大约为30°。在壁23的远离凸缘22的端部处,该壁23上形成有向内凸出的互锁边沿26,该互锁边沿具有内六角形孔27。相对联接部21具有壁28,该壁也具有交替的凹壁段29和凸壁段30,所述凹壁段和凸壁段同样平缓地相互过渡,并且任何一个凹壁段29和一个相邻的凸壁段30延伸过60°的圆周角。每个单独的壁段29、30延伸过的圆周角c或d为30°。壁28设计成容纳体11中的内壁。在位于壁28内侧的端部处,驱动轴衬12与外六角体31形式的台肩相配合,该外六角体31以这样的方式适合于内六角孔27,即,允许将联接部20及其内六角孔27以很小的间隙推到该外六角体31上。在所述外六角体31的下面,在驱动轴衬12中形成有环形槽32,在所述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具,该刀具具有:载体部分(1)、用于形成碎片的加工的盘状工作部分(2)以及公共中心轴线(10),所述载体部分(1)具有用于所述工作部分(2)的靠接表面(9),所述工作部分(2)具有用于该靠接表面(9)的相对靠接 表面(17),所述工作部分(2)与所述中心轴线(10)同心地包括联接部(20),该联接部具有由交替设置、彼此过渡的第一凹壁段(24)和第一凸壁段(25)形成的第一壁(23),所述载体部分(1)与所述中心轴线(10)同心地具有 与所述联接部(20)相配的相对联接部(21),所述相对联接部具有由交替设置、彼此过渡的第二凹壁段(29)和第二凸壁段(30)形成的第二壁(28),以容纳所述联接部(20),所述联接部(20)与所述中心轴线(10)同心地具有互锁边沿( 26),该边沿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壁(23)内部的多边形横截面的孔(27);所述相对联接部(21)与所述中心轴线(10)同心地具有横截面与所述孔(27)相配的台肩,并且在所述台肩上具有与所述互锁边沿(26)相配的环形槽(32),所述第 一凹壁段(24)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10)的最小距离R↓[24],所述第一凸壁段(25)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10)的最大距离R↓[25],所述第二凹壁段(29)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10)的最小距离R↓[29],所述第二凸壁段(30)具有到所述中心轴线(10)的最大距离R↓[30],满足:R↓[25]<R↓[30],R↓[24]<R↓[29],以及R↓[25]>R↓[2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泰因N胡特
申请(专利权)人:奥古斯特吕格贝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