钬镨共掺氟化镥锂中红外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384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00
一种钬镨共掺杂氟化镥锂新型中红外激光晶体,涉及激光晶体材料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提拉法生长出钬镨共掺杂氟化镥锂激光晶体,采用氟化镥锂作为基质材料,钬离子作为激活离子,镨离子作为退激活离子(deactivator?ions)。本发明专利技术生长的钬镨共掺杂氟化镥锂晶体中,镨离子的掺入使得钬离子的5I7能级寿命大大降低,同时钬离子的5I6能级寿命没有明显的变化,有利于实现粒子数反转,实现激光输出,降低激光阈值和提高激光效率。该晶体可以用于2.8-3.0微米的调谐激光输出,在医疗、科研及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钦镨共掺氟化镥锂中红外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可以实现2.8-3.0微米的调谐激光输出,在医疗、科研及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介绍
2.8-3.0微米波段激光在生物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是可以通过非线性途径获得更长波长激光的理想泵源。目前在2.8-3.0微米波段研究比较集中的是利用掺Er3+的激光晶体如YAG、Gd3Ga5O12和LiYF4等,而且2.94微米掺Er3+的YAG晶体已经获得产业化。然而,掺Er3+的激光材料,一般在特定的基质中只能获得固定波长的激光,而且需Er3+离子的高浓度掺杂。相比之下,掺Ho3+的激光晶体在2.8-3.0微米范围内的荧光为宽带谱,而且随着泵浦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Ho3+的2.8-3.0微米的连续激光输出正成为研究热点。Ho3+不存在与Er3+类似的激光下能级上转换的能量传递机制,因为不能通过高浓度掺杂实现2.8-3.0微米的激光输出,但是,可以掺入少量的退敏化离子(Pr3+)大大降低激光下能级5I7的荧光寿命,从而为2.8-3.0微米连续激光输出提供了一条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钬镨共掺氟化镥锂激光晶体,其特征在于:该晶体的化学式为HoxPry:LiLu(1?x?y)F4,其中x=0.1~5mol.%,为Ho离子占基质中Lu离子的摩尔百分数,y=0.1~2mol.%,为Pr离子占基质中Lu离子的摩尔百分数,Pr3+作为退激活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寅张沛雄张连翰赵呈春陈光珠何明珠王军宁凯杰陈喆王向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