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絮凝—离子交换法深度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2390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絮凝—离子交换法深度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通过联合使用电絮凝法和离子交换法,先采用电絮凝法大量吸附废水中的铬离子,使得铬离子浓度大大降低,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法进一步交换吸附浓度较低的铬离子,这是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丰富的离子交换基团。通过本处理方法能够大量吸附或交换含铬废水中的铬离子、产生的污泥量小、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同时废水经过处理后水质优良、水和铬酸可回收循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可再生继续使用,另外,本方法使用的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絮凝一离子交换法深度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含铬废水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矿山、冶金、金属加工、电镀、制革、油漆等工业中的重金属废水,其中,电镀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废水中含有剧毒的氰化物以及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且镀件清洗水是含铬废水的主要来源,几乎占车间含铬废水排放量的80%以上。水体中铬污染主要是三价 铬和六价铬,其中,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强100倍,如果没经过处理或处理不合格便排放,会严重污染河水和地下水,危害农田和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产生巨大的危害。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表明,相对三价铬而言,六价铬更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在人体蓄积。铬一般先以六价铬的形式渗入人畜细胞,然后在细胞内还原为三价铬而构成终致癌物。三价铬在生物体内常见,在胃肠道不易吸收,微量的Cr3+对生物体有益,而过量的Cr3+对于人和其他生物有致癌作;六价铬毒性最强,可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和核酸结合,对消化道、呼吸道有刺激,有致癌、诱变作用。在我国饮用水标准中,一般规定Cr6+的浓度不得大于0.05mg/L。在我国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Cr6+的最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电絮凝—离子交换法深度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调节废水pH值为5~7,电导率为500?2000us/cm;然后进行电絮凝处理:由直流电源或脉冲电源控制输出电流密度为2~15mA/cm2,极板间距为0.5~3cm,电解时间为15~60min,静沉时间30~45min;取静沉后废水的上层清液再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废水停留时间为20min?1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君潘龙陆鸿飞李艳马晓云蔡星伟高玉华刘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瑞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