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料闸门,包括存料筒体、扇形闸门和驱动扇形闸门启闭的驱动装置,扇形闸门包括一单开闸门或者为两个单片闸门组成的双开门,单开闸门或单片闸门的底部设有底板,单开闸门底板靠近排料的一侧设有伸出部,伸出部上设排料缺口;而单片闸门则采用高低叠合设置,单片闸门的底板上开有排料缺口;在单开闸门关闭时伸出部延伸至存料筒体的筒壁外,在单开闸门开启时排料缺口随伸出部的移动从卸料区域以外迁移至卸料区域以内;在两个单片闸门关闭时底板相互交叉重叠于叠合部并封住排料缺口,在其开启时排料缺口随叠合部的移动逐渐暴露为面积渐进增大的卸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料闸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小流量工况下灵活调节、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形闸门排料装置,尤其是在小流量工况下能够灵活调节、稳定运行的扇形闸门,该扇形闸门适用作流化床的排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扇形闸门排料装置有单闸门和双闸门两种形式,单闸门形式通过扇形闸门的摆动改变排料口的大小来控制排料量,双闸门形式通过其中一个主动闸门由齿轮传动带动另一从动闸门同步反向摆动改变排料口的大小来控制排料量,驱动的动力由气动推杆、电动推杆、电液动推杆或电动执行器提供。常规的扇形闸门排料装置在结构上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一是弧形底板未开到最大位置时与料流接触的部分对料流产生阻碍;二是扇形闸门从关闭位置小角度开启时,排料截面为一条缝隙,料流不畅,即小流量工况下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小流量工况下灵活调节、稳定运行的排料闸门,同时相应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于装设该排料闸门的流化床排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料闸门,包括存料筒体、扇形闸门和驱动扇形闸门启闭的驱动装置,所述扇形闸门包括一单开闸门,所述单开闸门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排料的一侧设有一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开设有排料缺口,在单开闸门关闭时所述伸出部延伸至存料筒体的筒壁外以使得排料缺口迁移至存料筒体的卸料区域以外,在单开闸门开启时所述排料缺口随伸出部的移动从卸料区域以外迁移至卸料区域以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扇形闸门还包括一个对开闸门,对开闸门的底部设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位于所述单开闸门的底板下方并在单开闸门关闭时与其底板交叉重叠,所述下底板靠近排料的一侧开设有补充排料缺口,在单开闸门开启过程中所述排料缺口与补充排料缺口共同组成出料面积渐进增大的卸料口。所述对开闸门的下底板弧形半径可以大于或小于单开闸门的底板弧形半径。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料缺口和补充排料缺口特别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即:所述排料缺口的开口尺寸沿单开闸门开启时的位移方向呈加速减小的趋势(即外大内小的缺口),所述补充排料缺口的开口尺寸沿对开闸门开启时的位移方向呈加速减小的趋势(即夕卜大内小的缺口)。所述排料缺口和补充排料缺口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圆弧状、椭圆弧状、梯形状、三角形状等任何外大内小形式的缺口,甚至包括上述各种形状缺口的组合,但所述排料缺口和补充排料缺口的形状优选为三角形或月牙形。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单开闸门和对开闸门可以由各自的驱动装置单独驱动,但优选设置为联动关系,特别优选的驱动方式为,所述单开闸门的上方通过连接臂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对开闸门的上方通过连接臂连接一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咬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单开闸门和对开闸门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可实现反向摆动。更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一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所述曲柄连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单开闸门的底板远离排料的一侧。作为对上述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开闸门的底板上方还设有斜溜板,所述斜溜板的顶端靠近所述存料筒体的内壁,所述斜溜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相连,且斜溜板的底端靠近所述底板的伸出部。所述斜溜板可以为平面形式或曲面形式。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结构形式的排料闸门,其包括存料筒体、扇形闸门和驱动扇形闸门启闭的驱动装置,所述扇形闸门为两个单片闸门组成的双开门,每扇单片闸门包括有底板,其中一扇单片闸门的底板高于另一扇单片闸门的底板,两底板靠近排料的一侧分别设有叠合部,至少有一个底板的叠合部上开设有排料缺口,在扇形闸门关闭时两个单片闸门的底板相互交叉重叠于叠合部并封住排料缺口,在扇形闸门开启时所述排料缺口随叠合部的移动逐渐暴露为面积渐进增大的卸料口。作为对上述另一种排料闸门的改进,所述两个单片闸门的大小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存在明显的差异。当两个单片闸门设置为一个大单片闸门和一个小单片闸门时,所述小单片闸门的底板设为下底板,所述大单片闸门的底板高于所述小单片闸门的下底板,所述大单片闸门的底板上方设有斜溜板,所述斜溜板的顶端靠近所述存料筒体的内壁,所述斜溜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叠合部,所述排料缺口开设于下底板的叠合部上。所述小单片闸门的下底板弧形半径可以大于或小于大单片闸门的底板弧形半径。当两个单片闸门设置为大小基本相同时,所述每扇单片闸门的底板上方均设有斜溜板,所述斜溜板的顶端靠近所述存料筒体的内壁,所述斜溜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叠合部,所述排料缺口开设于下方底板的叠合部上。所述斜溜板可以为平面形式或曲面形式。上述第二种排料闸门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排料缺口的开口尺寸沿单片闸门开启时的位移方向呈加速减小的趋势(即外大内小的缺口)。所述排料缺口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圆弧状、椭圆弧状、梯形状、三角形状等任何外大内小形式的缺口,甚至包括上述各种形状缺口的组合,但所述排料缺口的形状优选为三角形或月牙形。上述第二种排料闸门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单片闸门和小单片闸门可以由各自的驱动装置单独驱动,但优选为联动关系,优选的联动方式为,所述大单片闸门的上方通过连接臂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小单片闸门的上方通过连接臂连接一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咬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大单片闸门和小单片闸门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可实现反方向摆动。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驱动装置为一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所述曲柄连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大单片闸门的底板远离排料的一侧。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各排料闸门特别适合于用作流化床的排料装置,即本专利技术还相应提供一种流化床的排料装置,包括流化床本体和流化床尾端设置的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底部连接有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排料闸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以下原理:常规的扇形闸门的卸料口截面形式一般为条缝式,这种卸料方式容易造成上部物料的“搭桥”,使上部物料因堆砌时形成内阻而无法按所需的小流量要求卸下,而本专利技术的排料闸门设有排料缺口,此时的落料截面接近圆孔形,这使得物料流即使在扇形闸门开启度较小的情况下也能较为顺畅地卸下,排料缺口的设置消除了条缝式落料截面的出现,保证了小流量工况下料流的畅通。另外,本专利技术排料闸门上斜溜板的设置,可以消除扇形闸门未全开时料流在弧形底板上方的停滞区,使料流顺着斜溜板下落,其与排料缺口形成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料流的有效畅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专利技术的排料闸门结构简单、形式多样,制作加工相对方便和容易; 2.本专利技术的排料闸门可以有效调节落料初期的物料排卸流量,尤其是可以实现对物料卸料时的小流量调节,这一点特别适合于作为流化床的排料装置进行应用,具有十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3.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中通过设置斜溜板可以有效防止物料在排料闸门的底板上积存,避免形成物料死角,也便于排料闸门的清理和维护; 4.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中通过设置优化的联动机构和驱动装置,使整个排料闸门结构布局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排料闸门关闭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排料闸门关闭时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排料闸门全开启时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小单片闸门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小单片闸门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小单片闸门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大单片闸门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大单片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料闸门,包括存料筒体、扇形闸门和驱动扇形闸门启闭的驱动装置,所述扇形闸门包括一单开闸门,所述单开闸门的底部设有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排料的一侧设有一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开设有排料缺口,在单开闸门关闭时所述伸出部延伸至存料筒体的筒壁外以使得排料缺口迁移至存料筒体的卸料区域以外,在单开闸门开启时所述排料缺口随伸出部的移动从卸料区域以外迁移至卸料区域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国俊,赵峻,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通发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