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运输车辆长宽高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车辆宽高的第一测量装置、检测车辆长度的第二测量装置、信息处理模块及监控主机,还包括安装第一测量装置并可供车辆通过的第一龙门架及安装第二测量装置的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垂直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二龙门架平行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一龙门架与第二龙门架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均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到监控主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时自动精确的获取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的长宽高数据,并可以和预定的公路额定长宽高数据进行比对,能精确检测出车辆超限数据,有利于提高查处工作效率,消除交通隐患,方便了违章车辆管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限车辆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运输车辆长宽高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公路货运周转量逐年增加。然而,运输业主为了片面地追求利润,车辆超限运输已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由于普遍的严重超限(超高、超宽、超长、超重)运输,给公路运输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协调和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已于2004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工作。经过近些年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规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全国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货车超载超限率大幅度下降,严重超限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运输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大幅下降,公路设施破坏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治超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苦的工作,目前判别车辆长宽高是否超限的方法通常是依靠执法人员拦截,通过人工检测是否超限,在引导至停车场进行处理,执法效率低,很难做到全天候检测。长此以往,对于相关工作部门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研发一种自动化检测运输车辆长宽高的检测装置以协助执法人员工作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对高速车辆的长、宽、高进行自动实时检测的自动化检测装置,检测方便,效率闻,从而可以大大提闻闻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水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高速公路运输车辆长宽高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车辆宽高的第一测量装置、检测车辆长度的第二测量装置、信息处理模块及监控主机,还包括安装第一测量装置并可供车辆通过的第一龙门架及安装第二测量装置的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垂直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二龙门架平行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一龙门架与第二龙门架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均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到监控主机。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测量装置为雷达测距探头,所述的雷达测距探头均匀分布在第一龙门架的横梁与竖梁上,横梁上的雷达测距探头探头方向朝下,竖梁上的雷达测距探头探头方向朝向被检测车辆的侧面。雷达测距探头用于检测过往车辆的高度、宽度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内置算法,经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输送给监控主机,由监控主机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存储,并与标准设定的宽、高数据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超限。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测量装置为测长传感器,所述的测长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龙门架的横梁上。通过测长传感器对运输车辆的检测、扫描,获得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再通过信息处理模块的运算得出车长。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测量装置包括前红外测长装置与后红外测长装置,所述的第二龙门架有两个,平行分设于道路两旁,所述的前红外测长装置包括至少两只红外发射管与相对应的至少两只红外接收管,前红外测长装置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龙门架的横梁上,前红外测长装置的红外接收管安装在另一个第二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的后红外测长装置包括至少两只红外发射管与相对应的至少两只红外接收管,后红外测长装置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在第一龙门架的一个竖梁上,后红外测长装置的红外接收管安装在第一龙门架的另一个竖梁上。当车辆驶入第一龙门架时,后红外测长装置接收到一个驶入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当车辆驶出第二龙门架时,前红外测长装置会接收到一个驶出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测得的车辆驶入、驶出时间,结合第一龙门架与第二龙门架的间距,经过运输和处理获得车辆通过的速度与车辆的长度。上述得出的车辆长度数据由信息处理模块输送给监控主机,由监控主机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存储,并与标准设定的长度数据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超限。为了可以检测各种高度的车辆,适应标准限高的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龙门架还包括有竖梁固定座,竖梁固定座分别设于第一龙门架的两根竖梁的正下方,两根竖梁的下端分别插入到竖梁固定座内,在竖梁固定座上由上到下设有一排通孔,在竖梁下端也对应设有通孔,固定销插入到竖梁与竖梁固定座的通孔内将两者固定。竖梁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以满足各种需要。作为优选,所述的竖梁固定座为固定于地面上的套筒,两根竖梁的下端插入到套筒内。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龙门架还包括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分别设于第一龙门架的两根竖梁的正下方,液压油缸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龙门架的竖梁底部固定相连。由此,可以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的升降来调节竖梁的高度。为了能在车辆超限时进行报警,作为优选,所述的监控主机还连接有报警单元,所述的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设备或报警显示屏。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能实时自动精确的获取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的长宽高数据,并可以和预定的公路额定长宽高数据进行比对,能精确检测出车辆超限数据,有利于提高查处工作效率,消除交通隐患,方便了违章车辆管理,为车辆超限执法提供有力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高速公路运输车辆长宽高自动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检测车辆长度的第一测量装置、检测车辆宽高的第二测量装置、信息处理模块及监控主机(图中未显示),还包括安装第一测量装置并可供车辆通过的第一龙门架I及安装第二测量装置的第二龙门架2,第一龙门架I垂直于道路设置,第二龙门架2平行于道路设置,第一龙门架I与第二龙门架2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均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到监控主机。所述的监控主机还连接有报警单元,所述的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设备或报警显示屏。所述的信息处理模块为微处理器,其可采用ARM9嵌入式系统,内置车辆测量算法,运算速度快,稳定可靠。所述的第一测量装置为雷达测距探头3,所述的雷达测距探头3均匀分布在第一龙门架的横梁4与竖梁5上,横梁上的雷达测距探头3探头方向朝下,竖梁上的雷达测距探头3探头方向朝向被检测车辆的侧面。所述的第二测量装置包括前红外测长装置6与后红外测长装置7,所述的第二龙门架2有两个,平行分设于道路两旁,所述的前红外测长装置6包括至少两只红外发射管与相对应的至少两只红外接收管,前红外测长装置6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龙门架的横梁上,前红外测长装置6的红外接收管安装在另一个第二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的后红外测长装置7包括至少两只红外发射管与相对应的至少两只红外接收管,后红外测长装置7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在第一龙门架I的一个竖梁5上,后红外测长装置7的红外接收管安装在第一龙门架I的另一个竖梁5上。所述的第一龙门架I还包括有竖梁固定座8,竖梁固定座8分别设于第一龙门架的两根竖梁5的正下方,两根竖梁5的下端分别插入到竖梁固定座8内,所述的竖梁固定座8为固定于地面上的套筒,即两根竖梁5的下端插入到套筒内;在竖梁固定座8上由上到下设有一排通孔,在竖梁5下端也对应设有通孔,固定销10插入到竖梁5与竖梁固定座8的通孔内将两者固定。当车辆9驶入第一龙门架I时,雷达测距探头3用于检测过往车辆的高度、宽度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经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输送给监控主机。同时,当车辆9驶入第一龙门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公路运输车辆长宽高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车辆宽高的第一测量装置、检测车辆长度的第二测量装置、信息处理模块及监控主机,还包括安装第一测量装置并可供车辆通过的第一龙门架及安装第二测量装置的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垂直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二龙门架平行于道路方向设置,第一龙门架与第二龙门架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均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到监控主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倪忠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