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盘毂和具有其的双离合器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498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盘毂和具有其的双离合器减振器。所述连接盘毂包括:毂芯,所述毂芯的截面为圆形;毂环,所述毂环同轴地设在所述毂芯外;和辐板,所述辐板连接在所述毂芯与所述毂环之间,且所述辐板从所述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盘毂,通过将辐板设计成为从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也就是使得辐板在整个径向截面上形成为拱形形状,从而提高了连接盘毂的整体结构强度,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盘毂和具有其的双离合器减振器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减振器中,连接盘毂的工作原理为:当工作时,连接盘毂带动摩擦片转动,从而实现动力的平顺传递。但是,传统的减振器中,连接盘毂的中间部分较为平直。这种盘毂的结构强度不足,且对外力没有缓冲作用,这样就大大的削减了连接盘毂能承受的最大外力值。这样,为了使其强度满足要求,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增加连接盘毂的厚度与加大连接盘毂的直径,然而这样的连接盘毂占用空间大,且不满足发动机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度高且结构简单的连接盘毂。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连接盘毂的双离合器减振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盘毂,包括:毂芯,所述毂芯的截面为圆形;毂环,所述毂环同轴地设在所述毂芯外;和辐板,所述辐板连接在所述毂芯与所述毂环之间,且所述辐板从所述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盘毂,通过将辐板设计成为从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也就是使得辐板在整个径向截面上形成为拱形形状,从而提高了连接盘毂的整体结构强度,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双离合器减振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盘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盘毂,通过将辐板设计成为从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也就是使得辐板在整个径向截面上形成为拱形形状,从而提高了连接盘毂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在不降低连接盘毂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得在辐板上的镂空部能做到最大,使得对外作用力的缓冲作用更加明显,工作可靠。在不增加连接盘毂的厚度、直径和数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强度和承受缓冲作用力的设计要求。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盘毂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连接盘毂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毂芯;2、毂环;3、辐板;4、第一镂空孔;5、第二镂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盘毂100,该连接盘毂100用于双离合器减振器中,用于工作时带动摩擦片转动,从而实现动力的平顺传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盘毂100,包括:毂芯1、毂环2和辐板3,如图1-图3所示,毂芯I的截面为圆形,且毂芯I用于跟减振器中的输入轴相连(图未示出)。毂环2同轴地设在毂芯I外,而辐板3连接在毂芯I与毂环2之间,且辐板3从毂芯I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辐板3在整个径向截面上形成为拱形形状,这样可提高连接盘毂100的整体强度。这样,当减振器工作时,连接盘毂可承受更大的外力冲击,而不需要去增加连接盘毂的厚度和直径。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盘毂100,通过将辐板3设计成为从毂芯I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也就是使得辐板3在整个径向截面上形成为拱形形状,从而提高了连接盘毂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毂芯I与毂环2的底部平齐,这样制造简单,且可使得强度更高更为可靠。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本技术的辐板3上形成有多个镂空部。通过设置镂空部,可在汽车换挡和起步时缓冲较大的瞬时作用力,避免作用力过大,使刚性连接件断裂,由此使得换档过程良好,接合过程平顺、柔和,且汽车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另外,由于连接盘毂100在扭转的过程中外力集中在与中间输入轴配合的毂芯I上,因此在辐板3上靠近毂芯I的作用力大,而远离毂芯I的作用力小。由此,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盘毂100中,镂空部与毂芯I的最小距离大于与毂环2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就是说,镂空部位于距离毂芯I较远的位置处,以便保证靠近毂芯I位置处的辐板3的强度,而将镂空部设在远离毂芯I的位置处,可提高了对扭转作用力的缓冲,降低了连接盘毂100收到的扭转冲击,进一步提高了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盘毂的可靠性,由此汽车起步时过程平顺、柔和,没有抖动和冲击。如图1和图3所示,镂空部包括四个第一镂空孔4,四个沿周向彼此间隔开90度,也就是说,每两个第一镂空孔4相对于毂芯I中心对称且四个第一镂空孔4的中心线大致形成为十字形交叉,如图1所示,这样将辐板3分割成了四块区域部分Ql、Q2、Q3和Q4,从而可将加载到毂芯I上的作用该外力分解成四个作用力的和力,从而可对外作用力进行缓冲。其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每个第一镂空孔4形成为大约矩形。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此,第一镂空孔4还可形成为长圆形或边数大于四边的多边形等。进一步可选地,每个第一镂空孔4的沿径向的长度rl约为辐板3的径向长度R的2/3,如图1所示,这样可保证提高整体强度的同时对外作用力的缓冲作用最佳。而且第一镂空孔4与毂芯I的最小距离LI大于其与毂环2之间的最小距离L2,如图1所示,进一步提高了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盘毂的可靠性。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镂空部还包括至少四个第二镂空孔5,其中沿周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镂空孔4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孔5。可选地,沿周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镂空孔4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镂空孔5,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在辐板3被分割成的四块区域部分中的每一块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镂空孔5,以便对外作用力起进一步缓冲的作用。优选地,每个第二镂空孔5沿径向朝向毂芯I的宽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越靠近毂芯I位置处,第二镂空孔5的宽度越小,相反地,越远离毂芯I的位置处,第二镂空孔5的宽度越大。这样,保证了靠近毂芯I位置处的辐板3的强度,而且又能进一步对扭转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盘毂,其特征在于,包括:毂芯,所述毂芯的截面为圆形;毂环,所述毂环同轴地设在所述毂芯外;和辐板,所述辐板连接在所述毂芯与所述毂环之间,且所述辐板从所述毂芯沿其径向向外逐渐呈弧形向下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坤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