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油气分离器和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4741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分离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立式油气分离器和包括该立式油气分离器的空气压缩机,立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容器,内腔中设有内筒,内筒外侧壁与容器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隙,容器外侧壁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沿容器外侧壁切向方向布置,内筒侧壁下端连接有环绕内筒侧壁布置的外扩板,外扩板一端连接于内筒侧壁下端,另一端朝空隙处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油气混合物进入容器内,其在容器与内筒之间的环状空隙中不断旋转并下降,当其到达外扩板处时,在外扩板的作用下,会再次撞击到容器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油气混合物的撞击及旋转次数增多,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进而降低油气分离芯的工作负荷,同时也节约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器的
,尤其涉及立式油气分离器和包括该立式油气分离器的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喷油螺杆压缩机的油气分离器由预分离(由油气分离器罐完成)和精分离(由油气分离芯完成)两个部分组成。而压缩机的排气含油量不仅与油气分离芯的质量有关,而且与油气分离器罐的设计息息有关,即与油气分离器的预分离效果直接相关。油气分离器罐设计合理,则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压缩空气的排气含油量,如果设计不合理,则导致预分离效果差,会造成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的含油量增大,加大了油气分离芯的负荷,从而降低整个油气分离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大能源的损耗。在立式油气分离器包括有容器以及放置在容器中的内筒,油气混合物沿容器切线喷入容器内,发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被甩到容器内壁上,并聚集落入容器底部,由油气分离芯进行精分离。现有技术中,进入油气分离器中的油气混合物由于旋转不够,与容器内壁撞击较少,从而导致油气分离效果较差,也就是预分离效果差,这样,则大大增加油气分离芯的工作负荷,影响整个油气分离器的寿命,且增加能源消耗,以致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的排气含油量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式油气分离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的预分离效果较差以致油气分离芯负荷大、油气分离器寿命低、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立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且呈立式放置的容器,所述内腔中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壁与所述容器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隙,所述容器外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且供油气混合物进入所述内腔中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容器外侧壁切向方向布置,所述内筒侧壁下端连接有环绕所述内筒侧壁布置的外扩板,所述外扩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筒侧壁下端,另一端朝所述空隙处倾斜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腔底部设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内腔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油板呈相间环状布置。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挡油板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挡油板的上端,且朝上向外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挡油板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挡油板与两所述导流板呈环状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腔中设有固定板,所述内筒上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下端插设有油气分离芯,所述油气分离芯上端延伸至所述容器内腔内。本技术还提供了空气压缩机,包括上述的立式油气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油气混合物进入容器内,其在容器与内筒之间的环状空隙中不断旋转并下降,当其到达外扩板处时,在外扩板的作用下,会再次撞击到容器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油气混合物的撞击及旋转次数增多,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进而降低油气分离芯的工作负荷,同时也节约能源消耗。当上述的立式油气分离器运用在空气压缩机中,由于其油气分离效果较好,使得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的含油量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油气分离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油气分离器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油气分离器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广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器I包括具有内腔111且呈立式放置的容器11以及放置在内腔111中的空心内筒14,内筒14外侧壁与容器11内侧壁之间具有环状空隙112,容器11外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5,该进气管15连通上述的空隙112,也就是连通容器11内部,且沿着容器11外侧壁切线方向设置,供外部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容器11中。这样,外部的油气混合物顺着该进气管15高速进入,在切向速度的作用下,器则会沿着容器11内侧壁与内筒14外侧壁之间的环状空隙112不断旋转,且同时,沿着容器11轴线方向向下下降。本实施例中,环绕内筒14侧壁的下端,连接有外扩板16,该外扩板16的一端连接在内筒14侧壁的下端上,另一端向外倾斜,也就是沿着上述的空隙112方向延伸。形成倾斜状,这样,使得内筒14侧壁下端与容器11内侧壁之间的空隙112缩小。当不断旋转下降的油气混合物在多次撞击以后,达到该外扩板16处,在外扩板16的影响下,其则会再次转向,撞击的容器11的内壁上,从而有效增多油气混合物的撞击次数以及旋转次数,使得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与气体较好分离,也就是达到较好的油气预分离效果,从而大大降低油气分离芯17 (精分离)的工作负荷,也降低能源消耗,当该油气分离运用在空气压缩机中,也可使得空气压缩机排除的压缩气的含油量较低。具体地,容器11的下端插设有油气分离芯17,其一端延伸至容器11的内腔111中,且内筒14位于该油气分离芯17的上方,与油气分离芯17的上端具有间隙,这样,经过预分离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进入油气分离芯17中进行精分离。本实施例中,内筒14是固定在容器11的内腔111中的,在容器11的内腔111中,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连接在容器11的内侧壁上,内筒14的上端则固定连接在该固定板上,从而使得内筒14在容器11中的位置固定。上述中经过油分离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流至容器11的底部,沉积在容器11的底部,形成油液18,为了避免容器11中不断旋转的油气混合物产生的气流搅动沉积在容器11底部的油液18,避免油液18也随之旋转。容器11内腔111的底部上连接有挡油板13,该挡油板13向上延伸,延伸至油液18上方,其可以保证油液18的稳定,不会受到油气混合物旋转的搅动。具体地,可以在内腔111底部上设置有多个挡油板13,该多个挡油板13相间布置,也就是彼此之间具有间隔,且该多个挡油板13呈环绕状布置。本实施例中,挡油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油板13相对设置,当然,不仅仅限制于两个,挡油板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为了进一步避免油气混合物对油液18的搅动,且更好的导向预分离后的油滴进入油液18中,上述的相邻的挡油板13上连接有导流板12,该导流板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挡油板13的上端,且朝上向外倾斜延伸,形成外扩状,即朝环状空隙112方向外扩。这样,预分离后的部分油滴可以顺着该导流板12进入油液18中。当然,当挡油板1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挡油板13上都连接有上述的导流板12,且相邻的导流板12之间具有间隔,多个导流板12呈环状布置,从而多个导流板12形成不完整的外扩筒状。本实施例中,当挡油板13的数量为两个时,导流板12的数量也为两个,其各导流板12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挡油板13的一端上,从而,两个挡油板13以及两个导流板12共同形成完整环状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空气压缩机,其包括了上述的油气分离器1,由于上述的油气分离器I的预分离效果较好,且预分离后的油气混合物再经过油气分离芯17的精处理,从而使得油气混合物的油滴与气体分离效果较好,使得空气压缩机排除的压缩气的含油量较低,且寿命也高,能源消耗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且呈立式放置的容器,所述内腔中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壁与所述容器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隙,所述容器外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且供油气混合物进入所述内腔中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容器外侧壁切向方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侧壁下端连接有环绕所述内筒侧壁布置的外扩板,所述外扩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筒侧壁下端,另一端朝所述空隙处倾斜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送李桂林李庆民蒙治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寿力亚洲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