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该油路系统包括: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曲轴系统、进气凸轮、排气凸轮、活塞、进气腔、油池、滤油器等,该油路系统还包括与曲轴连接的柱塞式喷油泵,利用空气的压力差将油池内的润滑油吸出,然后从出油道喷出,进而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曲轴系统以及活塞的腔体进行润滑。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路系统中选用了柱塞式喷油泵,使油池中的润滑油被吸出润滑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该结构紧凑,因而节约了发动机的内部空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油道内的胶质和污垢不断增多,会导致气缸压力下降,实际表现为动力不足、耗油高等。曲轴箱通风口处也会被产生的污垢所堵塞,造成曲轴箱内压力上升,导致机油燃烧。如果不及时清理,润滑油道内的污垢越积越多,导致润滑油道变窄,润滑油不能充分地到达摩擦面,使发动机过早磨损,所以说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目前在发动机上,通过加装偏心轴,中间摇臂等一系列全可变气门升程运动部件以实现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的可调,通过使用此种技术可大大节省燃油和提高整车动力性,但由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增多,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润滑,而传统发动机的油路布置方式润滑不到所增加的零部件,从而无法满足要求。例如申请号为201110180384.6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进气VVT供油油道、排气VVT供油油道、进气凸轮轴润滑油道、排气凸轮轴润油道以及偏心轴润油道均连通主油道;同时将进气VVT供油油道以及排气VVT供油油道设置在缸盖上,能有效节约润滑油路占用发动机的空间,发动机总体的重量轻。每个油道都与主油道连通,势必给主油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回油速度减慢,对油道中的管道强度要求提高,进而增加了成本。又例如申请号为200810186258.X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路,其通过在缸体主油道进入缸盖主油道的入口处设有单向阀,解决了发动机启动后,油道空腔里的空气被压缩,机油含气量加大使液压件工作失效,在无油状态下轴承磨损加剧等隐患。但是,当发动机内的零部件增多时,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润滑,而该发动机的油路布置方式润滑不到所增加的零部件,并且占用了发动机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内部零部件的润滑系统占用发动机较大的内部空间。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所述空气动力发动机包括:控制系统、曲轴系统、活塞、进气腔以及机体壳;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进油道、出油道、向上油道、连杆润滑油道、曲轴润滑油道、回油管、细滤器和油池;所述曲轴系统上设置有柱塞式喷油泵,当发动机开始进气工作时,曲轴系统中的曲轴逆时针转动,柱塞式喷油泵将油池内的润滑油吸入泵体中对控制系统、曲轴系统及活塞进行润滑,最终完成润滑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到油池中。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润滑油经细滤器过滤后进入柱塞式喷油泵中对控制系统、曲轴系统、活塞进行润滑。优选的是,所述柱塞式喷油泵包括上泵体、下泵体、进油口、出油口、出油阀、出油阀阀座和柱塞。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泵体内设置有左侧空腔和右侧空腔。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轴系统包括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道进入上泵体的右侧空腔内,当进气凸轮转动240度之后右侧空腔内的润滑油进入左侧空腔,随后从出油道喷出。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油道分为向上油道和曲轴润滑油道。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向上油道流经控制系统内的气门端部、摇臂、进气挺柱、排气挺柱、进气控制杆和排气控制杆。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轴润滑油道流经进气凸轮、排气凸轮与曲轴接触的面、曲轴的键及活塞的腔体。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轴润滑油道设置在曲轴系统的曲轴内。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油口与进油道相连通;出油口与出油道相连通。油池内的润滑油首先通过进油道进入柱塞式喷油泵的进油口中,然后进入出油口流经出油道对控制系统、曲轴系统、活塞进行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中柱塞式喷油泵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进气腔12,活塞18,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排气凸轮215,进气凸轮216,进油道310,出油道311,向上油道312,连杆润滑油道313,曲轴润滑油道314,回油管315,细滤器316,油池317,柱塞式喷油泵400,出油阀阀座410,上泵体411,出油口 412,进油口413,出油阀弹簧414,出油阀415,接头416,下泵体417,油泵弹簧418,滚轮419,柱塞4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实心箭头方向为润滑油流向的方向;空心箭头方向为部件旋转方向),其示出了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油路系统包括:发动机的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进气凸轮216、排气凸轮215、活塞18、进气腔12、油池317,该油路系统还包括与曲轴系统200上连接柱塞式喷油泵400,利用空气的压力差将油池317内的润滑油吸出,然后从出油道311喷出,进而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以及活塞18的腔体进行润滑,柱塞式喷油泵400与发动机的机体壳正上方的控制系统100呈45度方向放置。接下来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的油路系统中柱塞式喷油泵400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柱塞式喷油泵400包括上泵体411、下泵体417、进油口 413、出油口 412、出油阀415、出油阀阀座410和柱塞420。上泵体411内设有右侧空腔421和左侧空腔422 ;上泵体411通过接头416与下泵体417连接在一起;接头416与上泵体411和下泵体417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右侧空腔421和左侧空腔422内均设有出油阀415,出油阀415通过出油阀弹簧414抵靠在出油阀阀座410内;右侧空腔421与进油口 413相通,左侧空腔422与出油口 412相通。所述下泵体417为内部开有空腔的壳体,柱塞420置于下泵体417的空腔内;下泵体417的空腔内安装有油泵弹簧418,并且通过柱塞420抵靠在下泵体417的空腔的上部;所述柱塞420的下端设置有滚轮419。接下来继续参阅图2介绍柱塞式喷油泵400的工作原理。柱塞420由柱塞套(未标注)和柱塞芯(未标注)组成,柱塞套安装于下泵体417上并固定,下泵体417与上泵体411通过接头416密封连接在一起,柱塞芯在在进气凸轮216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柱塞400下行时,进油口 413打开,油池317内的润滑油进入右侧空腔421内,进气凸轮216转过一定角度,柱塞芯上行,此时柱塞套、柱塞芯顶部与出油阀形成密闭空间,柱塞继续上行,柱塞内部的润滑油压力升高,直到大于出油阀415开启压力后,从出油口 412处压出,进入出油道311喷出,然后进气凸轮216继续旋转,进入下一循环。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油路系统工作状况。当发动机从进气腔12中进入压缩空气开始工作时,曲轴系统200上的曲轴逆时针转动,曲轴上通过键连接的进气凸轮216也随着曲轴的逆时针转动而转动,在曲轴转过75度时,柱塞式喷油泵400的下泵体417上滚轮419滑到进气凸轮216的基圆圆面,由于柱塞420内设有油泵弹簧418,故在油泵弹簧419的弹力下柱塞420向下运动,上泵体411内的空气被抽出,上泵体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所述空气动力发动机包括:控制系统、曲轴系统、活塞、进气腔以及机体壳;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进油道、出油道、向上油道、连杆润滑油道、曲轴润滑油道、回油管、细滤器和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系统上设置有柱塞式喷油泵,当发动机开始进气工作时,曲轴系统中的曲轴逆时针转动,柱塞式喷油泵将油池内的润滑油吸入泵体中对控制系统、曲轴系统及活塞进行润滑,最终完成润滑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到油池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登荣,周剑,
申请(专利权)人: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