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G钻头研磨机,于机体结合一马达,以马达驱动一圆盘形的磨轮旋转,对应磨轮的相对两侧于机体结合一逃隙角研磨装置与一后斜角研磨装置,于前述两装置分别形成中心朝向磨轮角落以及磨轮周围的插孔,又对应磨轮旁于机体结合一前隙角研磨座,于前隙角研磨座形成中心朝向磨轮周围的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将SG钻头插设定位于钻头夹具,再将钻头夹具分别插设于各个插孔,通过磨轮研磨SG钻头的逃隙角、后斜角以及前隙角,达到容易研磨刀刃的使用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研磨机,尤指一种专用于研磨SG钻头的SG 钻头研磨机。
技术介绍
如图9所示, 一般SG钻头6 0是以硬度较高的材质制成,又于前端 的相对两侧形成有逃隙角6 1 、后斜角6 2以及前隙角6 3 ,于两側的逃 隙角6 l之间形成凸出的静点6 4。通过SG钻头6 0硬度较高的特性配 合凸出静点6 4的构造,使得利用SG钻头6 0进行钻孔加工时,具有钻 孔快速不需先以中心钻定位,以及加工的孔洞尺寸精密等优点。当SG钻头6 0的刀刃变钝,需要将刀刃磨利时,既有的钻头研磨机, 如台湾证书号数第M273420号的r钻头研磨机改良构造」新型专利案,或 者如台湾证书号数第M247339号的r改良之钻头研磨机」新型专利案所揭 露的钻头研磨机,皆不适用于研磨SG钻头6 0的刀刃,由于缺乏能够适 当研磨SG钻头6 0的装置,因此无法轻易且快速地将SG钻头6 0的刀刃 磨利。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既有钻头研磨机的设计不适用于研磨SG钻头,因此造成SG钻头 缺乏适当研磨手段的缺点。为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数个研 磨座设置于圆盘形磨轮周围的设计,达到快速研磨SG钻头刀刃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SG钻头研磨机,包括一才几体,该4几体设有一底座,于该底座的顶面结合一立板,该立板是 垂直设置的板体,于该立板的中间穿设一轴孔,于该立板的侧面结合一马 达,该马达朝另一側伸设一穿过该轴孔的传动轴,于该传动轴的自由端结 合一磨轮,该磨轮是圓板体,于该磨轮的周面形成一研磨面;一逃隙角研磨装置,该逃隙角研磨装置设有一第一调整支架,第一调 整支架结合于该立板对应该磨轮的侧面,于第一调整支架结合一朝该磨轮延伸的逃隙角研磨座,于该逃隙角研磨座的顶面以垂直于顶面的形态朝下 穿设一第 一插孔,该第 一插孔的中心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下指向该磨轮顶 部的偏心位置角落,对应第一插孔的顶端靠近以及远离该磨轮的两側,于 该逃隙角研磨座的顶面朝上凸设两相对的第一""^置形状;一后斜角研磨装置,该后斜角研磨装置设有一第二调整支架,第二调 整支架结合于该立板面对该磨轮的侧面顶部,该第二调整支架与第一调整 支架相对设于该磨轮的两侧,该第二支架的底部结合一朝下延伸的后斜角 研磨座,于该后斜角研磨座的外面以垂直于外面的形态向内穿设一第二插 孔,该第二插孔的中心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内并朝下指向该磨轮顶部偏心 位置的研磨面中间,对应第二插孔外端的上下两侧,于该后斜角研磨座的外面朝外凸设两相对的第二卡置形状;一前隙角研磨座,该前隙角研磨座设有一底丰反,以该底板结合于该底 座的顶面并位于该磨^^的侧旁,于该底板顶面的外側朝上伸设一插板,于 该插板外面以垂直于外面的形态向内穿设一第三插孔,该第三插孔的中心 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内并朝上指向该磨轮底部偏心位置的研磨面中间,对 应第三插孔外端的上下两侧,于该前隙角研磨座的外面朝外凸设两相对的 第三卡置形状。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立板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板体并分为 左、右两面,所述马达结合于该立板的右面,所述逃隙角研磨装置的第一 调整支架以可朝所述磨轮方向转动调整的形态结合于该立板的左侧面,所 述后斜角研磨装置的第二调整支架以可朝该磨轮方向转动调整的形态结 合于该立板的左侧面,所述前隙角研磨座的底板以可左右旋转的形态结合 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进一步,本技术于所述立板顶部后端的角落形成一第一凹口,对 应第一凹口的下方以及内侧,分别在该立板的左右两面之间穿设一第一枢 孔以及一第一窗孔,又于第一凹口的前侧面朝该窗孔的方向穿设一第一调整螺孔;所述第一调整支架直立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体,第一调整支架 以右面抵靠于该立板设有第一枢孔处,于第一调整支架右面的顶端朝第一 凹口凸伸一第一延伸部,对应第一枢孔于第一调整支架的右面穿设一第一 锁孔,设有一第一枢轴螺栓,以第一枢轴螺栓穿经第一枢孔并螺锁于第一 锁孔;又于第一延伸部对应第一调整螺孔穿设一直径较大的第一进退螺孔, 设有一第一调整螺丝,第一调整螺丝于周面的前、后侧各形成一第一前螺 紋以及一牙距较大的第一后螺纹,以第一前螺紋螺锁于第一调整螺孔,又 以第一后螺紋螺锁于第一进退螺孔;所述逃隙角研磨座以可左、右平移调 整的形态螺锁结合于第一调整支架的前面。进一步,本技术于所述立板顶部前端的角落形成一第二凹口 ,对 应第二凹口的内侧以及下方,分别在立板的左右两面之间穿设一 第二枢孔 以及一第二窗孔,又于第二凹口的底面朝第二窗孔的方向穿设一第二调整 螺孔;所述第二调整支架是以前高后低的方式设置的板体,第二调整支架以 右面抵靠于该立板设有第二枢孔处,于第二调整支架右面的前端朝第二凹 口凸伸一第二延伸部,对应第二枢孔于第二调整支架的右面穿设一第二锁 孔,设有一第二枢轴螺栓,第二枢轴螺栓穿经第二枢孔并螺锁于第二锁孔;又于第二延伸部的顶面对应第二调整螺孔朝下穿设一直径较大的第 二进退螺孔,设有一第二调整螺丝,第二调整螺丝于周面的底、顶側各形 成一 第二前螺紋以及一 牙距较大的第二后螺紋,以第二前螺紋螺锁于第二调整螺孔,又以第二后螺紋螺锁于第二进退螺孔。更进一步,本技术对应所述磨轮的左前方于所述底座穿设一枢转 螺孔,对应该枢转螺孔的前方于该底座穿设 一 以该枢转螺孔为圆心的圆弧 孔,所述底板对应该枢转螺孔与该圓弧孔分别贯穿 一螺穿孔以及一定位螺 孔,设有一第三枢轴螺栓以及一调整螺丝,其中第三枢轴螺栓穿经该螺穿 孔并螺锁于该枢转螺孔,调整螺丝穿经该圆弧孔'而螺锁于该定位螺孔定 位,所述插板是以左后右前形态设置的板体并由该底板前侧朝上伸设。较佳的,于所述底座的顶面结合一校刀座。本技术使用时先将SG钻头穿设于钻头夹具,将钻头夹具插入校刀座进行SG钻头的校正后,再将钻头夹具分别插入逃隙角研磨装置的第一插孔、后斜角研磨装置的第二插孔,以及前隙角研磨座的第三插孔内,藉此以磨轮研磨SG钻头的逃隙角、后斜角以及前隙角。.当研磨SG钻头的逃隙角时,将钻头夹具由上插入逃隙角研磨装置的 第一插孔,由于逃隙角研磨座的顶面设有相对的第一-j^置形状,因此能以 反转180度的形态定位钻头夹具的位置,令钻头夹具插入第一插孔时,能 以磨轮的角落研磨位于SG钻头两侧的逃隙角。当研磨SG钻头的后斜角时,将钻头夹具由外插入后斜角研磨装置的 第二插孔,由于后斜角研磨座外面的上下位置设有相对的第二卡置形状, 因此能以反转180度的形态定位钻头夹具的位置,令钻头夹具插入第二插 孔时,能以磨轮周围的研磨面研磨位于SG钻头两側的后斜角。当研磨SG钻头的前隙角时,将钻头夹具由外插入后前隙角研磨座的 第三插孔,由于插板外面的上下位置设有相对的第三卡置形状,因此能以 反转180度的形态定位钻头夹具的位置,令钻头夹具插入第三插孔时,能 以磨轮周围的研磨面研磨位于SG钻头两侧的前隙角。本技术能以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插孔提供定位有SG钻头的钻头 夹具选择插入,以磨轮的角落或者周围的研磨面对SG钻头进行逃隙角、 后斜角以及前隙角的研磨,由于插入插孔即能研磨刀刃的实施方式十分的 快速,研磨过程也不需要经验累积的技能,因此能够方便使用者研磨SG 钻头,保持SG钻头刀刃的锐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G钻头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体,该机体设有一底座,于该底座的顶面结合一立板,该立板是垂直设置的板体,于该立板的中间穿设一轴孔,于该立板的侧面结合一马达,该马达朝另一侧伸设一穿过该轴孔的传动轴,于该传动轴的自由端结合一磨 轮,该磨轮是圆板体,于该磨轮的周面形成一研磨面; 一逃隙角研磨装置,该逃隙角研磨装置设有一第一调整支架,第一调整支架结合于该立板对应该磨轮的侧面,于第一调整支架结合一朝该磨轮延伸的逃隙角研磨座,于该逃隙角研磨座的顶面以垂直于顶面的形态 朝下穿设一第一插孔,该第一插孔的中心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下指向该磨轮顶部的偏心位置角落,对应第一插孔的顶端靠近以及远离该磨轮的两侧,于该逃隙角研磨座的顶面朝上凸设两相对的第一卡置形状; 一后斜角研磨装置,该后斜角研磨装置设有一第二调整支 架,第二调整支架结合于该立板面对该磨轮的侧面顶部,该第二调整支架与第一调整支架相对设于该磨轮的两侧,该第二支架的底部结合一朝下延伸的后斜角研磨座,于该后斜角研磨座的外面以垂直于外面的形态向内穿设一第二插孔,该第二插孔的中心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内并朝下指向该磨轮顶部偏心位置的研磨面中间,对应第二插孔外端的上下两侧,于该后斜角研磨座的外面朝外凸设两相对的第二卡置形状; 一前隙角研磨座,该前隙角研磨座设有一底板,以该底板结合于该底座的顶面并位于该磨轮的侧旁,于该底板顶面的外侧朝 上伸设一插板,于该插板外面以垂直于外面的形态向内穿设一第三插孔,该第三插孔的中心位置以斜向的形态朝内并朝上指向该磨轮底部偏心位置的研磨面中间,对应第三插孔外端的上下两侧,于该前隙角研磨座的外面朝外凸设两相对的第三卡置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旺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旺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