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446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1:14
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具有冷却流体通道的马达框架、由马达框架可旋转地支承的旋转轴、固定至旋转轴的转子、以及定子。该定子具有呈环形形状的定子芯和绕定子芯缠绕的定子绕组。该定子芯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面对转子的外围。在马达框架中形成有入口部和出口部。冷却流体通过入口部被引入冷却流体通道并从出口部排出。分隔壁部形成在马达框架上并将冷却流体分成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通过形成在分隔壁部中的开口,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彼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在机动车辆等中用作电动马达以及发电机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存在有总体上众所周知的常规旋转电机。这种旋转电机包括旋转轴、转子和定子。旋转轴通过呈圆筒状的马达框架可旋转地支承。转子固定至旋转轴并且设置在马达框架中。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定子绕组。定子芯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由马达框架支承。定子芯设置在转子的外围处而沿转子的径向方向面对转子。定子绕组绕定子芯缠绕。例如,由于当旋转电机产生电能或输出其输出转矩时定子因热能而具有较高的温度,第一专利文献:日本专利公报N0.JP 2001-15578以及第二专利文献:日本专利公报N0.JP 2009-247085公开了具有冷却流体通道的常规的旋转电机,冷却流体流动通过该冷却流体通道并对定子进行冷却。第一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常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具有第一圆筒形构件(第一马达框架)、第二圆筒形构件(第二马达框架)和包括多个螺旋形凹槽的冷却流体通道。定子设置在第一圆筒形构件的内部中。第二圆筒形构件配装并固定至第一圆筒形构件的外周表面。螺旋形凹槽成螺旋形地设置在第一圆筒形构件与第二圆筒形构件之间。冷却流体流动通过螺旋形的凹槽以对定子进行冷却。第二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常规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具有支架(马达框架)、类似于带状的冷却流体通道以及边界壁或分隔壁部。支架设置在定子的外围处。冷却流体通道沿着支架的圆周表面设置。边界壁平行于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从而沿其周向方向将冷却流体提供至整个冷却流体通道中。附带地,第一专利文献使用了螺旋形的凹槽并且意在降低在单个螺旋形凹槽中产生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压力。然而,当大量的冷却流体被供给到冷却流体通道中时,第一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冷却流体通道的结构不足以充分地降低螺旋形凹槽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压力。第一专利文献还具有增加了制造成本的缺点,这是因为螺旋形凹槽的结构需要执行复杂的机加工程序。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在第二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平行于转子的旋转轴线设置的边界壁的温度分布不同于具有与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并行的相同速度的冷却流体的温度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具有能够使冷却流体以恒定的流动速度在冷却流体通道中流动并且通过冷却流体对整个定子进行均匀冷却的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转子和马达框架。转子设置成面对定子。马达框架呈圆筒形形状并支承定子。特别地,在所述马达框架中形成有入口部、出口部和冷却流体通道。冷却流体通过所述入口部被引入到所述冷却流体通道中。所述冷却流体通过所述出口部排放到所述旋转电机的外部。所述冷却流体在所述冷却流体通道中流动以冷却所述定子。在所述冷却流体通道中沿所述马达框架的周向方向形成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所述冷却流体通道在所述马达框架的轴向方向上分成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而且,在所述分隔壁部中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冷却流体入口通道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冷却流体出口通道连通。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入口部引入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内的冷却流体在冷却流体入口通道中流动,并且通过开口部流入冷却流体出口通道中。冷却流体通过出口部排放到冷却流体通道外。因此,通过入口部引入冷却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流体依次在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中流动。冷却流体通道通过形成在马达框架上的分隔壁部被分成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该结构使得能够供给具有均匀流动速度的冷却流体并且能够对固定至马达框架的整个定子进行均匀的冷却。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由于在冷却流体通道中的具有均匀流速的冷却流体可以对整个定子进行均匀的冷却,定子可以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并且可以避免旋转电机的输出转矩被定子的不稳定的温度分布所限制。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结构可以提供稳定的输出和稳定的转矩。附图说明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沿轴向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局部截面的视图;图2是根据图1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框架中的第一马达框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图1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框架中的第二马达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框架中的、包括内分隔壁部和外分隔壁部的分隔壁部、开口部、连接到入口管的入口部以及连接到出口管的出口部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型的旋转电机中的、包括具有分隔壁部的第一马达框架和第二马达框架的马达框架的截面的视图;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型的旋转电机中的、包括第一马达框架和具有分隔壁部的第二马达框架的马达框架的截面的视图;图7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三改型的旋转电机中的、包括具有内分隔壁部的第一马达框架和具有外分隔壁部的第二马达框架的马达框架的截面的视图;图8A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四改型的旋转电机中的、具有带有弯曲部的内分隔壁部的第一马达框架的截面的视图;图8B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四改型的旋转电机中的分隔壁部中的弯曲部、入口部和出口部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SC是示出沿图SB中示出的A-A线的第一马达框架和第二马达框架的截面的视图;图9是示出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沿轴向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局部截面的视图;图10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马达框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的形成在第一马达框架上的、呈三棱柱形状的一个凸出部的视图;图12A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的用在马达框架中、呈半圆柱形状的每个凸出部的改型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的用在马达框架中、呈四方棱柱形状的每个凸出部的改型的立体图;以及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以下对各个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贯穿若干图示,相同的附图文字或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等同的组成部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到图8A、图8B和图8C给出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的描述。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的沿轴向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局部截面的视图。图2是在根据图1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的马达框架10中的第一马达框架11的立体图。图3是在根据图1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的马达框架10中的第二马达框架12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的马达框架10中的包括内分隔壁部15a和外分隔壁部15b的分隔壁部15、开口部16、连接到入口管17a的入口部17以及连接到出口管18a的出口部18之间的关系的视图。根据第一7]^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I安装于例如机动车辆上并且用作电动马达。如图1中所示,旋转电机I包括马达框架10、旋转轴25、转子30和定子40。马达框架10包括第一马达框架11和第二马达框架12。冷却流体通道13形成在马达框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包括:定子;设置成面对所述定子的转子;以及呈圆筒形形状并用以支承所述定子的马达框架,其中,在所述马达框架中形成有入口部、出口部和冷却流体通道,冷却流体通过所述入口部被引入到所述冷却流体通道中,所述冷却流体通过所述出口部排出,并且所述冷却流体冷却所述定子,在所述冷却流体通道中沿所述马达框架的周向方向形成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所述冷却流体通道在所述马达框架的轴向方向上分成冷却流体入口通道和冷却流体出口通道,并且在所述分隔壁部中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冷却流体入口通道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冷却流体出口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俊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