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8120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首先是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的制备,将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干燥,置于N,N’-二甲基乙酰胺内超声振荡,然后加入含有10-15wt%的聚砜酰胺的纺丝液,搅拌反应0.2-0.8小时,密封后超声振荡即可;然后将制得的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倾斜连续注入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纺丝。所述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优异的抗紫外线能力和高温尺寸稳定性,而且该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反应温和、设备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砜酰胺属于芳香族聚酰胺类,在其大分子链上有砜基,由于属于对位芳纶系列,因此结构上既有对位又有间位,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其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尤其在耐高温方面,其属于有机耐高温新材料,比间位芳纶表现出更优异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除此之夕卜,其在阻燃性、染色性等方面都表现突出。然而聚砜酰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抗紫外线性能差及表面电阻高,严重影响了其后续加工以及其它功能性产业领域中的应用。有研究者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聚砜酰胺。原理为将激发的高能量活性粒子撞击聚砜酰胺纤维表面,在纤维表面会出现刻蚀作用,从而增大了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了纤维的物理吸附能力和摩擦性能,最终使得纤维体积比电阻降低。虽然纤维体积比电阻得到了改善,但纤维的力学性能以及抗阻燃性能也随之降低了。纤维初始模量降低约14%,断裂强力下降4% 10%,极限氧指数下降6.5% 12.1%。目前较少见到在聚砜酰胺中加入功能性纳米颗粒,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功能性纳米纤维的报道。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的制备:将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干燥,置于N,N’?二甲基乙酰胺内超声振荡,然后加入含有10?15wt%的聚砜酰胺的纺丝液,搅拌反应0.2?0.8小时,密封后超声振荡即可;(2)将步骤(1)中制得的聚砜酰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三元复合纺丝液倾斜连续注入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纺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斌杰陈文杰刘岩吴湘济王香琴沈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