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下陷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8789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材下陷模具,用于在型材上加工出下陷区域,所述型材包括呈平板状的底板,所述型材下陷模具包括支撑于所述底板下面的下模和压制在所述底板上面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模下方的第一下模和位于所述第二上模下方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上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简单的模具,可以成形同一种型材、不同下陷位置的零件,无需针对不同下陷规格,专门设计下陷模具,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具有节省大量的模具费用、提高加工效率、结构简单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型材的成型有关,特别涉及一种型材下陷模具
技术介绍
型材下陷模具用于在型材零件底板上制出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过渡区长度的下陷区域以满足型材零件的装配。针对不用下陷要求,通常需要设计专用的型材下陷成型模,以满足不同深度、长度的需求。现有的成型模为一种专用的模座,包括上、下模座,其形状、尺寸符合特定规格的下陷要求。上、下模座固定于冲床上,以便冲压型材。现有的成型模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一个成型模仅对应一种特定规格的下陷要求,因此,针对同一型材加工不同下陷,需要分别设计专门、特定的成型模,由于成型模结构复杂、成形速度慢,导致设计制造周期过长、制造成本过高,并且在后期的模具维护保养费用过高。并且,大多数领域,例如飞机领域中,零件种类多样、批量少、要求生产周期快,若对各个零件分别设计专门的成型模很容易耽误工期,并且,若零件需求量小,为该零件的下陷专门设计成型模十分浪费,导致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材下陷模具,其在同类型材中通用,可加工出不同规格的下陷区域,以便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型材下陷模具,用于在型材上加工出下陷区域,所述型材包括呈平板状的底板,所述型材下陷模具包括支撑于所述底板下面的下模和压制在所述底板上面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模下方的第一下模和位于所述第二上模下方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上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其中,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邻接或者不邻接。其中,所述第一上模包括第一压制部,所述第二上模包括第二压制部,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分别与所述底板上表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各自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底板的宽度。其中,所述型材还包括分别与底板连接的两侧板,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夹在所述型材的两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各自的宽度等于所述底板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下模及第二下模分别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型材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底板的一端通过销钉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上模和第一下模的相对侧面与各自的底面之间分别具有过渡圆角,所述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为两个所述过渡圆角的圆心距离。其中,所述第二上模面对所述第一上模的侧面下部具有内凹的斜坡。其中,所述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分别包括第一冲压部和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压制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冲压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压制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的截面均呈T形。其中,所述型材下陷模具还包括四个防护部,其中两个防护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模的两相对侧,且其底面与所述第一下模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顶面凸伸出所述第一下模的顶面,另外两个防护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下模的两相对侧,且其底面与所述第二下模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顶面凸伸出所述第二下模的顶面。其中,所述第一下模两侧的两个防护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冲压部,所述第二下模两侧的两个防护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冲压部,所述型材被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第一下模及第二下模及四个防护部包围。其中,相对的两个防护部与夹在中间的第一下模或第二下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一下模两侧的两个防护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压部与所述第二下模两侧的两个防护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具有独立的四个模块,可通过移动其中一个上模来调节下陷长度,从而形成具有不同下陷的型材。因此,通过本技术的简单的模具,可以成形同一种型材、不同下陷位置的零件,无需针对不同下陷规格,专门设计下陷模具,因此,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具有节省大量的模具费用、提高加工效率、结构简单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加工的一种型材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型材下陷模具的第二上模和第一下模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未示出第一、第二上模。图6是本技术的型材下陷模具的主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型材下陷模具应用于冲床,用于将如图1所不的型材I加工出具有一定长度、深度的下陷。如图1所示,型材I包括呈平板状的底板11和与底板11连接的侧板1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型材下陷模具包括支撑于底板11下面的下模和压制在底板11上面的上模,其中,上模包括第一上模2和第二上模3,下模包括第一下模4及第二下模5。第一下模4与第二上模3之间的距离为型材的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第一下模4与第二下模5为邻接或者不邻接。第一上模2包括第一压制部21,第二上模3包括第二压制部31,第一压制部21和第二压制部31分别与底板11上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制部21和第二压制部31夹在两侧板12之间,优选为,与底板11的宽度大致相同。若型材不具有侧板,则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的宽度优选为等于或略大于型材底板宽度,以使型材受力均匀,冲压时保持稳定。第一下模4及第二下模5为块状结构,第一下模4与型材可以任意的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模4与底板11的一端通过销钉连接,具体为:第一下模4上可开设销孔(未示出),其与底板11上的固定孔13对齐,用来与型材I通过销钉等固定连接。操作时,将第一下模4及第二下模5固定于下模座(未示出),其中第二下模5位于下模座的弹簧区,接着,将型材I固定于第一下模4 ;将第一上模2和第二上模3置于型材I上,其中,根据下陷长度的要求,使第二上模3和第一下模4之间保持预定距离,并根据下陷深度的要求,设定冲压行程;上模座在冲床的作用下下压第二上模3,同时第二下模在弹簧区上随之下移,直到冲床完成该行程的冲压,使得型材I形成左高右低的下陷。冲压时,型材I的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即,主要通过左下方的第一下模4和右上方的第二上模3对型材I施力,而右下方的第二下模5能够托住型材1,实现平稳的冲压。若要形成其他规格的下陷,只需通过改变冲床的行程来调节下陷深度,通过移动第二上模3来调节下陷长度。可见,本申请的下陷模具能够形成不同规格的下陷,无需为此单独设计专门的模块,从而大幅减小成本、提高效率。由于本技术使用的冲床和上、下模座具有现有技术,因此,未对其进行说明及绘示。通常,根据下陷规格,下陷区域应当具有圆角。因此,在第二上模3和第一下模4的相对侧面与各自的底面之间分别具有过渡圆角R,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为两个所述过渡圆角R的圆心距离。如图3所示,过渡圆角R位于第二上模3的左下角和第一下模4的右上角,在此情况下,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L,指的是两个过渡圆角R的圆心距离。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二上模3具有斜坡32,斜坡32从第二上模3的一侧倾斜、内凹的延至圆角R处,因此,冲压时,凹入的斜坡32能够缓和对于型材的冲压力,从而能够保护型材,并使得下陷区域平滑。图4、5、6不出了下陷模具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上模2和第二上模3分别包括第一冲压部22、第二冲压部32,第一冲压部22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下陷模具,用于在型材上加工出下陷区域,所述型材包括呈平板状的底板,所述型材下陷模具包括支撑于所述底板下面的下模和压制在所述底板上面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模下方的第一下模和位于所述第二上模下方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上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下陷模具,用于在型材上加工出下陷区域,所述型材包括呈平板状的底板,所述型材下陷模具包括支撑于所述底板下面的下模和压制在所述底板上面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模下方的第一下模和位于所述第二上模下方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上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陷区域的设计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邻接或者不邻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包括第一压制部,所述第二上模包括第二压制部,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分别与所述底板上表面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各自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底板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还包括分别与底板连接的两侧板,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夹在所述型材的两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压制部和第二压制部各自的宽度等于所述底板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及第二下模分别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型材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底板的一端通过销钉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下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模和第一下模的相对侧面与各自的底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磷王存胜王冷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