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饰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658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20:58
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10),该车辆用内饰材料(10)具备:基材层(11);第一加强层(12),其设于基材层的靠车辆的室内侧的表面;第二加强层(13),其设于基材层的靠车辆的车身侧的表面;表皮层(14),其设于第一加强层的与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以及背面层(15),其设于第二加强层的与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背面层具有基础层(16)和功能层(15’),所述功能层设于基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用于将从车辆的室内侧向车身侧的通气隔断和/或反射来自车外的红外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内饰材料,特别涉及装配在车辆的例如顶棚或车门的内侧的内饰材料。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内饰材料,以往已知在基材层的室内侧设置表皮层、在基材层的车身侧设置背面层的内饰材料。例如,如图19所示,车辆用内饰材料10由如下部分层叠而构成:聚氨酯制的基材层11 ;室内侧的纤维层12和车身侧的纤维层13,它们以夹着所述基材层11的方式配设;表皮层14,其设于室内侧的纤维层12的表面,用于形成车厢的顶棚面;以及背面层15,其设于车身侧的纤维层13的背面。另外,图19示出了将车身侧的背面层15配置在上方,将室内侧的表皮层14配置在下方的情况。在车辆用内饰材料10中,基材层11、室内侧的纤维层12、车身侧的纤维层13和表皮层14 一般由透气性的材料形成。因此,通过使背面层15采用非透气性的材料,来阻止空气从车厢内向车辆用内饰材料10的背侧流动,防止了尘埃等附着在表皮层14的表面。这样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采用图20所示那样的制造方法制造。另外,在图20中,示出了与成形原材料10’的朝向对应地将室内侧的表皮层14配置在上方、将车身侧的背面层15配置在下方的情况。首先,如图20的(a)所示,将基材层11、室内侧的纤维层12、车身侧的纤维层13、表皮层14和背面层15层叠起来,准备成形原材料10’。在成形原材料10’中的室内侧的纤维层12和车身侧的纤维层13各自的表背面,预先在整个面涂布粘接剂17。接着,如图20的(b)所示,利用上模41和下模42夹着成形原材料10’来进行热压成形。此时,表皮层14的背面与室内侧的纤维层12的表面粘接,背面层15的表面与车身侧的纤维层13的背面粘接。由此,如图19所示,使所有的层一体化而得到预定形状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另外,以往,作为汽车用内饰材料,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01-158306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日本特开2001-158306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了这样的汽车用内饰材料:所述汽车用内饰材料由基体(对应于基材层)和红外线反射层构成,所述基体由树脂发泡材料的芯材和层叠在所述芯材的室内侧的表面装饰材料(对应于表皮层)构成,所述红外线反射层朝向汽车车身的顶板安装,由例如铝蒸镀薄片构成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由此,即使太阳光入射到顶板,热也能够由所述铝蒸镀薄片遮蔽。这里,记载了铝蒸镀薄片为在塑料等基材层蒸镀铝而成的结构。但是,在开始所示的车辆用顶棚材料10中,将由非透气性材料形成的背面层15用例如铝蒸镀膜(下面,称作铝蒸镀薄膜)构成,使该铝蒸镀薄膜作为红外线反射膜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为以此遮蔽来自顶板侧的热,在该情况下确认到,因环境试验会产生如下不良情况:蒸镀于基础薄膜上的铝容易相对于基础薄膜剥离。这种现象的原因被认为是:对于铝蒸镀薄膜,在铝蒸镀时产生气孔或者龟裂,在作业者的手触及的部位,皮脂等进入所述气孔或龟裂的部分,由于环境试验,助长了蒸镀于基础薄膜上的铝相对于基础薄膜的粘接强度的降低。并且,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158306号公报(专利文献I)的汽车用内饰材料具备朝向汽车车身的顶板的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层,所述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层对350 25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光线反射率为50 90%,厚度被设定为0.1 μ m 1mm。由此,即使来自太阳的热传递至汽车车身上,由于热被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层遮蔽,因此热难以传递至内饰材料的室内侧,但由于是以反射350 2500nm的红外线为目的,因此不是用于反射远红外线的技术。除此之外,在日本特开2001-158306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也没有对红外线反射层的配置与隔热效果的关系进行记述,因此期望对红外线反射层相对于远红外线的最佳配置进行充分研究,从而提供能够将红外线反射层的隔热性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技术。并且,已知将车辆用内饰材料应用于天窗的开闭门(遮阳板(sun shade))的技术,所述天窗由设于车辆顶部的透光部件构成。作为这种结构,例如有在日本特开2010-20860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结构。在此,遮阳板形成为层叠如下部分而成的结构:多个基材层,所述多个基材层分别由聚氨酯发泡体形成;第一玻璃纤维加强层,其接合在多个基材层之间;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加强层,它们分别接合于多个基材层的外侧;表皮层,其接合于第二玻璃纤维加强层的外侧;以及背面层,其接合于第三玻璃纤维加强层的外侧。在日本特开2010-20860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作为遮阳板的表皮层,设置了层叠黑色系的无纺布表皮材料而成的层,但是,天窗的隔热烟色玻璃随太阳光的辐射热而逐渐高温化,与所述隔热烟色玻璃相面对的遮阳板的无纺布表皮材料因来自隔热烟色玻璃的辐射热而蓄热,其结果是,存在着导致车内的温度调节效率降低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83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8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对于具有将从车辆的室内侧向车身侧的通气隔断和/或反射来自车外的红外线的功能的内饰材料,能够防止所述内饰材料的各层的剥离,缩短成形周期,能够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加,廉价且成形性好,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车厢内的温度上升,有助于车厢内的舒适的宜居性。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掌握。在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具备:基材层;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于基材层的靠车辆的室内侧的表面;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设于基材层的靠车辆的车身侧的表面;表皮层,所述表皮层设于第一加强层的与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以及背面层,所述背面层设于第二加强层的与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背面层具有基础层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设于基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用于将从车辆的室内侧向车身侧的通气隔断和/或反射来自车外的红外线。在第二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从第二加强层观察,背面层依次具有功能层和基础层。在第三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从第二加强层观察,背面层依次具有基础层和功能层。在第四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从第二加强层观察,背面层依次具有功能层、基础层和功能层。在第五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基础层是由树脂薄膜形成的层。在第六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树脂薄膜由聚酯类树脂(PET)或者聚丙烯类树脂(PP)形成。在第七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功能层是由无机质材料形成的层。在第八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无机质材料是蒸镀于基础层的铝或者层置于基础层的招猜。在第九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基础层的厚度在0.8 25 μ m的范围内。在第十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功能层的厚度在0.01 0.09 μ m的范围内。在第十一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功能层在4000 160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80%以上的光线反射率。在第十二方面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在各自的两表面涂布有粘接剂,由此,基材层与第一加强层接合,基材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具备:基材层;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靠所述车辆的室内侧的表面;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靠所述车辆的车身侧的表面;表皮层,所述表皮层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以及背面层,所述背面层设于所述第二加强层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所述背面层具有基础层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设于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用于将从所述车辆的室内侧向车身侧的通气隔断和/或反射来自车外的红外线。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1 JP 2011-279999;2012.01.26 JP 2012-01371.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具备: 基材层; 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靠所述车辆的室内侧的表面; 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靠所述车辆的车身侧的表面; 表皮层,所述表皮层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以及 背面层,所述背面层设于所述第二加强层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一侧的表面, 所述背面层具有基础层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设于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用于将从所述车辆的室内侧向车身侧的通气隔断和/或反射来自车外的红外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加强层观察,所述背面层依次具有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基础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加强层观察,所述背面层依次具有所述基础层和所述功能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加强层观察,所述背面层依次具有所述功能层、所述基础层和所述功能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大树须藤宪一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