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590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紧凑且刚性优异,并且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削减、成本降低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挂物用钩结构(3)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上的开口(4)、和设置在从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的钩(5),该钩,具备:在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50);从该钩挂部连接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的形状的第一支撑部(51);和从钩挂部连接到开口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第二支撑部(52),并且,成为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钩挂部的结构。部侧支撑钩挂部的结构。部侧支撑钩挂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中能够钩挂购物袋等的结构(以下称为“挂物用钩结构”),特别是紧凑且刚性优异,并且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成本降低的挂物用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这种汽车用内饰部件例如在构成行李箱的内侧面的侧饰件上,采用挂物用钩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内饰部件(1)中的钩(4))。
[0003]图6中的(a)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的说明图,同图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D向视截面图。
[0004]参照图6中的(a)、(b),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1上的开口4、和设置在从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的钩5,钩5由在开口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50、和从该钩挂部50连接到开口4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支撑片54构成。
[0005]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例如如图7所示,在从支撑片54的前端到其根部的直线距离L1较长的情况下,在钩挂部50上钩挂购物袋等的情况下,应力集中在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支撑片54容易在根部附近弯折。
[0006]为解决上述不良情况(支撑片54的弯折),如图8中的(a)、(b)所示,以往通过采用使支撑片54整体为曲柄形状的结构(以下称为“以往的第一结构”),以提高支撑片54的刚性,并且除此之外,如图9中的(a)、(b)所示,通过采用将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的结构(以下称为“以往的第二结构”),构成为使集中于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的应力分散。
[0007]然而,从图7和图8或图9的比较可知,在采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的情况下,因上述的曲柄形状、R形状,从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到钩挂部50的前端的纵(上下)方向的直线距离尺寸为图9中的(a)、(b)中的H1+H2长度。另外,在由模具成型支撑片54、钩挂部50时,为配合其纵(上下)方向的直线距离尺寸,开口4的纵(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也必须设定得较长,进而,由于R形状而导致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的宽度扩大,因此与此相配合,开口4的横(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也必须设定得较长。由此,在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在采用了上述的以往的第一以及第二结构的情况下,挂物用钩结构30整体必须成为大型的结构。
[0008]另外,在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作为提高钩5整体的刚性的机构,考虑在钩5的背面配置托架那样的其他部件的结构(以下称为“其他部件设置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背衬钩13”)。但是,在该其他部件设置方式中,由于需要该其他部件、其他部件的安装所需的另外的其他部件,因此存在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重量以及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导致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0009]现有的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

743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刚性优异,并且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成本降低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0013]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上的开口、和设置在从上述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的钩,上述钩具备:在上述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从该钩挂部连接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的形状的第一支撑部;从上述钩挂部连接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第二支撑部,并且,通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上述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上述钩挂部。
[0014]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在上述钩挂部的上下方向背面边缘部上形成有凸缘部。
[0015]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在上述钩的背面设置有纵肋。
[0016]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纵肋也可以形成为纵向截断上述钩挂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而达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和内侧下边部的形状。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前所述,采用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钩挂部的结构的钩作为汽车用内饰部件中的具体的挂物用钩结构,因此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1~3。
[0019]作用效果1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钩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支撑其钩挂部,因此与由一个支撑部支撑钩挂部的以往的钩相比,即使在挂物用钩结构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整体的刚性,从而能够提供刚性优异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0021]作用效果2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因负荷而在钩(钩挂部以及其支撑部)上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在一处,而是通过分散在第一及第二支撑部的根部附近,即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钩的上下方向)而被缓和,因此不需要采取以往的相对于这样的应力的对策(例如,使支撑部整体为曲柄形状,或者在开口的宽度方向两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等),能够将开口的宽度和高度设定为比以往小,通过这一点,能够提供适于使挂物用钩结构整体构成为紧凑型,另外,适于提高挂物用钩结构周边的设计自由度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0023]作用效果3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前所述,即使在挂物用钩结构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整体的刚性,因此不需要采用用于确保其刚性的以往的对策(追加其他部件),通过这一点,能够提供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成本降低的挂物用钩结构。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挂物用钩结构的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A部附近放大图。
[0027]图3是图2的B向视截面图。
[0028]图4是图2的C向视截面图。
[0029]图5是图1的A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0030]图6中的(a)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的说明图,同图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D向视截面图。
[0031]图7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中的应力集中的说明图。
[0032]图8中的(a)是提高钩的刚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8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E向视图。
[0033]图9中的(a)是提高钩的刚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9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F向视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1汽车用内饰部件
[0036]2台座部
[0037]2A台座部的上表面
[0038]2B、2C台阶
[0039]21凹部
[0040]21A平面部
[0041]3挂物用钩结构
[0042]30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
[0043]4开口
[0044]5钩
[0045]50钩挂部
[0046]50A、50B凸缘部
[0047]51第一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口,所述开口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上;和钩,所述钩设置在从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所述钩,具备:在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从该钩挂部连接到所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的形状的第一支撑部;和从所述该钩挂部连接到所述开口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第二支撑部,并且,成为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所述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所述钩挂部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木遥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