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5567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原料以重量份数配制,由40-70份碳酸钾、1-4份乙醇胺、8-12份二乙醇胺、1-4份三乙醇胺、0.1-0.4份五氧化二钒、0.5-1.5份亚硫酸氢钠、115-135份水、0.1-0.5份水合肼组成;制备:向反应釜中投加碳酸钾和水搅拌,待碳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5℃,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60转/分钟速度搅拌,再加入五氧化二钒和亚硫酸氢钠,反应0.4-0.6小时后加入水合肼,继续搅拌反应30-60分钟,待溶液变透明,即停止搅拌,降温至室温,得二氧化碳吸附剂产品。该产品二氧化碳吸收量在200ml/100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的药剂,该药剂具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并可解析出二氧化碳,可重复利用,是一种高效的环保吸附剂。
技术介绍
气候变暖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大气中CO2质量浓度已由工业化时代前的280X10增至2005年的379X10,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逐渐增加,预计到2100年,大气中的CO2含量将达到570 X 10,导致全球气温升高1.9°C,海平面升高38cm,而要面对以上问题,全球范围内每年必须减少60亿吨CO2排放,才能真正防止全球气候变化。除了采用新技术以节能降耗、开发可再生能源、达到减排目的外,CO2的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具有整体减少成本及增加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因此,研究火电厂CO2的捕集及其资源化技术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检索披露:捕集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CO2的主要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其中吸收法和吸附法有较悠久的历史,大量用于炼油、合成氨、制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过程,相对较成熟,有大量经验参考。一般认为胺类溶剂的化学吸收是捕集电厂、钢厂等排放的烟道气中CO2的比较有前景的技术,单乙醇胺(MEA)吸收燃烧后CO2的能耗为4.2 4.8MJ/kg,在捕集中小型电厂、钢厂和水泥厂烟道气中的CO2时,吸附法因设备简单、能耗低、易实现自动化操作、吸附法捕集CO2的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使其极具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研制的二氧化碳吸附剂,在传统工艺条件下,进行优化调整,选出最好的合成配比,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吸附剂的质量,为社会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的药剂,具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并可解析出二氧化碳,可重复利用,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原料以重量份数配制,由40-70份碳酸钾、1-4份乙醇胺、8-12份二乙醇胺、1_4份三乙醇胺、0.1-0.4份五氧化二钒、0.5-1.5份亚硫酸氢钠、115-135份水、0.1_0.5份水合肼组成;制备:向反应釜中投加碳酸钾和水搅拌,待碳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5°C,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60转/分钟速度搅拌,再加入五氧化二钒和亚硫酸氢钠,反应0.4-0.6小时后加入水合肼,继续搅拌反应30-60分钟,待溶液变透明,即停止搅拌,降温至室温,得二氧化碳吸附剂产品。所述产品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200ml/100g以上。所述产品的解析率达到96%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机理与作用:二氧化碳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但反应较慢,而加入活化剂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后,改变了碳酸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历程,从而大大加快了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同时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可以降低液面上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提高二氧化碳的回收,为产品的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支撑,彰显技术进步。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对照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原料以重量份数配制:I)取40份碳酸钾、I份乙醇胺、8份二乙醇胺、I份三乙醇胺、0.1份五氧化二钒、0.5份亚硫酸氢钠、115份水,0.1份水合肼;2)取70份碳酸钾、4份乙醇胺、12份二乙醇胺、4份三乙醇胺、0.4份五氧化二钒、1.5份亚硫酸氢钠、135份水,0.3份水合肼;3)取60份碳酸钾、2份乙醇胺、10份二乙醇胺、I份三乙醇胺、0.3份五氧化二钒、0.9份亚硫酸氢钠、126份水,0.2份水合肼;制备方法:选I)或2)或3)其中一组:向反应釜中投加碳酸钾和水搅拌,待碳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5°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60转/分钟速度搅拌,再加入五氧化二钒和亚 硫酸氢钠,反应0.5小时后加入水合肼,继续搅拌反应30或60分钟,待溶液完全变成透明溶液时,停止搅拌,降温至室温后即为产品。本产品选用的乙醇 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均为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生产;五氧化二钒为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生产;水合肼为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生产;碳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均为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性能试验:I)按照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评价二氧化碳吸附剂的性能。本二氧化碳吸附剂,其性能参数为:pH:8-10 ;比重S 1.150 ;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将本产品对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与市售产品对比,其结果见表I。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数配制,由40?70份碳酸钾、1?4份乙醇胺、8?12份二乙醇胺、1?4份三乙醇胺、0.1?0.4份五氧化二钒、0.5?1.5份亚硫酸氢钠、115?135份水、0.1?0.5份水合肼组成;制备:向反应釜中投加碳酸钾和水搅拌,待碳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5℃,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60转/分钟速度搅拌,再加入五氧化二钒和亚硫酸氢钠,反应0.4?0.6小时后加入水合肼,继续搅拌反应30?60分钟,待溶液变透明,即停止搅拌,降温至室温,得二氧化碳吸附剂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数配制,由40-70份碳酸钾、1-4份乙醇胺、8-12份二乙醇胺、1-4份三乙醇胺、0.1-0.4份五氧化二钒、0.5-1.5份亚硫酸氢钠、115-135份水、0.1-0.5份水合肼组成;制备:向反应釜中投加碳酸钾和水搅拌,待碳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5°C,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乙醇胺、二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江平曾凡付王刚潘洪涛唐倩倩侯荣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