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75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装置由砂轮(1)、导轮(3)和托板(4)组成,利用本装置在外圆磨床上就能实现多种无心磨削。该装置特别适合于无孔薄形工件的无心外圆磨削,结构简单,能简化工艺过程,提高加工效率。(*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无心磨削装置的改进,属于机械加工中磨削
一般都用无心磨床进行无心磨削,其原理如图1所示。工件2放在高速转动砂轮1和与其同方向转动之导轮3间的托板4上,以工件被加工面为基准定位,在砂轮1的切削作用及导轮3的带动或阻滞作用下旋转,由砂轮1或导轮3实现横向进给,进行各种无心磨削。无心磨削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较适于大批量生产,但无心磨床远无外圆磨床使用普遍。在现有技术中, 本信雄等在昭59-30652(A)中改进了导轮,省去前导板,消除了前导板调整麻烦及其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但未涉及导轮传动的改进,导轮仍需导轮架主轴驱动。1981年版《无心磨床的使用与调整》一书介绍了托板的几种结构,但都不适用于对放立不稳的无孔薄形工件进行无心外圆磨削。本技术的目的是改进无心磨削装置,使之适于装在外圆磨床上进行各种无心磨削,满足各种生产需要,解决放立不稳的无孔薄形工件的外圆面磨削难题。本装置(见图2)由砂轮1、导轮3和托板4构成,将导轮3安装在芯轴9上,并通过拨杆7-鸡心卡8-顶尖10系统或卡盘11-顶尖10系统,或者通过其他机械连接装置,连接到外圆磨床床头架5的主轴6上,可被主轴6带着以砂轮1的转动方向旋转。为保证导轮3的旋转精度,最好采用拨杆7-鸡心卡8-顶尖10系统连接。托板4下部至少开有一个通孔或槽17,并用螺栓连接装置18、21固定在带“T”形槽的外圆磨床工作台12上。也可采用压板19将托板4下部压牢在工作台12上。托板4可以固定不动,亦可随工作台12作往复运动。托板4上端两侧可以不装护板13,以进行贯穿式无心磨削;也可带向上突出的护板13,以进行切入式或综合式无心磨削。根据加工需要,护板13和托板4可作成一整体,亦可铆接或焊接或粘接成一体。最好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将护板13固定在托板4上,以根据工件尺寸选装合适的护板13,根据工件厚度,结合使用垫片16,调整护板内侧面间距,使护板13可调并可更换。护板13宽度应比工件2磨后外径小3~5毫米,太窄不能保证工件2处于适当的加工位置,太宽则会影响对工件2加工。两护板13内侧面间的距离应比工件2的厚度大0.5~1毫米,太小会妨碍工件2转动,过大则会降低加工精度。利用上述装置,可按一般无心磨削方法选用砂轮1、导轮3、托板4和磨削工艺参数,将工件2放在砂轮1与导轮3之间的托板4上。砂轮1高速转动,并可作横向进给。导轮3装在芯轴9上,通过芯轴9机械连接于床头架主轴6,可被驱动着以砂轮1转动方向旋转,从而带动或阻滞工件2转动。当工作台12固定不动时,便能在外圆磨床上进行切入式或贯穿式无心外圆磨削。这就扩大了外圆磨床的使用范围,并为广大外圆磨床用户采用无心磨削工艺提供了可能性,既能提高外圆磨床的利用率,亦有利于高效率无心磨削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尤其是本装置托板4上端两侧可装护板13,使工件2保持适当的加工位置,防止其倾斜、翻倒。故利用本装置能单件或成组地对放立不稳的无孔薄形工件进行无心外圆磨削,从而解决了此类工件的外圆磨削难题。此类工件甚薄,不能用卡盘类持着磨削,在一般托板上也放立不稳;因其无中心孔,又不能用顶尖-芯轴-鸡心卡装夹方式,故以前在外圆磨床和无心磨床上均不能对此类工件直接进行加工,必须先将此类工件2粘接到芯棒20上,或加工出孔后,才能在外圆磨床或无心磨床上磨削外圆,工艺复杂,粘接不牢时工件2会从芯棒20上脱落,对接误差也会给磨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原有工艺可靠性差,费工时,成本高。采用本装置加工放立不稳的无孔薄形工件2时,托板4可带着工件2随工作台12一起作往复运动,通过砂轮1的全宽,使砂轮工作表面磨损均匀,避免了采用普通无心切入式磨削加工薄形工件特别是难加工复合材料工件易使砂轮磨出沟槽,必须经常进行修整的缺点。这样,不仅降低了砂轮损耗,减小了修整工作量,还扩大了无心磨削工艺的通用性,从而可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费用。随着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烧结体、各种陶瓷等难加工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日益广泛使用,本装置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取得愈益显著的使用效果。图1是无心磨削原理简图。图2表示本装置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A向视图,图4表示一种导轮芯轴装夹方案,图5表示托板的另一种固定方案,图6表示护板在托板上的最佳安装方式,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表示比较例。图中1-砂轮,2-工件,3-导轮,4-托板,5-床头架,6-主轴,7-拨杆,8-鸡心卡,9-芯轴,10-顶尖,11-卡盘,12-工作台,13-护板,14-垫片,15-螺栓,16-螺母,17-槽,18-螺栓,19-压板,20-芯棒,21-螺母。本技术的实施例是按一般方法根据加工要求选用砂轮1、导轮3和托板4及工艺参数。将导轮3装在带有中心孔的芯轴9上,用拨杆7-鸡心卡8-顶尖10系统联接芯轴9与床头架主轴6,使芯轴9可在主轴6驱动下以砂轮1转动方向旋转。在托板4下部适当位置上开一槽17,用螺栓18、螺母21将托板4固定在工作台12上。在托板4上部适当位置开一通孔,使孔中心线垂直于托板4侧面,且孔径稍大于护板紧固螺栓15之外径,将宽8~10毫米的二块护板13分别用螺栓15、螺母16、垫片14固定在托板4上端两侧,用垫片14将护板4两内侧面间距调至4.5~5毫米,将厚4毫米、直径13毫米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工件2放到托板4上两护板13之间的支承面上,使工件2之中心低于砂轮1中心与导轮3中心之连线5毫米左右。砂轮1高速转动,并可作横向进给。导轮3带动或阻滞工件2转动,托板4借助于其护板13带着工件2随工作台12作往复运动,实现纵进给,通过砂轮1的全宽。采用单件磨削方式时,每件约磨削15分钟即可达到加工要求。如用粘接方法,将该工件2粘于芯棒20,待固化后再用卡盘11夹持芯棒20,以普通外圆磨削方法加工其外圆面,每件约需1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因此,利用本技术的装置对这种复合片进行无心外圆磨削,能简化工艺过程,提高工艺可靠性,减小磨削余量和砂轮磨损,在保证尺寸加工精度条件下,降低加工成本,将生产率提高三倍以上。卸下护板13,并加以适当调整,还能利用本装置在外圆磨床上进行常规的无心磨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砂轮(1)、导轮(3)和托板(4)构成的无心磨削装置,其特征是:导轮(8)通过芯轴(9)与外园磨床床头架主轴(6)相连接,导轮(3)与砂轮(1)的转动方向相同,托板(4)下部固定在工作台(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砂轮(1)、导轮(3)和托板(4)构成的无心磨削装置,其特征是导轮(8)通过芯轴(9)与外园磨床床头架主轴(6)相连接,导轮(3)与砂轮(1)的转动方向相同,托板(4)下部固定在工作台(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心磨削装置,其特征是芯轴(9)通过拨杆(7)-鸡心卡(8)-顶尖(10)系统或卡盘(11)-顶尖(10)系统与主轴(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心磨削装置,其特征是托板(4)下部开有通孔或槽,或用压板(19),通过螺栓(18)、螺母(21)固定在工作台(12)上,能随工作台(12)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心磨削装置,其特征是托板(4)上端之左右两侧有向上突出的护板(13),这些护板(13)或与托板(4)本为一体,或者与托板(4)铆接或焊接或粘接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崇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