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561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油池壳体(7)上的上螺堵、下螺堵,其特征是油池壳体(7)上设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油位计(4),油位计(4)下端油口通过下油管(5)、接头(6)与油池壳体(7)的下螺堵处连接,油位计(4)上端油口高于上螺堵位置并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显示精准可靠,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该装置适用于同类型(依靠极限油位螺堵孔检测油位)设备或系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力传动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液力传动系统在铲运机、地下汽车、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及其他重型负载或复杂工况动力传输中应用非常广泛,其最重要的元件是变速箱和变矩器,两者一起组成一个闭式液力循环系统,以实现动力传输功能。液力循环系统液力油位检测常有两种结构型式,分别为油标软尺和在高低油位设置螺堵结构。油标软尺即为一根最下端带刻度的软尺,当要检查油位时,抽出油标软尺观察刻度附近油浸湿位置即可得知,该结构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油位状况不直观。还有一种是在油池壳体上装两个用手即可直接拧动的螺堵(螺孔通油池),一个螺堵对应最低油位,一个螺堵对应最高油位,检查油位时,松开螺堵,如果最高油位处螺堵不出油、最低油位处有油流出,则说明油位介于两者之间,表示油位合格,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很不实用,首先是检查时有油外溢,造成浪费和污染;其次是不能知晓油位准确位置,等到检查发现油位低于极限位置时才知要加油了,此时,为时已晚;再次是变速箱往往安装在设备的中间位置,旁边被机架和其它元件遮挡,不便于操作和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直观的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油池壳体上的上螺堵、下螺堵,油池壳体上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油位计,油位计下端油口通过下油管、接头与油池壳体的下螺堵处连接,油位计上端油口高于上螺堵位置并与大气相通。为避免油的污染,本技术油位计上端油口通过上油管与空滤器连接,空滤器固定在油池壳体的顶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较好的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其结构简单,显示精准可靠,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该装置适用于同类型(依靠极限油位螺堵孔检测油位)设备或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知,一种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油池壳体7上的上螺堵、下螺堵,油池壳体7上设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油位计4,油位计4下端油口通过下油管5、接头6与油池壳体7的下螺堵处连接,油位计4上端油口高于上螺堵位置并与大气相通。为避免油的污染,本技术油位计4上端油口通过上油管2与空滤器I连接,空滤器I固定在油池壳体7的顶部。本技术取消下螺堵,在该处安装一个接头6,油管5—端与接头6连接,另一端与油位计4下端油口连接,使油位计4下限位置与油池壳体7最低油位孔位置(即安装下螺堵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油位计4上端油口通过上油管2与空滤器I连接,油位计4有效长度等于油池壳体7上两个极限油位孔(即安装上螺堵、下螺堵位置处)之间的距离。这样,油池壳体7油池油位就能通过油位计4随时准确显示。该装置结构简单、显示精准可靠,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该装置适用于同类型(依靠极限油位螺堵孔检测油位)设备或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油池壳体(7)上的上螺堵、下螺堵,其特征是油池壳体(7)上设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油位计(4),油位计(4)下端油口通过下油管(5)、接头(6)与油池壳体(7)的下螺堵处连接,油位计(4)上端油口高于上螺堵位置并与大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传动系统液力油位检测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油池壳体(7)上的上螺堵、下螺堵,其特征是油池壳体(7)上设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油位计(4),油位计(4)下端油口通过下油管(5)、接头(6)与油池壳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启明万利平张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新华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