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314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油气分离机构;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挡油帽,所述挡油帽包括中柱以及设于所述中柱前端的帽头,所述中柱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同轴;至少三根辐条,所述辐条均匀连接于所述中柱外壁与通孔内壁之间,每两根辐条之间均设有一挡油导流板,所述挡油导流板与所述两根辐条中的一根辐条连接,并斜向延伸至另一根辐条的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油气分离效率高、效果好,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的曲轴箱排放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机油,在回收燃烧过程中,会吸附在内燃机各机件上,形成积碳,降低内燃机的工作性能,加速内燃机磨损和机油的浪费,降低发动机工作效率,缩短寿命,同时排放出更多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传统的油气分离器效率不高、效果差,会造成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体机油携带量增加,造成发动机出现烧机油现象,从而导致相关部件出现积炭现象,易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油气分离机构;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挡油帽,所述挡油帽包括中柱以及设于所述中柱前端的帽头,所述中柱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同轴;至少三根辐条,所述辐条均匀连接于所述中柱外壁与通孔内壁之间,每两根辐条之间均设有一挡油导流板,所述挡油导流板与所述两根辐条中的一根辐条连接,并斜向延伸至另一根辐条的后侧。所述通孔为六个,通孔内均设有油气分离机构。所述辐条为四根。所述帽头的表面呈波浪起伏状。所述壳体在所述通孔前后出口处均设有环状的凸台。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油气分离效率高、效果好,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100以及油气分离机构1200。壳体1100上设有贯穿前后的通孔1110,通孔1110内设有一个油气分离机构1200。其中,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壳体1100为长方形的箱体状,其在通孔1110前后出口处均设有环状的凸台1120,使油气通过时,其中的油粒不会跑到装置外。通孔1110可以为六个,六个通孔1110为两行三列均匀设置,每一个通孔1110内均设有油气分离机构1200。具体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油气分离机构1200包括:挡油帽1210,挡油帽1210包括中柱1211以及设于中柱1211前端的帽头1212,中柱1211穿设于通孔1110内,并与通孔1110同轴,帽头1212的表面呈波浪起伏状,这样,当油气撞击帽头1212时,帽头1212不仅可以留下大颗粒的油粒,还可以将油气引向帽头1212的边缘。至少三根辐条1220,辐条1220均匀连接于中柱1211的外壁与通孔1110的内壁之间,每两根辐条1220之间均设有一挡油导流板1221,挡油导流板1221与两根辐条中的一根辐条连接,并斜向延伸至另一根辐条的后侧。如图3所示,挡油导流板1221可以起到挡油的作用,并且多个挡油导流板1221分别与相邻的辐条1220、中柱1211的外壁以及通孔1110的内壁合围构成一条风路A,多条风路A共同构成一螺旋状的风道,螺旋状的风道在油气通过时,可以产生离心力,进而将油粒留下。此处,辐条设置1220设置为四根。这样,油气经过油气分离机构1200时,会撞击到挡油帽1210的帽头1212,大颗粒的油粒将被帽头1212留下,由于帽头1212表面的形状可以将气流引向辐条1220之间的挡油导流板1221,此时,挡油导流板1221也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油粒,同时,挡油导流板1221将油气引入螺旋状的风道,从而通过离心力将油粒和气体分离开来,能够较彻底的将油粒和气体分离。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油气分离机构;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挡油帽,所述挡油帽包括中柱以及设于所述中柱前端的帽头,所述中柱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同轴;至少三根辐条,所述辐条均匀连接于所述中柱外壁与通孔内壁之间,每两根辐条之间均设有一挡油导流板,所述挡油导流板与所述两根辐条中的一根辐条连接,并斜向延伸至另一根辐条的后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油气分离机构; 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 挡油帽,所述挡油帽包括中柱以及设于所述中柱前端的帽头,所述中柱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同轴; 至少三根辐条,所述辐条均匀连接于所述中柱外壁与通孔内壁之间,每两根辐条之间均设有一挡油导流板,所述挡油导流板与所述两根辐条中的一根辐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泰瑞·皮埃尔·查尔斯·马尼
申请(专利权)人: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