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9115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3:08
提供一种适合于对导轨构件进行更换的翻新方法的乘客传送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的框架;前轮导轨,其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框架内,用于引导呈环状连接且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的前轮;以及后轮导轨,其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框架内,用于引导梯级的后轮。后轮导轨具有用于将梯级的后轮朝向乘客传送方向的出口侧引导的去路侧后轮导轨和用于使梯级的后轮朝向乘客传送方向的入口侧返回的返路侧后轮导轨,用于使梯级的移动方向反向的反向导轨通过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或者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长期使用后而达到了使用寿命的乘客传送设备进行翻新时,拆除安装在框架内的原有的导轨构件后在框架内组装新的导轨构件。导轨沿着梯级的循环移动路径设置,用于引导梯级(也称为踏级或者踏板)的前轮和后轮转动。在上部楼层部分和下部楼层部分分别设置有使梯级转向用的反向导轨。反向导轨例如通过接合构件与后轮导轨的端部连接,并且通过螺栓等进行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5-225600号公报反向导轨如果安装精度不好,则无法稳定地使梯级的移动方向朝反向转换。在通过接合构件用螺栓等将去路侧和返路侧的后轮导轨的端部与反向导轨进行固定时,有必要将各个后轮导轨的高度与反向导轨的后轮转动面的高度对准。因此,在翻新现场进行反向导轨的安装作业非常麻烦。在进行翻新作业时,需要在乘客传送设备的设置现场进行各种零部件的安装以及定位等的作业。设置现场不像工厂那样具有各种工具和定位用的专用夹具等。为此,会出现安装尺寸与规定的尺寸不符合的情况,导致需要对安装位置再次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反向导轨的定位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进行反向导轨的安装和定位作业的乘客传送设备。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的框架;前轮导轨,其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框架内,用于引导呈环状连接且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的前轮;以及后轮导轨,其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用于引导梯级的后轮。后轮导轨具有用于将梯级的后轮朝向乘客传送方向的出口侧引导的去路侧后轮导轨和用于使梯级的后轮朝向乘客传送方向的入口侧返回的返路侧后轮导轨,用于使梯级的移动方向反向的反向导轨通过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或者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中,反向导轨可以构造成从侧面看呈U字形状的导轨构件,具有与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对应的去路侧端部和与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对应的返路侧端部,反向导轨的去路侧端部与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之间或者反向导轨的返路侧端部与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之间通过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种的自动扶梯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自动扶梯的上部楼层部分附近的导轨端部的侧视图。图3是上部楼层部分的导轨的截面图。图4是去路侧后轮导轨和返路侧后轮导轨通过反向导轨进行连接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上部楼层部分的侧视图。符号说明I 框架Ia框架上部楼层部分Ib框架下部楼层部分Ic框架中间部分2a上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2b下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3a上部楼层部分建筑物梁3b下部楼层部分建筑物梁4梯级(踏级或者踏板)4a返路侧梯级5梯级引导轨道6驱动机7驱动齿轮7a驱动齿轮轴7b驱动链轮8从动齿轮9 扶手10 栏杆13前轮滚轮14后轮滚轮15去路侧前轮导轨15a前轮转动部分15b前轮按压部分15c接合构件16去路侧后轮导轨16a后轮转动部分16b后轮按压部分16c接合构件17返路侧后轮导轨17a 端部18返路侧前轮导轨19反向导轨19a去路侧端部19b返路侧端部20 铰链21框架安装用梁构件22支撑具22a去路侧支撑构件22b返路侧支撑构件22c支撑具固定螺栓23导轨固定螺栓24返路侧后轮导轨支撑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用于引导梯级(也称为踏级或者踏板)的后轮滚轮的去路后轮导轨和返路后轮导轨中的任一方和用于使后轮滚轮的移动方向反向的反向导轨预先通过铰链等转动构件进行了连接。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作为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种的自动扶梯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框架I由上部楼层部分la、下部楼层部分Ib以及中间部分Ic构成。上部楼层部分Ia的端部和下部楼层部分Ib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2a和下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2b。通过将上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2a和下部楼层部分框架支撑构件2b卡合在上部楼层部分的建筑物梁3a和下部楼层部分的建筑物梁3b上,将框架I设置在建筑物上。在框架I内设置有呈环状连接且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也称为踏级或者踏板)4、用于引导梯级4的梯级引导轨道5、由驱动机6驱动的驱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等。梯级4以跨越驱动齿轮7以及从动齿轮8的方式设置。栏杆10支撑在框架I上。扶手9以与梯级4同步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栏杆10的周缘。图2是将上部楼层部分Ia侧的结构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反向导轨19的一方的端部通过铰链20等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预先安装在去路侧后轮导轨16的端部。图3是表示上部楼层部分Ia附近的梯级4与导轨之间关系的截面图。以下参照图2和图3对自动扶梯的上部楼层部分Ia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梯级4具有前轮滚轮13和后轮滚轮14。前轮滚轮13与未图示的梯级链条一体形成。该梯级链条卷绕在驱动链轮7b上。驱动齿轮7由驱动齿轮轴7a和驱动链轮7b构成。驱动齿轮7在来自驱动机6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旋转。由此,梯级链条旋转而使梯级4朝规定的方向移动。去路侧前轮导轨15引导去路侧的前轮滚轮13移动。去路侧前轮导轨15由转动部分15a和按压部分15b构成,转动部分15a用于使前轮滚轮13旋转地移动,按压部分15b用于从上侧按压前轮滚轮13。转动部分15a和按压部分15b通过接合构件15c以焊接或者螺纹接合等接合方法进行接合。梯级引导轨道5中的后轮导轨具有用于将梯级4的后轮朝向乘客传送方向的出口侧引导的去路侧后轮导轨16和用于使梯级4的后轮朝向所述乘客传送方向的入口侧返回的返路侧后轮导轨17。去路侧后轮导轨16引导去路侧的后轮滚轮14移动。去路侧后轮导轨16由转动部分16a和按压部分16b构成,转动部分16a用于使后轮滚轮14旋转地移动,按压部分16b用于从上侧按压后轮滚轮14。转动部分16a和按压部分16b通过接合构件16c以焊接或者螺纹接合等接合方法进行接合。返路侧后轮导轨17只有转动部分。同样,返路侧前轮导轨18也只有转动部分。反向导轨19经由铰链20以可转动的方式接合在去路侧后轮导轨16的按压部分16b的端部,由此,去路侧后轮导轨16和反向导轨19构成为一个单元。例如,在工厂等具有完善设备的环境中通过铰链20来安装反向导轨19,使得去路侧后轮导轨16的转动面与反向导轨19的转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去路侧后轮导轨16与反向导轨19在组合成一个单元的状态下运送到现场。在现场,以铰链20的旋转轴为中心使反向导轨19朝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便将反向导轨19的铰链侧的端部19a与去路侧后轮导轨16的端部16d对齐。由此,反向导轨19的另一方的端部19b与返路侧后轮导轨17的端部17a相对向地接八口 ο去路侧后轮导轨16和铰链20以及反向导轨19和铰链20可以采用螺栓等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采用焊接等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图4是反向导轨19与返路侧后轮导轨17接合后的上部楼层部分Ia侧的侧视图。在框架内,具体来说是在框架I的靠上部楼层部分Ia侧的内侧面以横跨左右的框架I的方式设置有截面为L字形状的框架安装用梁构件(安装用构件)21。支撑具2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的框架;前轮导轨,其沿着所述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用于引导呈环状连接且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的前轮;以及后轮导轨,其沿着所述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用于引导所述梯级的后轮,所述后轮导轨具有用于将所述梯级的后轮朝向所述乘客传送方向的出口侧引导的去路侧后轮导轨和用于使所述梯级的后轮朝向所述乘客传送方向的入口侧返回的返路侧后轮导轨,用于使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反向的反向导轨通过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或者所述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5 JP 2011-274630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沿着乘客传送方向设置的框架; 前轮导轨,其沿着所述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用于引导呈环状连接且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的前轮;以及 后轮导轨,其沿着所述乘客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用于引导所述梯级的后轮,所述后轮导轨具有用于将所述梯级的后轮朝向所述乘客传送方向的出口侧引导的去路侧后轮导轨和用于使所述梯级的后轮朝向所述乘客传送方向的入口侧返回的返路侧后轮导轨, 用于使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反向的反向导轨通过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或者所述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向导轨被构造成从侧面看呈U字形状的导轨构件,具有与所述去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对应的去路侧端部和与所述返路侧后轮导轨的端部对应的返路侧端部, 所述反向导轨的所述去路侧端部与所述去路侧后轮导轨的所述端部之间或者所述反向导轨的所述返路侧端部与所述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沼健司宇津宫博文茂木一也园部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