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24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8:08
分离膜组件(1A)具有筒状压力容器(7)、插入在压力容器(7)内且具有第一端构件(3)和第二端构件(4)的多根分离膜元件(2)以及安装在相邻的第一端构件(3)和第二端构件(4)中的一个或两个构件上的密封构件(5A)。密封构件(5A)在通常状态下收纳于所安装的第一端构件(3)和/或第二端构件(4)的最大直径的内侧,并且由于相邻的分离膜元件(2)的相互抵接或向压力容器(7)内供给加压流体而变形从而与压力容器(7)的内周面(7a)紧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筒状压力容器内插入有多根分离膜元件的分离膜组件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例如用于海水淡化处理、超纯水制造等的分离膜组件。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分离膜组件10。该分离膜组件10具备筒状压力容器11和排成一列插入在压力容器11内的多根分离膜元件12。而且,如图12中箭头所示,从分离膜组件10的一个端部向压力容器11内供给原水时,该原水被分离膜元件12的分离膜分离成透过水和浓缩水,这些水从分离膜组件10的另一个端部分别排出。各分离膜元件12具有卷绕在中心管的周围且包含分离膜的层叠体和夹持该层叠体而配置的一对端构件13。图12和图13所示的分离膜组件10中,在上游侧的端构件13上安装有利用原水的上游侧的压力将分离膜元件12与压力容器11的内周面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截面为近似U字形的密封件15。密封件15即使在不受上游侧的压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也具有与压力容器11的内周面的直径同等程度的外径。因此,以往将分离膜元件12插入到压力容器11内时,在使由于分离膜元件12的自重而被压扁的密封件15与压力容器11的内周面摩擦的同时将分离膜元件12压入压力容器11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01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主流是外径为8英寸的分离膜元件,近年来,正在开发外径为16 24英寸的大型分离膜元件。但是,这种大型分离膜元件中,压力容器的内周面与密封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分离膜元件的重量增大。因此,以现有分离膜组件的结构而言,难以将分离膜元件插入到压力容器内。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分离膜元件容易地插入到压力容器内的分离膜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提供分离膜组件,其中,具备:筒状压力容器;具有分离膜以及夹持该分离膜而配置的第一端构件和第二端构件、且以使所述第一端构件与所述第二端构件在该压力容器的轴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压力容器内的多根分离膜元件;和安装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所述第二端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构件上、在通常状态下收纳于所安装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端构件的最大直径的内侧的环状密封构件,并且所述密封构件会由于相邻的分离膜元件相互抵接或者向所述压力容器内供给加压流体而变形从而与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周面紧贴。另外,“在通常状态下”是指密封构件保持于安装在第一端构件和/或第二端构件(以下简称为“端构件”)上时自由的自然形状的状态,即,是指安装在端构件上的密封构件不因外力而变形的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构成,在通常状态下密封构件收纳于端构件的最大直径的内侧,因此,能够在使端构件在压力容器的内周面上滑动的同时将分离膜元件容易地插入到压力容器内。而且,将下一个分离膜元件配置在正常位置时,或者将所有分离膜元件配置在正常位置并向压力容器内供给原水时,密封构件发生变形而将分离膜元件与压力容器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膜组件的截面图。图2是作为分离膜元件的一例的螺旋型分离膜元件的构成图。图3A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3B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4A是表示下游加压型分离膜组件中的原水的流动的示意图,图4B是表示上游加压型分离膜组件中的原水的流动的示意图。图5A和5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离膜组件的图,图5A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5B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A和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膜组件的图,图6A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B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7A和7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离膜组件的图,图7A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7B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8A和S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膜组件的图,图8A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表示将分离膜元件相互连结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表示在分离膜元件的第一端构件和第二端构件上安装有密封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变形例的密封构件的截面图。图1IA和Il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膜组件的图,图1IA是表示向压力容器内供给原水之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1lB是表示向压力容器内供给原水之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12是现有分离膜组件的截面图。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定。(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膜组件1A。该分离膜组件IA具备称为容器( )的筒状压力容器7和插入在压力容器7内的多根分离膜元件2。在压力容器7的两端安装有圆盘状的帽8、9。在一个(图1中为左侧)帽8上,在自中心错开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原水供给至压力容器7内的供给管81。在另一个(图1中为右侧)帽9上,在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将透过水取出的第一排出管91,在自中心错开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浓缩水取出的第二排出管92。即,在压力容器7内形成从一个帽8朝向另一个帽9的原水的流动。另外,供给管81和第二排出管92可以设置在压力容器7上。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离膜元件2,使用螺旋型反渗透膜元件。但是,分离膜元件2也可以为例如螺旋型超滤膜元件,还可以为其他圆筒形元件。各分离膜元件2具有作为集水管发挥作用的中心管21、卷绕在中心管21的周围的层叠体22、夹持层叠体22而配置的第一端构件3和第二端构件4以及包围层叠体22的外装材料28。第一端构件3和第二端构件4也发挥防止层叠体22伸展成套筒状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膜元件2以第一端构件3位于上游侧、第二端构件4位于下游侧的朝向插入在压力容器7内。换言之,第一端构件3和第二端构件4在压力容器7的轴向上交替排列。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分离膜元件2通过嵌入在两个分离膜元件2的中心管21内的连结器61在第一端构件3与第二端构件4紧贴的状态下相互连结,换言之,相邻的分离膜元件2在直接抵接的状态下相互连结。另外,在位于最上游侧的分离膜元件2的中心管21的与连结器61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有塞子62,以阻止原水流入中心管21内。此外,位于最下游侧的分离膜元件2的中心管21通过第二连结器63与第一排出管91连结。如图2所示,各分离膜元件2的中心管21上形成有多个使透过水流入到内部的导入孔。层叠体22形成卷绕方向为一组对边方向的矩形,包含在透过水流路材料24的两面重叠有分离膜23的膜构件和原水流路材料25。膜构件中,以形成在一个方向上开口的袋状的方式使分离膜23以三边相互接合,其开口与中心管21的导入孔连通。透过水流路材料24为例如由树脂形成的网,其形成用于使透过水在彼此接合的分离膜之间流过的流路。原水流路材料25为例如由树脂形成的网(网眼比透过水流路材料24的网眼大的网),其形成用于使原水在卷绕的膜构件的周围部分之间流过的流路。作为构成分离膜23的材料,可以列举:低压化优良的芳香族聚酰胺类、透过性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4 JP 2010-2248601.一种分离膜组件,其中, 具备: 筒状压力容器; 具有分离膜以及夹持该分离膜而配置的第一端构件和第二端构件、且以使所述第一端构件与所述第二端构件在该压力容器的轴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压力容器内的多根分离膜元件;和 安装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所述第二端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构件上、在通常状态下收纳于所安装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端构件的最大直径的内侧的环状密封构件,并且 所述密封构件由于相邻的分离膜元件相互抵接或向所述压力容器内供给加压流体而变形从而与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周面紧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膜组件,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构件中与所述第二端构件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构件上, 所述第二端构件中与所述第一端构件相邻的第二端构件上设置有用于在相邻的所述分离膜元件相互抵接时通过挤压所述密封构件而使所述密封构件变形从而挤压到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周面上的挤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膜组件,其中,所述挤压部由一体式成形在所述第二端构件上的突出部构成。4.如权利要 求2所述的分离膜组件,其中,所述挤压部由被所述第二端构件支撑的另一构件构成。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膜组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端构件与所述第二端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在所述分离膜元件内通过的原水导至所述分离膜元件的周围的流路, 在所述挤压部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分离膜元件与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与所述流路连通的连通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膜组件,其中,所述密封构件横跨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所述第二端构件而安装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所述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地蔵真一浜田敏充宇田康弘山根英之吉田和仁别府雅志高田政胜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