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98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26
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包含有:一螺杆;一螺帽,具一容置槽;一回流元件,设于该容置槽,具有一第一回流道和一第二回流道,该第一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一前段、一第一弯曲段和一第一后段,该第一弯曲段是分别连通该第一前段和该第一后段;该第二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二前段、一第二弯曲段和一第二后段,该第二弯曲段是分别连通该第二前段和该第二后段;该第一弯曲段和该第二弯曲段是以该螺杆为轴,于径向相夹一预定夹角;以及多个滚动元件,是运行于该螺杆和该螺帽之间。由此,各回流道之间的壁厚均匀,增强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耐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式滚珠螺杆
本专利技术是与滚珠螺杆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
技术介绍
滚珠螺杆主要可分为外循环式和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外循环式滚珠螺杆是运用在螺帽上设置导流元件而引流滚动元件产生循环,一般而言,外循环式滚珠螺杆适合运用在导程长和螺帽大的条件下使用。而对于内循环式滚珠螺杆而言,其是在螺帽内加设回流元件,让滚动元件在螺帽内部产生循环,相对上述外循环式滚珠螺杆而言较适合在导程短和螺帽小的条件下使用。一般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所使用的回流元件,其回流道通常呈直线排列,如图1和图2所示。惟,上述回流元件I具有直线排列回流道2的方式会产生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回流元件I的回流道2直线排列时,遭遇较小导程的滚珠螺杆,需作跨牙设计来避免各回流道2之间的壁厚过薄,导致回流元件被坏失效。然而,此举将产生螺帽过长和无效牙变多的不良后果。另外,如图2所揭露的回流元件3,其提供滚动元件跨越牙峰的回流道4的相临间距过小,且各回流道4间的壁厚也薄,导致回流元3件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其减少回流元件作跨牙的设计,且回流道之间的壁厚均匀,增强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耐用度。缘是,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包含有:一螺杆,是具有一第一螺纹槽;一螺帽,是套设于该螺杆,该螺帽内面具有配合该第一螺纹槽的一第二螺纹槽以及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第二螺纹槽与该容置槽相交且在该第一侧形成一第一断口和一第三断口,以及在该第二侧形成一第二断口和一第四断口 ;一回流元件,是设于该容置槽,该回流元件具有一第一回流道和一第二回流道,该第一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一前段、一第一弯曲段和一第一后段,该第一前段连通该第一断口,该第一弯曲段是分别连通该第一前段和该第一后段,该第一后段连通该第二断口 ;该第二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二前段、一第二弯曲段和一第二后段,该第二前段是连通该第三断口,该第二弯曲段是分别连通该第二前段和该第二后段,该第二后段连通该第四断口 ;该第一弯曲段和该第二弯曲段是沿着该螺杆分布,彼此以该螺杆为轴于径向相夹一预定夹角;以及多个滚动元件,是运行于该第一螺纹槽、该第二螺纹槽、该第一回流道和该第二回流道之间。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回流元件作跨牙的设计,且回流道之间的壁厚均匀,增强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耐用度。附图说明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所在,列举以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现有的回流元件示意图2是现有的回流元件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螺帽剖面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回流元件立体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回流元件前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回流元件立体图,显示第一回流道和第二回流道彼此相隔预定夹角;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回流元件侧视图,显示第一回流道和第二回流道彼此相隔预定夹角;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螺帽剖面示意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主要包含有:一螺杆11、一螺帽12、一回流元件13和多个滚动元件14。该螺杆11,是具有一第一螺纹槽111及一轴心112。该螺帽12,是套设于该螺杆11,该螺帽12内面具有配合该第一螺纹槽111的丨第二螺纹槽121以及一容置槽122,该容置槽122具有一第一侧127和一第二侧128,该第二螺纹槽121与该容置槽122相交且在该第一侧127形成一第一断口 123和一第三断口 125,以及在该第二侧形成一第二断口 124和一第四断口 126。该回流元件13,是设于该容置槽122,该回流元件13具有一第一回流道131和一第二回流道132,该第一回流道131依序区分出一第一前段133、一第一弯曲134段和一第一后段135,该第一前段133连通该第一断口 123,该第一弯曲段134是分别连通该第一前段133和该第一后段135,该第一后段135连通该第二断口 124。该第二回流道132依序区分出一第二前段136、一第二弯曲段137和一第二后段138,该第二前段136是连通该第三断口 125,该第二弯曲段137是分别连通该第二前段136和该第二后段138,该第二后段138连通该第四断口 126。该第一弯曲段134和该第二弯曲段137是沿着该螺杆11分布,彼此于该轴心112的径向相夹一预定夹角α。为清楚的介绍该第一弯曲段134和该第二弯曲段137的分布情况,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一第一联机113,是分别连接该第一弯曲段134的中点及该轴心112。一第二联机114,是分别连接该第二弯曲段137的中点及该轴心112。使用者顺着该螺杆11的轴心112并朝向该回流元件13观察,即可见到该第一联机113与该第二联机114相夹该预定夹角α,也清楚显示该第一弯曲段134和该第二弯曲段137,彼此于轴心112径向相夹该预定夹角α。此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弯曲段134与该第二弯曲段137于该轴心径向所夹的该预定夹角α为锐角。各该滚动元件14,是运行于该第一螺纹槽111、该第二螺纹槽121、该第一回流道131和该第二回流道132之间。须说明的是,为方便该回流元件13设置在该容置槽122中,本较佳实施例是让该容置槽122是连通该螺帽12 —端,但是,如图9-图10所示,也可以让该容置槽122贯穿该螺帽12。如此让用户可以由外部将该回流元件13沿着该容置槽122设置在该螺帽12中。接下来,如图11-图13所示,介绍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第一前段133和该第二前段136的长度相等,如此让该回流元件13的侧边随着该第一弯曲段134和该第二弯曲段137的分布变化。如此一来,该回流元件13的总面积将会较前实施例中减少,而且因为该回流元件13的材质刚性较该螺帽12来的低,无法如该螺帽12般的承受荷重,故该回流元件13占据该螺帽12内面的面积减少,是让该螺帽12内面的无效面积(无法荷重的面积)减少,增强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耐用度。除此之外,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回流元件13的第一后段135和第二后段138的长度也相等。该回流元件13,是呈长形,其斜对角的厚度相等而且相邻角的厚度则不相等。而且,该回流元件13的侧边与该螺杆11的轴心彼此歪斜配置。由上述较佳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具有以下功效:1.减少回流元件作跨牙的设计: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回流元件13,其中该第一弯曲段134和该第二弯曲段137是以该螺杆11为轴,彼此相隔该预定夹角α设置。如此一来,该第一回流道131和该第二回流道132之间的壁厚可以保持,避免如于先前技术中,各回流道沿着直线排列造成各回流道间壁厚过薄,让回流元件需采用跨牙设计的情况。2.增强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耐用度: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回流元件13,该第一回流道131和该第二回流道132之间的壁厚均匀,避免如先前技术中因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包含有:一螺杆,具有一第一螺纹槽及一轴心;一螺帽,套设于该螺杆,该螺帽内面具有配合该第一螺纹槽的一第二螺纹槽以及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第二螺纹槽与该容置槽相交且在该第一侧形成一第一断口和一第三断口,以及在该第二侧形成一第二断口和一第四断口;一回流元件,设于该容置槽,该回流元件具有一第一回流道和一第二回流道,该第一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一前段、一第一弯曲段和一第一后段,该第一前段连通该第一断口,该第一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一前段和该第一后段,该第一后段连通该第二断口;该第二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二前段、一第二弯曲段和一第二后段,该第二前段连通该第三断口,该第二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二前段和该第二后段,该第二后段连通该第四断口;该第一弯曲段和该第二弯曲段沿着该螺杆分布,彼此于该轴心的径向相夹一预定夹角;以及多个滚动元件,运行于该第一螺纹槽、该第二螺纹槽、该第一回流道和该第二回流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包含有: 一螺杆,具有一第一螺纹槽及一轴心; 一螺帽,套设于该螺杆,该螺帽内面具有配合该第一螺纹槽的一第二螺纹槽以及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第二螺纹槽与该容置槽相交且在该第一侧形成一第一断口和一第三断口,以及在该第二侧形成一第二断口和一第四断口 ; 一回流元件,设于该容置槽,该回流元件具有一第一回流道和一第二回流道,该第一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一前段、一第一弯曲段和一第一后段,该第一前段连通该第一断口,该第一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一前段和该第一后段,该第一后段连通该第二断口 ;该第二回流道依序区分出一第二前段、一第二弯曲段和一第二后段,该第二前段连通该第三断口,该第二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二前段和该第二后段,该第二后段连通该第四断口 ;该第一弯曲段和该第二弯曲段沿着该螺杆分布,彼此于该轴心的径向相夹一预定夹角;以及 多个滚动元件,运行于该第一螺纹槽、该第二螺纹槽、该第一回流道和该第二回流道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羽林勇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