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41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多个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且此多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该钢管杆的占用空间小,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因而能够在道路中心绿化道或人行道中安装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领域内的钢管杆,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技术介绍
在用电负荷密集的城市或产业园区中,高压电力线路采用架空裸导线或埋地电缆的方式沿道路预留的绿化带或人行道建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建设方式。鉴于架空线路方式有建设成本低、输送容量大、运行维护方便等埋地电缆方式无法取代的优越条件,城市或产业园区中新建高压主干电力线路仍必须采用架空裸导线方式建设,至线路预留的分支点再将架空线转换为埋地电缆方式,而从裸导线转换为外层带绝缘保护层的埋地电缆之间则需要利用电缆终端头。当前架空裸导线转埋地电缆的其中一种方法为采用电缆终端角钢塔,并通过湿式电缆终端头转换,即将电缆终端角钢塔上的架空裸导线引接出来后,顺沿加装在电缆终端角钢塔主材上的横担绝缘子向下至承载平台上的湿式电缆终端头,再转接至埋地电缆。该方法需采用电缆终端角钢塔,而且需沿角钢塔塔身外沿建设承载平台,其占地面积较一般角钢塔大,无法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因而无法在道路中心绿化带或者人行道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该钢管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多个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且此多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多个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且此多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横担设为三个,即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上横担、中横担及下横担均分别包括两根横担支臂,上横担与下横担各自的两根横担支臂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上横担、中横担以及下横担在所述基准面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支臂的下方均设有多个所述的横担绝缘子,每根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沿主杆的轴向并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担支臂下方均相应地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炜斌章晓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