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乳头状瘤上皮非典型增生术后配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以覆盖于纤维性血管轴表面的上皮增生为特征的乳头状肿瘤,伴或不伴有间断的肌上皮细胞层,可存在于整个导管系统从乳头到TDLU的任何部位,且可以是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心性(乳晕下大导管)和周围性(TDLU),常常伴有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等病变。不典型乳头状瘤以局部上皮不典型增生并伴有低级的细胞核为特征,这样的导管内上皮增生偶尔可与ADH或低级DCIS的小病灶相似。而导管内乳头状癌可TDLU内呈多局灶性,与乳头状DCIS相似。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乳腺癌前病变,其生物学行为极为不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生物学标志和进展都不同,与浸润癌也不同,它们一直是国内外病理学、外科学及祖国传统医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医称之为“乳衄”,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是由于忧思过·度,肝脾两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乳头状瘤上皮非典型增生术后配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当归15?25份、白芍25?35份、柴胡10?20份、茯苓15?25份、炒白术10?20份、青皮10?20份、陈皮7?17份、香附10?20份、川楝子10?20份、郁金15?25份、牡丹皮15?25份、栀子10?20份、香橼5?15份、巴戟天5?15份、鹿角霜5?15份、生甘草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乳头状瘤上皮非典型增生术后配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当归15-25份、白芍25-35份、柴胡10-20份、茯苓15-25份、炒白术10-20份、青皮10-20份、陈皮7-17份、香附10-20份、川楝子10-20份、郁金15-25份、牡丹皮15-25份、桅子10-20份、香橼5_15份、巴戟天5_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