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结构简单、可靠性良好、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节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
技术介绍
按钮开关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座椅调节按钮开关在汽车中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座椅调节开关一般是通过复杂的结构来实现座椅位置调节的功能,这样会使成本增加,且可靠性降低,最终影响终端消费者对汽车的满意度;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可靠性良好,价位适中的汽车的需求日益加强,所以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良好、成本低的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还可以是: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通过第一卡扣固定,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按钮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固定,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壳体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由于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时按钮带动滑动件前后左右移动,进而使得前后左右的触片与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接触导通电路板上的各个微电路的导通和闭合功能,实现座椅位置向前后上下调节的功能,简化了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而且可靠性比较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实施例爆炸图。图2本技术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实施例剖面图。图号说明I…按钮2…滑动件3…壳体4…电路板5…底座6…定位柱7…微动开关8…触片9…第 ^扣10…第二卡扣11…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2对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请参考图1至图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壳体3、按钮1、滑动件2、电路板4和底座5,所述按钮I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3上方,所述滑动件2与所述按钮I固定,所述电路板4固定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滑动件2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8,所述电路板4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7,所述微动开关7与所述触片8位置对应,所述底座5与壳体3固定。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时按钮带动滑动件2前后左右移动,进而使得前后左右的触片8与电路板4上的微动开关7接触,使得微动开关头部移动,导通电路板4上的各个微电路的导通和闭合功能,实现座椅位置向前后上下调节的功能,简化了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而且可靠性比较高。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滑动件2与所述按钮I通过第一卡扣9固定,所述滑动件2上设有第一卡扣9,所述按钮I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这样可以将滑动件2和按钮I固定在一起,按钮I前后左右滑动的时候带动滑动件2前后左右移动进而接通不同的微动开关7。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底座5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6固定,所述底座5上设有定位柱6,所述电路板4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6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时将电路板4向下使得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6上,保证电路板4的位置可以固定,进而保证微动开关7启动和关闭的可靠性。另外,所述底座5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扣10,所述壳体3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卡槽11,所述第二卡扣10与所述第二卡槽11卡接。这样先将按钮1、壳体3和滑动件2三者固定,然后将电路板4和底座5固定,最后将前面固定好的两者再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扣合方便。上述仅对本技术 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通过第一卡扣固定,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按钮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固定,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壳体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 卡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结构简单、可靠性良好、成本低。文档编号H01H13/12GK202977247SQ20122066452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陈静愍 申请人:苏州华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按钮、壳体、滑动件、电路板和底座,所述按钮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钮固定,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前后左右四个触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触片位置对应,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