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540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15
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提供了一种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市政道路中普遍存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洞进行修补的一种快速高效的路面坑洞修补结构,为长方形层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槽层、界面粘合层、锚固筋、高密填充层、表面磨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通过优化和调整使坑洞修补后与原路面整体共同受力,具有与原路面外面一致、结合紧密,抗变形能力强、密水性好的特点,能达到通车快、质量优、返工少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节约路面养护经费,有利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确保行车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建设,具体为一种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市政道路中普遍存在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洞进行修补的一种快速高效的路面坑洞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洞是常见的路面损坏形式,它直接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对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度造成不良影响。路面坑洞修补结构因为养护措施、材料性能、行车干扰、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在快速通车要求下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容易反复损坏,造成路面养护资金、材料、人员、设备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为长方形层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槽层、界面粘合层、锚固筋、高密填充层、表面磨耗层。其中,基槽层是本修补结构的基础,是在清除松散部位并保证底部与路面齐平后,进行凿毛处理的路面结构;界面粘合层位于基槽层内,与其他各层相贴合,采用双面浙青胶带粘贴或采用高粘度浙青涂刮在基槽层底部和四周而成;锚固筋设于界面粘合层内各层结构的最下面,采用高强纤维锚固在基槽层底部交替布设,埋入高密填充层内;高密填充层分布在界面粘合层内的空间,采用改性浙青混合料填充;表面磨耗层位于所述修补结构的最上层,为路面层,采用间断级配的浙青混合料构成,用以改善密水性和保证构造深度。所述界面粘合层为双面浙青胶带粘贴或高粘度浙青涂刮而成。所述锚固筋主要用于较深的路面坑洞修补,所用高强纤维的一端锚固在基槽层内,剩余的纤维与行车方向成45°C角向上埋入高密填充层内。所述高密填充层为改性浙青混合料。所述表面磨耗层为间断级配的浙青混合料,粗集料为玄武岩或辉绿岩(粒径4.75mnT9.5mm的比例占70%_75%),细集料采用机制砂,矿粉为石灰石粉,浙青为SBS改性浙青,有条件时可加入木质素或矿物纤维。有益效果:本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通过优化和调整使坑洞修补后与原路面整体共同受力,具有与原路面外面一致、结合紧密,抗变形能力强、密水性好的特点,能达到通车快、质量优、返工少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节约路面养护经费,有利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确保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修补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修补后结构示意图。图中:基槽层1、界面粘合层2、锚固筋3、高密填充层4、表面磨耗层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2的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修补前不规则的路面坑洞,经过修补后成为本技术所述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槽层1、界面粘合层2、锚固筋3、高密填充层4、表面磨耗层5。基槽层是在清除松散部位并保证底部与路面齐平后,进行深度约5mm的凿毛处理的路面结构;界面粘合层位于基槽层内,与其他各层相贴合,采用厚的双面浙青胶带粘贴或采用高粘度浙青涂刮在基槽层底部和四周而成;锚固筋是在界面粘合层形成后,将高强纤维的一端锚固在基槽层内,剩余的纤维与行车方向成45°C角向上埋入高密填充层内;高密填充层分布在界面粘合层内的下层空间,采用改性浙青混合料填充;表面磨耗层位于所述修补结构的最上层,为路面层,采用间断级配的浙青混合料,粗集料为玄武岩或辉绿岩(粒径4.75mnT9.5mm的比例占70%_75%),细集料采用机制砂,矿粉为石灰石粉,浙青为SBS改性浙青,有条件时可加入木质素或矿物纤维,用以改善密水性和保证构造深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为长方形层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槽层、界面粘合层、锚固筋、高密填充层、表面磨耗层,其中,基槽层是本修补结构的基础,是在清除松散部位并保证底部与路面齐平后,进行凿毛处理的路面结构;界面粘合层位于基槽层内,与其他各层相贴合,为采用双面沥青胶带粘贴或采用高粘度沥青涂刮在基槽层底部和四周而形成的结构;锚固筋设于界面粘合层内各层结构的最下面,采用高强纤维锚固在基槽层底部交替布设,斜向埋入高密填充层内;高密填充层分布在界面粘合层内的空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充;表面磨耗层位于所述修补结构的最上层,为路面层,为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路面坑洞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为长方形层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槽层、界面粘合层、锚固筋、高密填充层、表面磨耗层,其中,基槽层是本修补结构的基础,是在清除松散部位并保证底部与路面齐平后,进行凿毛处理的路面结构;界面粘合层位于基槽层内,与其他各层相贴合,为采用双面浙青胶带粘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必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