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砂滤罐、过水槽、溶气压力泵、溶气罐以及生物活性炭反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该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部分地输入来自该溶气压力泵的进水,该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从而在该溶气罐内进行加压溶气。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输入废水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活性炭柱下方布置有溶气出水管,该溶气出水管上分布有小孔以排出废水及减压释放而产生的微细、粒度均匀的气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镀行业中,按照镀种和电镀工艺的不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有机废物包括含油废水、含不同络合难降解有机物物废水等。随着电镀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和监察力度的提高,电镀废水中COD (化学需氧量)的达标排放成为处理和治理的难点。电镀废水存在以下特点:盐分较高;COD的主要来源为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目前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如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可以使废水重金属离子达到排放标准,但这些技术对于废水中C0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一般这些污染物经上述处理仍达不到排放要求。生物活性炭是将微生物接种于活性炭柱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以及活性炭层内微生物氧化和有机分解作用,对活性炭进行“生物再生”。由于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可以先将难降解有机物截留于活性炭柱中待生物氧化碳化。同时活性炭作为微生物的生存载体,抵消了外界环境的一些不良影响,如盐分高等。生物活性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电镀废水中C0D,而且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目前生物活性炭工艺已普遍应用于城市污水和给水处理领域,但总结下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生物活性炭工艺通过加设细孔的曝气设备,鼓入空气达到充氧效果,该方式存在滤料易于堵塞曝气管,维护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2、活性炭老化等问题需定期更换,但由于目前生物活性炭设备均为周围密封结构,更换活性炭时需人工将活性炭挖出再装入新活性炭。此方式不仅操作麻烦,而且破坏了长期运行形成的含特定微生物群的生物膜。更换活性炭后,需运行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包括:砂滤罐、过水槽、溶气压力泵、溶气罐以及生物活性炭反应器。该砂滤罐具有砂滤进水口及砂滤出水口,该砂滤进水口输入电镀废水,该砂滤出水口输出过滤后的电镀废水。该过水槽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该进水端连接该砂滤罐的砂滤出水口。该溶气压力泵连接该过水槽的该出水端。该溶气罐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进气口,该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部分地输入来自该溶气压力泵的进水,该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从而在该溶气罐内进行加压溶气。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罐的出水口及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输入废水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活性炭柱下方布置有溶气出水管,该溶气出水管上分布有小孔以排出废水及减压释放而产生的微细、粒度均匀的气泡。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还包括反洗泵,该砂滤罐还具有砂滤反洗进水口和砂滤反洗出水口,且该该过水槽还具有反洗供水口,该反洗泵的输入端连接该反洗供水口,该反洗泵的输出端连接该砂滤反洗进水口。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活性炭柱内包含多个相互独立的分段模块,每一分段模块内装填有活性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分段模块上下相互间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分段模块具有可打开的上顶盖及下顶盖,该上顶盖的周围均匀安装有多个吊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该活性炭柱和该溶气出水管之间的承托层。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加压溶气的方式在废水中溶入大量的气体,而在废水进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后,气体减压释放会产生微细、粒度均匀的气泡。这些气泡上浮稳定、对液体扰动微小、充氧效果较好。与现有的曝气技术相比,本技术不需使用细孔径的曝气管,因而避免了滤料堵塞的问题。而且,水和气同步推流式上升,减小了滤料对水的阻力,又便于废水保持稳定的流速,因此无需设置配水室,从而减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高度。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上部平面图。图2B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底部平面图。图3A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分段模块侧视图。图3B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分段模块的俯视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分段模块的布置图。图5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处理流程图。图6示出本技术一实施范例的废水COD处理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针对电镀废水中COD的特点,结合生物活性炭工艺独特的优点,提出利用生物活性炭处理电镀废水中C0D。本技术实施例的重点是发挥生物的氧化作用。生物活性炭法是利用活性炭表面生长的微生物降解与活性炭吸附作用共同去除有机物。由于微生物能优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负荷,增加了炭床在达至IJ“穿透”或“失效”时通水倍数,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减少了活性炭的再生频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活性炭强大的吸附功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普通生物法比,生物活性炭法在处理低浓度、难降解废水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主要因为:(I)活性炭表面对有机物的富集功能:Rittmann与McCarty提出最小基质(Smin)理论,有机物浓度低于Smin时生物膜无法形成,如乙酸的Smin为0.66mg/L。但采用生物活性炭法时,即使液相中有机物浓度低于Smin时,由于活性炭的吸附能提高炭粒周围有机物浓度,利于生物活性炭中生物降解作用的发生。此外,一些基质浓度高于Smin,也可以作为一级基质促进生物膜形成,然后将其它浓度低于Smin的有机物作为二级基质共代谢去除。(2)活性炭吸附可去除大部分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物,降低处理水的毒性,减小废水对微生物的抑制性,利于微生物生长。活性炭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一般活性炭的微孔的孔隙容积为高达0.95mL/g,孔隙数量约为1020个/g,能吸附达自身重量几倍的有机物。Eherhadt与Rehm分别采用游离与固定化菌种降解苯酹,结果发现游离细菌对苯酹的耐受浓度为1.5g/L,而活性炭固定菌种对苯酚的耐受浓度最高可达15g/L,对炭粒吸附酚的降解率高达90%。ff.Nishijima指出,活性炭作为生物载体,可将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速率由无烟煤的1.7提高到4.9,采用活性炭作为生物载体能刺激生物活性,但不改变细菌的组成与菌数。(3)活性炭粗糙的表面与巨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栖息;而且炭粒在表面由于对流与扩散受到限制,活性炭表面的PH,温度及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相对于外界较为缓和。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功能,使微生物能比较牢固地吸附在活性炭表面,在受到水流、气流冲刷时,微生物损失较少。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主要包括砂滤罐10、反洗泵20、过水槽30、溶气压力泵40、溶气罐50、以及生物活性炭反应器60。砂滤罐10具有砂滤进水口 11、砂滤出水口 12、砂滤反洗进水口13和砂滤反洗出水口 14。电镀废水从砂滤进水口 11进入砂滤罐10,经过滤后从砂滤出水口 12输出。过水槽30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砂滤罐,该砂滤罐具有砂滤进水口及砂滤出水口,该砂滤进水口输入电镀废水,该砂滤出水口输出过滤后的电镀废水;过水槽,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该进水端连接该砂滤罐的砂滤出水口;溶气压力泵,连接该过水槽的该出水端;溶气罐,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进气口,该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部分地输入来自该溶气压力泵的进水,该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从而在该溶气罐内进行加压溶气;以及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罐的出水口及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输入废水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活性炭柱下方布置有溶气出水管,该溶气出水管上分布有小孔以排出废水及减压释放而产生的微细、粒度均匀的气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废水COD的生物活性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砂滤罐,该砂滤罐具有砂滤进水口及砂滤出水口,该砂滤进水口输入电镀废水,该砂滤出水口输出过滤后的电镀废水; 过水槽,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该进水端连接该砂滤罐的砂滤出水口 ; 溶气压力泵,连接该过水槽的该出水端; 溶气罐,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进气口,该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部分地输入来自该溶气压力泵的进水,该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从而在该溶气罐内进行加压溶气;以及 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该溶气罐的出水口及该溶气压力泵的输出端,以输入废水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活性炭柱下方布置有溶气出水管,该溶气出水管上分布有小孔以排出废水及减压释放而产生的微细、粒度均匀的气泡。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邱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