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生物膜自养脱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449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生物膜自养脱氮的装置,设有依序连通的进水水箱、缺氧反应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好氧反应器和沉淀池;进水水箱进水连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脱水液,出水连通缺氧反应器;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泥管和阀门,经污泥回流泵与缺氧反应器连通;缺氧反应器内设有搅拌器;第一、二、三、四好氧反应器中设有固定填料和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的曝气头;沉淀池设有清水溢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中高氨氮污泥脱水液的脱氮,结构完善,操作简单,脱氮效果好,能耗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化法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全程自养脱氮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装置。该装置以固定填料为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通过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有机协同,实现经济高效地脱氮。该工艺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处理,也适用于高氨氮、低碳氮比的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氮污染物的去除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的关键问题。我国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出水水质为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15mg/L。“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氨氮总量减排10%的目标。作为新增的约束性指标,氨氮减排的制度和措施都需在实践中探索。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一般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硝化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然后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传统脱氮工艺操作复杂,运行成本较高。针对传统脱氮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研发出多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包括受到广泛重视的厌氧氨氧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殊代谢途径完成脱氮。这种细菌可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供体直接将氨氮氧化成氮气。厌氧氨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生物膜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是:设有依序连通的用以储存高氨氮浓度的消化污泥脱水液的进水水箱(1)、缺氧反应器(3)、第一好氧反应器(4)、第二好氧反应器(5)、第三好氧反应器(6)、第四好氧反应器(7)和沉淀池(8);所述进水水箱的进水口与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脱水液连通,进水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进水泵(2)与缺氧反应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8)设有排泥管和阀门(9),该排泥管并通过污泥回流泵(10)经污泥回流管路与缺氧反应器(3)连通;缺氧反应器(3)内设有搅拌器(11);所述第一、二、三、四好氧反应器中设有边长为0.5?1.5cm的正立方体形固定填料(15),该四个好氧反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生物膜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是:设有依序连通的用以储存高氨氮浓度的消化污泥脱水液的进水水箱(I)、缺氧反应器(3)、第一好氧反应器(4)、第二好氧反应器(5)、第三好氧反应器¢)、第四好氧反应器(7)和沉淀池(8);所述进水水箱的进水口与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脱水液连通,进水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进水泵(2)与缺氧反应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8)设有排泥管和阀门(9),该排泥管并通过污泥回流泵(10)经污泥回流管路与缺氧反应器(3)连通;缺氧反应器(3)内设有搅拌器(11);所述第一、二、三、四好氧反应器中设有边长为0.5-1.5cm的正立方体形固定填料(15),该四个好氧反应器底部均设有与空气压缩机(12)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勇张树军常江甘一萍张亮孟春霖韩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