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国英专利>正文

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271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包括呈U型车梁、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后叉组件、脚踏板组件、前轮、后轮、鞍座组件和设于车梁内腔内电池,在车梁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前翻转关节后翻转关节,使前叉组件绕前翻转关节翻转后带动前轮落入车梁所包围的范围内,同时后叉绕后翻转关节翻转后轮同时落入车梁的包围范围内,所述后叉组件上固定有自发电装置,通过骑行时后轮转动带动自发电装置进行发电,发电电能通过导线储存于电容中电池周边电容中,与电池电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带有自反馈式的发电装置,提高电池的使用时间,尤其适用于远途骑行,并且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大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特别是一种方便折叠携带,在车辆制动或下坡时能回收能量的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停放的时候比较占地方,因此,发展一种折叠后能够充分降低总体积的电动车,就能够利用箱式电动车高密度立体停车装置,为电动车成为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出行理念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口益拥堵、油价高涨的背景下,以上班及出行改用环保型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越来越有必要,为了使用者在路途遥远时能够同样使用自行车代步,通常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电池与电机进行动能供应,传统电动车的电池盒均体积较大,造成车架外观粗糙,同时车把多采用固定式或者组合式结构,这样的车把结构也使整车的体积有所增大,不便携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折叠电动车的公开方案,因为要照顾到最常见的链传动装置和以直管构成的车架结构,所以大部分方案中都会在车梁某一位置做出断点,在断点处加入铰链或转动关节从而达到叠合的目的,电动车以这样的方式折叠后往往还略显臃肿,如中国技术专利CN102442387A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组件、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前制动系统,车架组件前端设有车把组件,车把组件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包括呈U型车梁、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后叉组件、脚踏板组件、前轮、后轮、鞍座组件和设于车梁内腔内电池,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立管Ⅰ、车把立管Ⅱ和左右对称的两个把手,前叉组件、后叉组件均为单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管Ⅰ与车把立管Ⅱ为劣弧形,所述车把立管Ⅱ两端各通过一个自锁式旋转关节连接于车把立管Ⅰ与车梁之间,所述的鞍座组件包括鞍座管与鞍座,所述鞍座管为劣弧形,两端各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于前梁与鞍座之间,所述车梁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前翻转关节、后翻转关节,车梁的前上管与前叉组件绕前翻转关节翻转后带动前轮落入车梁所包围的范围内,后叉绕后翻转关节翻转后,后轮也落入车梁的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包括呈U型车梁、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后叉组件、脚踏板组件、前轮、后轮、鞍座组件和设于车梁内腔内电池,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立管1、车把立管II和左右对称的两个把手,前叉组件、后叉组件均为单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管I与车把立管II为劣弧形,所述车把立管II两端各通过一个自锁式旋转关节连接于车把立管I与车梁之间,所述的鞍座组件包括鞍座管与鞍座,所述鞍座管为劣弧形,两端各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于前梁与鞍座之间,所述车梁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前翻转关节、后翻转关节,车梁的前上管与前叉组件绕前翻转关节翻转后带动前轮落入车梁所包围的范围内,后叉绕后翻转关节翻转后,后轮也落入车梁的包围范围内;所述后叉组件上固定有自发电装置,所述后轮内壁设有后轮齿轮,该后轮齿轮与自发电装置外圈齿轮啮合,所述电容内置于车梁内腔内所述电池周边,与电池电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上设有与所述电容连接的冷暖座,所述的车梁中部设有与所述电容电控连接的冷暖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翻转关节包括连接车梁前上管的上管接头、连接车梁的下管接头、钮轮、垫块、自锁锁爪、柱销、锁爪导向块、燕尾槽外盖和弹簧,其中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同轴连接,上管接头可绕轴心旋转,钮轮穿过下管接头对应的通孔,一端通过螺纹旋入垫块,垫块通过钮轮限位于下管接头内侧,柱销一端插入上管接头内,套上弹簧后与内置于上管接头下方的空腔内的自锁锁爪固定,另一端限位于上管接头外侧,自锁锁爪位于锁爪导向块上,锁爪导向块另一侧固定于上管接头的燕尾槽外盖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英尹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尹国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