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双撑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2655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双撑脚,其包括:丝杆、与该丝杆传动连接的电机、与该丝杆螺纹配合的横梁、分别与该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撑杆、与各撑杆的底端铰接的撑脚杆;各撑脚杆顶端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啮合齿;邻近各啮合齿的外侧固定设有啮合座;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控制丝杆转动,进而通过横梁控制各撑杆上下同步位移;在各撑杆向下同步位移时,在啮合座与啮合齿的配合作用下,各撑脚杆下摆到位,并基本呈八字形;然后各撑杆继续向下同步位移,直至接触地面并撑起电动车或摩托车的后端部,进而固定车辆。整个过程可电动控制完成,无需人工费力,方便了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电动车或摩托车时,只要控制电机反向动作,撑脚可自动收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或摩托车用支撑装置,具体是一种电动双撑脚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用支撑装置,一般为带拉紧弹簧的斜撑或双撑脚,其中,双撑脚使用时需要将电动车或摩托车的后端部抬起,然后用脚将双撑脚推至下摆位置。上述传统双撑脚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尤其是重型电动车或摩托车,一般单个用户无法抬起车辆的后端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且无需费力的电动双撑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双撑脚,其包括:丝杆1、与该丝杆I传动连接的电机2、与该丝杆I螺纹配合的横梁3、分别与该横梁3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撑杆4、与各撑杆4的底端铰接的撑脚杆6 ;各撑脚杆6顶端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啮合齿6-1 ;邻近各啮合齿6-1的外侧固定设有啮合座5。在所述横梁3邻近所述丝杆I的顶部时,所述啮合座5与啮合齿6-1彼此啮合,使所述的一对撑杆4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对撑杆4的底端处于相邻状态;在所述横梁3位移至邻近所述丝杆I的底部时,所述啮合座5与啮合齿6-1彼此分离,所 述的一对撑杆4适于呈撑开状态,即呈八字形。所述撑杆4的底端为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双撑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杆(1)、与该丝杆(1)传动连接的电机(2)、与该丝杆(1)螺纹配合的横梁(3)、分别与该横梁(3)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撑杆(4)、与各撑杆(4)的底端铰接的撑脚杆(6);各撑脚杆(6)顶端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啮合齿(6?1);邻近各啮合齿(6?1)的外侧固定设有啮合座(5);在所述横梁(3)邻近所述丝杆(1)的顶部时,所述啮合座(5)与啮合齿(6?1)彼此啮合,使所述的一对撑杆(4)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对撑杆(4)的底端处于相邻状态;在所述横梁(3)位移至邻近所述丝杆(1)的底部时,所述啮合座(5)与啮合齿(6?1)彼此分离,所述的一对撑杆(4)适于呈撑开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双撑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杆(I)、与该丝杆(I)传动连接的电机(2)、与该丝杆(I)螺纹配合的横梁(3)、分别与该横梁(3)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撑杆(4)、与各撑杆(4)的底端铰接的撑脚杆(6); 各撑脚杆(6)顶端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哨合齿(6-1); 邻近各啮合齿(6-1)的外侧固定设有啮合座(5); 在所述横梁(3)邻近所述丝杆(I)的顶部时,所述啮合座(5)与啮合齿(6-1)彼此啮合,使所述的一对撑杆(4)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对撑杆(4)的底端处于相邻状态; 在所述横梁(3 )位移至邻近所述丝杆(I)的底部时,所述啮合座(5 )与啮合齿(6-1)彼此分离,所述的一对撑杆(4)适于呈撑开状态,即对撑杆(4)呈垂直分布或呈八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双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4)的底端为U形叉头(4-1); 所述撑脚杆(6)的顶端通过一销轴铰接在所述U形叉头(4-1)上; 在所述销轴(7)上套设有扭簧(8),该扭簧(8)的弹力适于驱使相应的撑脚杆(6)下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双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通过一蜗轮蜗杆减速机与所述丝杆(I)传动连接; 所述啮合齿(6-1)的配合面为弧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鹤蔡华勇孙云鹏孙道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爱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