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860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3:30
本实用新新型属于管材脱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PE管管材脱模模具,包括芯模,芯模头部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体结构和与第一圆柱体相连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周向表面套设有一圈垫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在管材脱模过程中,管材经过设置的垫套时,由于受热膨胀,管材与垫套之间的间隙又很小,因此管材内壁将与垫套表面接触,经垫套表面刮磨,脱模后的管材内壁十分光滑,大大提高了管材的脱模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新型属于管材脱模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PE管管材脱模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管材脱模工艺中,由于管材内壁与芯模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导致脱模后管材的内壁光滑度不高,比较粗糙,影响管材脱模质量。而一般的脱模模具,尤其是PE管管材脱模模具在芯模与管材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是必要的,一是为了调整管材的厚度,二是为管材脱模受热膨胀预留空间(预留的空间足以使管材受热膨胀后,管材内壁也不会与芯模内表面接触),防止管材变形,这样脱模后管材内壁粗糙就不可避免,现有的管材脱模模具普遍存在这一缺陷,而使整个芯模外表面与管材内壁间隙缩小或无间隙,将不能满足管材厚度调节的需求,并且管材若直接接触芯模(由于芯模为铁材料制成),脱模时将极易使管材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管材脱模后,内壁粗糙,脱模质量差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包括芯模,:芯模头部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体结构和与第一圆柱体相连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周向表面套设有一圈垫套。本技术所述的垫套为采用聚四氟材料制成的环状套体,由于聚四氟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因此用于脱模模具,不会受高温影响变形,而且聚四氟材料摩擦系数极低,不易与管壁发生粘连。所述垫套的厚度不大于第一圆柱体结构与第二圆柱体结构半径的差值。这样设计是为了脱模时,使垫套周向表面与管材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这里所说的间隙远远小于为设置垫套时,第一圆柱体周向表面与管材内壁之间的间隙),以给管材受热膨胀预留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首先,为了满足芯模整体大部分要与管材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使脱模时管材厚度可调,受热膨胀有足够的空间,本技术旨在改进芯模头部:芯模头部设计成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一圆柱结构和该第一圆柱结构相连的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圆柱结构,并在第一圆柱结构周向表面套设一圈垫套,在管材脱模过程中,管材经过该垫套时,由于受热膨胀,管材与垫套之间的间隙又很小,因此管材内壁将与垫套表面接触,经垫套表面刮磨,脱模后的管材内壁十分光滑,大大提高了管材的脱模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由于本技术旨在芯模头部进行改进,因此本实施例只示出了芯模头部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包括芯模,芯模具有芯模头部1,芯模头部I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体结构4和与第一圆柱体相连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体结构5,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4的周向表面套设有一圈垫套2,所述的垫套2为采用聚四氟材料制成的环状套体,所述垫套2的厚度不大于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半径差值,即垫套2套设于第一圆柱体结构上时,垫套2的厚度与第一圆柱体半径值之和等于或者略小于第二圆柱体结构的半径值。本实施例如图所示,优选第二种略小于的情况,因此种设计垫套表面与管材内壁之间预留了一点间隙,给管材受热膨胀提供空间,脱模效果更好,当然即使未预留间隙,也可达到本技术脱模后管材内壁更加光滑的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结构4和第二圆柱体结构5由拧入螺纹孔3中的螺栓固定在一起。本技术改进后的脱模模具,在管材脱模过程中,管材经过该芯模头部设置的垫套时,由于受热膨胀,管材与垫套之间的间隙又很小,因此管材内壁将与垫套表面接触,经垫套表面刮磨,脱模后的管材内壁十分光滑,大大提高了管材的脱模质量。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包括芯模,其特征在于:芯模头部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体结构和与第一圆柱体相连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周向表面套设有一圈垫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管材脱模模具,包括芯模,其特征在于:芯模头部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体结构和与第一圆柱体相连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周向表面套设有一圈垫套。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贤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锦利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