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37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主要包括组设于加工机刀座顶端固定座的上接头,以及组设于该上接头下方的下接头;该上接头设一输入通道,连接于切削液供给源及高压空气源,切削液及高压空气择一地被导入该输入通道中,对该上接头施予一背压,该高压空气亦被导入该下接头中,对该中央流道的上接环及下接环的接合处吹入高压空气,以抵消该上接环的背压,解决了下接环因紧密接触于高速磨擦时过热烧毁的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工作机械的切削液回转接头有关,更详而言之,是一种可输送 切削液及高压空气的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背承扶术习知切削液回转接头,其结构基本如图l、图2,包括组设于加工机刀座顶端固定座的上接头IO,以及组设于该上接头10下方的下接头20。该上接头10与该下接 头20提供一中央流道11、 21,该上接头10的中央流道11中枢设一上接环12,该下接 头20的中央流道21中枢设一下接环22,该下接环22与马达本体70内的心轴71组接, 马达本体70与该下接头20固定。该上、下接环12、 22皆为陶瓷体,其与该心轴71 的中心设有衔接贯通的中心通孔13、 23、 73。该上接头10以一输入通道14连接切削 液供给源(图未示),经由上、下接环12、 22上述该等中心通孔13、 23、 73而可进一 步输注于工作机械的刀具与工件加工位置,发挥冷却、润滑、排除切屑等功能。该 下接头20设有空气轴封24、排水口25、排气孔26以及残水排水孔27。该排水口25 连通该中央流道ll、 21,且对应上接环12及下接环22的接合处,将接合处渗出的切 削液加以排除;该空气轴封24连接高压空气源,对该上、下接环12、 22接合处下方 位置的中央流道21输送高压空气,迫使渗出至该下接环22与中央流道21之间的微量 切削液回流至该排水口25排出。该排气孔26位于该空气轴封24的下方位置,连接该 中央流道21,用以排除中央流道21中的高压空气。该残水排水孔27则位在该下接头 20的最下端,连通该中央流道21,用以排除中央流道21中所残留的切削液。上述液体用的回转接头,切削液经上接头10的输入通道14输入,利用流体本身 压力推压该上接环12,使其受一背压而与该下接环22紧密接触,以便将切削液注入 该上、下接环12、 22的中心通孔13、 23。但该下接环22因组接于心轴71,为高速转 动元件,与不旋转的上接环12形成高速磨擦,但因切削液的液体比热大,因此可即 时将磨擦所产生的热带走,而不会使上、下接环12、 22烧毁。但是,若要利用上述回转接头进行中心吹气,对工件加工位置吹屑,则会造成 上、下接环12、 22烧毁的问题。因为高压空气由上接头10的输入通道14输入,空气 压力对该上接环12形成背压,同样使该上接环12与下接环22密合接触,但因空气的 比热小,无法即时将上、下接环12、 22磨擦所产生的热带走,上、下接环12、 22即易烧毁。因此,上述液体用的回转接头无法执行中心吹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以克服上 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使上述液体用的回转接头可以执行中心吹气,且上、下接环的 接触条件与无吹气、无吹油时相当,避免上、下接环因紧密接触于高速磨擦时过热 烧毁的问题。一种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主要包括组设于加工机刀座顶端固定 座的上接头,以及组设于该上接头下方的下接头;该上接头与该下接头具有一中央 流道,该上接头的中央流道中枢设有一上接环,该下接头的中央流道中枢设有一下 接环,该上、下接环均具有可衔接贯通的中心通孔;该上接头设有一输入通道与该 上接环的中心通孔相连通;该下接头设有空气轴封、排水口、排气孔以及残水排水孔,均与该中央流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输入通道与切削液供给源及高压空 气源相连接。其中,该高压空气源连接在用于将其导入该下接头的上述排水口上。其中,该排水口与一第二管制阀相连接,该第二管制阀再与该高压空气源 相连接,该第二管制阀具有用于将高压空气源导入该排水口中的第一路径及用 于导出该排水口中切削液的第二路径。该输入通道连接于切削液供给源及高压空气源,切削液及高压空气择一地被导 入该输入通道中;该高压空气被导入该输入通道,对该上接头施予一背压,该高压 空气亦被导入该下接头中,对该中央流道的上接环及下接环的接合处吹入高压空 气,以抵消该上接环的背压。本新型进步效果本技术达成的目的及功效在于使先前技术中液体用的 回转接头可以执行中心吹气。执行中心吹气时,上接环呈现无背压状态,使上、下 接环的接触条件与无吹气、无吹油时相当,避免上、下接环因紧密接触于高速磨擦 时过热烧毁的问题。附图说明图l:是习知切削液回转接头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2-2剖面图。图3:是本案平面外观及相关装置配置图。图4:是图3中4-4剖面图,表示回转接头执行中心出水。图5:是图4中5-5剖面图,表示回转接头执行中心出水。图6:是沿续图4的剖面,表示回转接头执行中心吹气。图7:是沿续图5的剖面,表示回转接头执行中心吹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图5,本技术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是利用先 前技术的液体用回转接头加以改良。关于该回转接头结构大致上与先前技术雷同, 包括组设于加工机刀座顶端固定座的上接头IO,以及组设于该上接头10下方的下接头20。该上接头10与该下接头20提供一中央流道11、 21,该上接头10的中央流道11 中枢设一上接环12,该下接头20的中央流道21中枢设一下接环22,该下接环22与马 达本体70内的心轴71组接,马达本体70与该下接头20固定。该上、下接环12、 22 皆为陶瓷体,其与该心轴71的中心设有衔接贯通的中心通孔13、 23、 73。该上接头 10设一输入通道14连通该上接环12的中心通孔13,有数个径向设于该下接头20的孔 道与其中央流道21连通,包括, 一排水口25相对该上、下接环12、 22的接合处,一 空气轴封24连通对应该上、下接环12、 22接合处的下方位置; 一排气孔26位于该空 气轴封24的下方, 一残水排水孔27则位在该下接头20的最下端。 本技术改良特征在于-该输入通道14ii接于切削液供给源30以及高压空气源40,透过第一管制阀50 的管制,使切削液或高压空气择一地被导入该上接头10的输入通道14中。该排水口25透过一第二管制阀60连接于该高压空气源40,该第二管制阀60提供 第一及第二路径61、 62,该第一路径61于该输入通道14导入高压空气源时被开启, 该第二路径62于该输入通道14导入切削液时被开启;该第一路径61将高压空气源40 导入该排水口25中,该第二路径62为导出该排水口25中的切削液。如图4、图5,执行中心出水,切削液经上接头10的输入通道14导入,流体压力 对该上接环12形成背压,使该上接环12与该下接环22紧密接触,以便将切削液注入 该上、下接环12、 22的中心通孔13、 23。该第二管制阀60开启其第二路径62,使渗 溢至该中央流道21与下接环22的间隙中的少量切削液可由该排水口25经由该第二 路径62排除,该空气轴封24连接高压空气源40,对该上接环12及下接环22接合处的 下方位置输送高压空气,迫使渗出至该下接环22与中央流道21之间的微量切削液回 流至该排水口25排出。该排气孔26用以排除中央流道21中的高压空气。该残水排水 孔27用以排除中央流道21中的残留切削液。即使该上接环12因输入通道14导入切削 液的背压而密合接触于该下接环22,但因液体比热大因此可即时将上、下接环12、 22因旋转磨擦所产生的热带走,而不会使上、下接环12、 22烧毁。如图6、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执行中心吹气的切削液回转接头,主要包括组设于加工机刀座顶端固定座的上接头(10),以及组设于该上接头(10)下方的下接头(20);该上接头(10)与该下接头(20)具有一中央流道(11,21),该上接头(10)的中央流道(11)中枢设有一上接环(12),该下接头(20)的中央流道(21)中枢设有一下接环(22),该上、下接环(12,22)均具有可衔接贯通的中心通孔(13,23);该上接头(10)设有一输入通道(14)与该上接环(12)的中心通孔(13)相连通;该下接头(20)设有空气轴封(24)、排水口(25)、排气孔(26)以及残水排水孔(27),均与该中央流道(2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通道(14)与切削液供给源(30)及高压空气源(4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丙坤
申请(专利权)人:匠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