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云生专利>正文

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30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它是在旋转外套上方的钻夹头体外套接一个附加旋转外套,两个外套内分别嵌有一个圆环,两个圆环相互磨合、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通过旋转附加外套使凸轮对相互磨合而变化其轴向距离,这样便达到了上紧或松开夹头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上紧装置与钻夹头一体的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属机械夹具装置。它包括钻夹头体,三个外表面带有螺纹的卡爪、环形螺母及旋转外套。目前,机械领域中用于装夹圆柱柄钻头或刀具的各种钻夹头,都是用带有小圆锥齿轮扳手来旋转钻夹头外套实现对所夹持的钻头或刀具的夹紧或松开,但由于扳手与钻夹头是分离体,所以经常出现扳手丢失现象,结果给工作造成不便。本技术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方便的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本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与现有技术一样,它也包括钻夹头体1、三个外表面带有螺纹的卡爪2、环形螺母3及旋转外套4,环形螺母3体紧嵌在外套4内、其内螺纹与三个卡爪2的螺纹相啮合,所不同的是其上紧装置是在旋转外套4上方的钻夹头体1外套接着一个附加旋转外套5,外套5内紧嵌着一个圆环6与紧嵌在外套4上端的圆环7端面相磨合,两个圆环的相互磨合端面呈螺旋斜面、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在环形螺母3下端面对应的钻夹头体1的端面上开有环槽、其内下一个波浪环形弹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紧转动凸轮对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大型号上紧转动凸轮对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叙述参照图1,当旋转外套4时,紧嵌在其内的环形螺母3亦随之同步转动,于是与该螺母内螺纹相啮合的三个卡爪2便相对螺母3而同时向上或下移、呈松开或合拢趋势。在钻夹头呈合拢夹紧状态时,为了完全夹紧被夹持物,可正方向旋转附加外套5,紧嵌在其内的圆环6便亦随之正向转动。圆环6与紧嵌在外套4上的圆环7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二者配合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二者磨合面采用的螺旋斜面,所以二者相对磨擦转动时必然要改变二者之间轴向距离。这样,圆环6的正向转动就将逐渐使圆环7及外套4受力而下移直至圆环螺母3的下端面压迫波浪状环形弹簧8,使三个卡爪2收得更紧。若要松开,只需反转外套5,即可解除圆环6对圆环7的压力,则圆环7在弹簧8作用下又将上移而使卡爪2松开。对较大型号钻夹头,需夹持力较大,所以本实施例可采用图3所示的转动凸轮对结构,即在凸轮圆环6、7之间悬浮连接一个中间圆环10以增大螺旋轴向可移距离。权利要求1.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包括钻夹头体1、三个外表面带有螺纹的卡爪2、环形螺母3及旋转外套4,环形螺母3体紧嵌在外套4内、其内螺纹与三个卡爪2的螺纹相啮合,其特征是在旋转外套4上方的钻夹头体1外套接一个附加旋转外套5,外套5内紧嵌着一个圆环6与紧嵌在外套4上端的圆环7端面相磨合,两个圆环的相互磨合端面呈螺旋斜面、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在环形螺母3下端面对应的钻夹头体1的端面上开有环槽、槽内下一个波浪状环形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系一种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它是在旋转外套上方的钻夹头体外套接一个附加旋转外套,两个外套内分别嵌有一个圆环,两个圆环相互磨合、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通过旋转附加外套使凸轮对相互磨合而变化其轴向距离,这样便达到了上紧或松开夹头目的。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上紧装置与钻夹头一体的优点。文档编号B23Q3/14GK2084858SQ9022642公开日1991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云生 申请人:李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与上紧装置一体的钻夹头,包括钻夹头体1、三个外表面带有螺纹的卡爪2、环形螺母3及旋转外套4,环形螺母3体紧嵌在外套4内、其内螺纹与三个卡爪2的螺纹相啮合,其特征是:在旋转外套4上方的钻夹头体1外套接一个附加旋转外套5,外套5内紧嵌着一个圆环6与紧嵌在外套4上端的圆环7端面相磨合,两个圆环的相互磨合端面呈螺旋斜面、构成螺旋端面凸轮对,在环形螺母3下端面对应的钻夹头体1的端面上开有环槽、槽内下一个波浪状环形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云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