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调整装置(Einstellvorrichtung),其带有用于调节泵(其经由工作管路将介质输送至工作地点)的输送能力(Foerderleistung)的至少一个调整单元,其中,调整单元包括调整缸(Stellzylinder),其经由控制管路与工作地点相连接且考虑介质的在那里存在的工作压力作为在调整缸进给时作用到调整缸上的进给力(Zustellkraft)。由此使用该工作压力用于调整缸的进给或对此起作用。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中,从文件DE102004039713A1中得出一种调整装置,其以至少一个调整单元根据至少一个参数应用压力介质的压力以影响泵单元的输送能力。对此使用两个节流部位,其彼此成排地来布置。对于冷的发动机和冷的压力介质,由于在第一节流部位处的较大的节流效果早就在调节单元处建立有大的压力或调节压力(Stelldruck),使得调整活塞被移向压力弹簧。泵单元早就在其输送量上被限制且避免在内燃机的低转速下过高的压力和由此引起的功率损失。对于热的发动机和热的压力介质,由于第一节流部位相对于第二节流部位较小的节流效果调节压力在内燃机的较高的转速下才建立,使得与压力介质的由于温度变化的粘度变化相匹配,泵单元的输送量在较高的转速下才被减少。利用第二节流部位能够可靠地避免主油道中的由第一节流部位引起的不希望的压力波动。泵通常在文章“KraftstoffeinsparpotentialdergeregeltenPendelschieberpumpe”(发动机技术报、MTZ02,2010、104到109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的调整装置,其带有用于调节泵(2)的输送能力的至少一个调整单元(1),所述泵(2)经由工作管路(4)将介质输送至工作地点(5),其中,所述调整单元(1)包括调整缸(9),其经由控制管路(10)与所述工作地点(5)相连接且介质的在那里存在的工作压力在所述调整缸(9)进给时作为作用于所述调整缸(9)的进给力FZ起作用,其特征在于,来自复位单元(11)的复位力FR作用到所述调整缸(9)上,其反作用于所述进给力FZ,其中,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带有节流效果的通流有介质的压力管路(12)且所述复位力FR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压力管路(12)的压力引起,其中,所述压力管路(12)优选地将所述泵(2)的流出侧(13)与流入侧(1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5 DE 102011120082.0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调整装置,其带有用于调节泵(2)的输送能力的至少一个调整单元(1),所述泵(2)经由工作管路(4)将介质输送至工作地点(5),其中,所述调整单元(1)包括调整缸(9),该调整缸(9)经由控制管路(10)与所述工作地点(5)相连接且介质的在那里存在的工作压力在所述调整缸(9)进给时作为作用于所述调整缸(9)的进给力FZ起作用并且来自复位单元(11)的复位力FR作用到所述调整缸(9)上,其反作用于所述进给力FZ,其中,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带有节流效果的通流有介质的压力管路(12)且所述复位力FR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压力管路(12)的压力引起并且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由支撑部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可移动地支承的主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路(12)将所述泵(2)的流出侧(13)与流入侧(14)相连接,-所述调整缸(9)作用于阀元件(20)且所述阀元件(20)影响调节管路(19)中的调节介质至用于调节所述泵(2)的输送能力的所述泵(2)的调整元件(21)的连接且所述复位力FR作用于所述阀元件(20),其中,-所述主体(16)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18),使得对于粘稠的介质,高的复位力FR作用于所述阀元件(20),而对于低粘性的介质,较低的复位力FR作用于所述阀元件(20)并且-在所述压力管路(12)中引导的介质能够流过所述节流元件(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蓄能器(15),除了由所述压力管路(12)中的压力引起的所述复位力FR之外其至少部分地抵消所述进给力FZ。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6)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相对运动的路程相应于所述调整缸(9)的调整路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调整缸(9)的运动和/或通过所述复位单元(11)的可移动地支承的主体(16)的运动实现所述阀元件(20)的影响或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路(19)从所述工作管路(4)中在过滤器(7)之前和/或在消耗器(6)之前或者从所述压力管路(12)中在所述复位单元(11)之前分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1)的流入侧的压力管路(12a)作为离所述泵(2)最近的分支(22)布置在所述泵(2)的压力侧上并且/或者所述复位单元(11)的流出侧的压力管路(12b)作为离所述泵(2)最近的至所述泵(2)的抽吸侧的供给部(23)来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20)构造成能够无级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15)在其复位力作用和/或进给力作用FR、FZ中构造成能够无级调节并且/或者所述调整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互相影响的蓄能器(15)用于阻止起振。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路(12)的节流效果通过构造成海绵状或者漏斗状的区域(24)来实现。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佩特,
申请(专利权)人: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