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双平面插补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418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并根据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可以对要加工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进行绘制、插补和计算,保证了上下表面加工速度的均匀。实践证明,使用本方法进行工件锥度线切割的加工控制,克服了原有加工方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切割效率。另外,对工件进行异面加工时的上下平面加工精度同样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所属
本方法属于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系统中的线切割数控加工技术。线切割数控机床还有第三种锥度加工控制方法,即四维轨迹线性联动法。这第三种加工控制方法虽能加工异面工件,但精度误差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来自对圆弧的线性化计算,使得加工精度进一步下降,且线性化后的整个曲线加工程序数量太大,不易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分别绘制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图形,并分段对应;(2)在对应段内分别按工件的上下表面的图形进行插补——双平面插补。在插补过程中,无论是工件上平面插补一步,还是下平面插补一步,都要把其折算为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步数;(3)在进行比例折算时,是以上下表面进给一个μ为单位,所以XY和UV的进给除了整数部分外,还有小数,并对小数进行积累,当小数满一个μ时补充进给;(4)在上下平面对应段内,适当选择协调函数以实现上下表面加工速度的均匀,这样加工出的工件,其上下形状尺寸与图纸相符,侧面过渡也较平滑,达到高精度要求。我们根据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控制软件。经实践证明,使用本方法进行工件锥度线切割的加工控制,克服了原有加工方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切割效率。另外,对工件进行异面加工时的上下平面加工精度同样较高。图2为下表面插补计算方法示意图。图3为上表面插补计算方法示意图。定义如下五个参数S上为上表面应该插补进给的总数;S下为下表面应该插补进给的总数;S上’为当前上表面已经插补进给的步数;S下’为当前下表面已经插补进给的步数;SJ为上下表面合起来插补的总步数(SJ=S上+S下)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满足 即S下S上’-S上S下’=0,则能保证上下表面的插补进给是按比例均匀进行的,如果 即S下S上’-S上S下’>0,则应该进行下表面的插补进给。因此,可以设协调函数为FS=S下S上’-S上S下’,来控制上下表面的插补进给的按比例进行。当FS≥0时,下表面插补进给;当FS<0时,上表面插补进给。(b)协调函数的计算当下表面插补一步后,S下’←S下’+1S下S上’-S上(S下’+1)=S下S上’-S上S下’-S上即FS的计算公式为FS←FS-S上当上表面插补一步后,S上’←S上’+1S下(S上’+1)-S上S下’=S下S上’-S上S下’+S下即FS的计算公式为FS←FS+S下4.下表面插补计算当下表面插补进给时,应保持电极丝与上表面的交点的位置不变,如图2所示,下表面的进给量为ΔD,XY拖板带动电极丝的进给量ΔX,UV拖板带动电极丝的进给量为ΔU,根据几何关系,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量ΔX=ΔD×(h+H下)/hΔU=ΔD×H上/h(ΔU方向与ΔX方向相反)考虑到XY拖板的移动实际为工件在移动,这时UV拖板的位置与工件也作相对运动,所以,在ΔU的方向上(与ΔX反方向)还要加上ΔX的位移量,即ΔU=ΔU+ΔX5.上表面插补计算当上表面插补进给时,应保持电极丝与下表面的交点的位置不变,如图2(b)所示,设上表面的进给量为ΔD,XY拖板带动电极丝的进给量ΔX,UV拖板带动电极丝的进给量为ΔU,根据几何关系,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量ΔX=ΔD×H下/hΔU=ΔD×(h+H上)/h+ΔX6.误差的处理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量是按照比例公式求得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整数值。但实际的进给步数只能通过整数来表示,因此在进给过程中,必须将进给量的小数位积累处理。举例来说,H下=37.5mm,h=32mm,H上=53.5mm,当下表面插补一步,即ΔD=1μ时ΔX=ΔD×(h+H下)/h=1μ×(32+37.5)/32=2.172μΔU=ΔD×H上/h+ΔX=1μ×5.35/32+2.172μ=3.844μ此时,XY拖板在X方向上进给2μ,UV拖板在U方向上进给3μ,XY拖板和UV拖板交替进给后,将剩余进给量0.172μ和0.844μ分别累加到X方向和U方向的误差寄存器中,并判断误差寄存器内的数值是否大于1μ,如果满足条件,则相应地在X方向或U方向上进给一步,并在误差寄存器中减去1μ,如果小于1μ,继续进行下面的插补进给,每次进给后都要累加误差,及判断误差寄存器的值,以决定是否进给。这样处理,可以将误差范围控制在1μ之内。这样处理后不仅提高了加工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加工的精度。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在上下平面对应段内,适当选择协调函数进行插补计算以实现上下表面加工速度的均匀,具体的绘制、插补、计算和处理方法是(a)分别绘制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图形,并分段对应;(b)在对应段内分别按工件的上下表面的图形进行插补,在插补过程中,无论是工件上平面插补一步,还是下平面插补一步,都要把其折算为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步数;(c)在进行比例折算时,是以上下表面进给一个μ为单位,所以XY和UV的进给步数除了整数部分外,还有小数,对其小数位进行积累处理,当小数满一个μ时补充进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上述加工方法通过控制卡送出软件对XY及UV的四轴控制信号,信号经放大处理后驱动机床步进电机工作,从而使机床上XY、UV拖板作相对运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并根据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可以对要加工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进行绘制、插补和计算,保证了上下表面加工速度的均匀。实践证明,使用本方法进行工件锥度线切割的加工控制,克服了原有加工方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切割效率。另外,对工件进行异面加工时的上下平面加工精度同样较高。文档编号B23Q15/00GK1418758SQ02148589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袁立新, 谭锡林, 缪明才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切割高精度双平面插补异面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下平面对应段内,适当选择协调函数进行插补计算以实现上下表面加工速度的均匀,具体的绘制、插补、计算和处理方法是:(a)分别绘制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图形,并分段对应;(b)在对应段内分别 按工件的上下表面的图形进行插补,在插补过程中,无论是工件上平面插补一步,还是下平面插补一步,都要把其折算为XY拖板和UV拖板的进给步数;(c)在进行比例折算时,是以上下表面进给一个μ为单位,所以XY和UV的进给步数除了整数部分外,还有小 数,对其小数位进行积累处理,当小数满一个μ时补充进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立新谭锡林缪明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