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4004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箱体,上述箱体的腔室依次分隔成相连通的进风室、加热室和出风室,上述进风室开设有进风口,上述出风室开设有出风口,上述加热室内设有陶瓷电加热管,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引出上述加热室外的电极引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风发生装置,由于电热元件采用陶瓷电加热管,陶瓷电加热管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快、热惯性小,耐高温、耐腐蚀,热化学性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绝缘强度高,无污染,与其它电加热元件相比可节能30%左右的特点,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省电节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加热设备,具体是一种热风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蓄电池制造行业的烘干步骤中,通常采用两种烘干方式,其一是冷风烘干,另一是热风烘干。其中用于热风烘干用的热风发生装置,其加热管一般是采用不锈钢电加热管,不锈钢电加热管具有电热转换效率低,升温慢,耗电能的缺陷,使现有的热风发生装置普遍存在加热效果差,耗电的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热风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效效果佳,省电的热风发生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箱体,上述箱体的腔室依次分隔成相连通的进风室、加热室和出风室,上述进风室开设有进风口,上述出风室开设有出风口,上述加热室内设有陶瓷电加热管,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引出上述加热室外的电极引线。上述加热室为直平行六面体结构,上述进风室处于上述加热室的左侧,上述出风室处于上述加热室的右侧,上述进风口与上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上述进风室为向上述加热室方向渐扩的正四棱台结构,上述出风室为背向上述加热室方向渐缩的正四棱台结构。上述进风室的侧壁具有内外两层,且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上述出风室的侧壁具有内外两层,且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上述加热室内设有若干根上述陶瓷电加热管,各上述陶瓷电加热管横卧放置,且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第一端固定在上述加热室的前侧壁上,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第二端固定在上述加热室的后侧壁上,各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导线并联在一起,各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导线并联在一起,且其一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相应设有上述电极引线。上述陶瓷电加热管包括陶瓷芯棒和导电线,上述陶瓷芯棒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端端面上分别套设有固定套,上述加热室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上述固定套紧配合地套装于上述安装孔内,上述固定套的一端端部伸出上述上述加热室外,上述导电线沿上述陶瓷芯棒的长度方向缠绕在上述陶瓷芯棒外,上述导电线的第一端伸入上述陶瓷芯棒内,且该端端部伸出上述陶瓷芯棒第一端端面处的固定套外,各上述导电线的第一端端部通过上述第一导线并联在一起,上述导电线的第二端伸入上述陶瓷芯棒内,且该端端部伸出上述陶瓷芯棒第二端端面处的固定套外,各上述导电线的第二端端部通过上述第二导线并联在一起。上述加热室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可前后开启的开启门,上述开启门上设有把手。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一种热风发生装置,使用时通过两电极引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陶瓷电加热管通电发热,此时,当冷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并经进风室至加热室时,冷空气与陶瓷电加热管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并经出风室从出风口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电热元件采用陶瓷电加热管,陶瓷电加热管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快、热惯性小,耐高温、耐腐蚀,热化学性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绝缘强度高,无污染,与其它电加热元件相比可节能30%左右的特点,即本技术的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省电节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中陶瓷电加热管的立体图。图中:箱体I 进风室11进风口111 保温层112加热室 12 开启门121、122出风室 13 出风口131保温层 132 陶瓷电加热管2陶瓷芯棒 21 固定套211、212导电线22 导线3电极引线 31 导线4电极引线 41 把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I的腔室依次分隔成相连通的进风室11、加热室12和出风室13,该加热室为直平行六面体结构,该进风室11处于该加热室12的左侧,该出风室13处于该加热室13的右侧,且该进风室11为由左向右渐扩的正四棱台结构,出风室13为由左向右渐缩的正四棱台结构,该进风室11上开设有进风口 111,出风室13上开设有出风口 131,进风口 111与出风口 131相对设置。加热室12内安装有若干根横卧放置的陶瓷电加热管2,陶瓷电加热管2包括陶瓷芯棒21和导电线22,陶瓷芯棒21的前后两端分别相应固定在加热室12的前、后两侧壁上,且陶瓷芯棒21的前端端面和后端端面上分别套设有固定套211、212,加热室1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固定套211、212相应紧配合套装于内的安装孔,固定套211、212分别相应地套装于两安装孔内,且固定套211、212前端端部均相应伸出加热室12的前、后侧壁外,该陶瓷芯棒21的前、后两端通过固定套211、212与加热室12的前、后侧壁上安装孔的配合可固定安装于加热室12的前、后侧壁上,导电线22沿陶瓷芯棒21的长度方向缠绕在陶瓷芯棒21外,且导电线22的前端伸入陶瓷芯棒21内,且该端端部伸出固定套211外,导电线22的后端伸入陶瓷芯棒21内,且该端端部伸出固定套212外,各导电线22的前端通过导线3并联在一起,后端通过导线4并联在一起,且其一导线3设有电极引线31,其一导线4设有电极引线41。本技术的一种热风发生装置,使用时通过两电极引线31、32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各陶瓷电加热管2通电发热,此时,当冷空气从进风口 111流入并经进风室11至加热室12时,冷空气会与陶瓷电加热管2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形成的热空气经出风室13从出风口 131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电热元件采用陶瓷电加热管2,陶瓷电加热管2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快、热惯性小,耐高温、耐腐蚀,热化学性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绝缘强度高,无污染,与其它电加热元件相比可节能30%左右的特点,即本技术的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省电节能的优点;同时,进风室11和出风室13的正四棱台结构可对空气起到弓I流作用。本技术中,加热室12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可前后开启的开启门121、122,开启门121、122上设有把手5,电极引线31、41穿出该开启门121、122夕卜,该开启门121,122的设置一方面可方便组装人员对各陶瓷加热管2的并联连接,另一方面还对各陶瓷加热管2的导电线22的端部起到防水保护作用。本技术中,可将进风室11的四侧壁均设置成内外两层,且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112,该出风室13的四侧壁均具有内外两层,且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132,这样利用进风室11的四侧壁和出风室13的四侧壁的双层结构,可提高热风发生装置的保温效果,使热风发生装置更省电。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述箱体的腔室依次分隔成相连通的进风室、加热室和出风室,上述进风室开设有进风口,上述出风室开设有出风口,上述加热室内设有陶瓷电加热管,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引出上述加热室外的电极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室为直平行六面体结构,上述进风室处于上述加热室的左侧,上述出风室处于上述加热室的右侧,上述进风口与上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上述进风室为向上述加热室方向渐扩的正四棱台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风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述箱体的腔室依次分隔成相连通的进风室、加热室和出风室,上述进风室开设有进风口,上述出风室开设有出风口,上述加热室内设有陶瓷电加热管,上述陶瓷电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引出上述加热室外的电极引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碧锋施春生周光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