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树军专利>正文

高效换热暖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626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换热暖风炉,炉体内的燃烧室的燃烧烟气由纵烟火管束及烟火管束上端连通的集烟箱、上方横烟火管束和烟囱上升通道运行,纵、横双向布置的烟火管束有效的延长了燃烧烟气在炉内的行程,使换热面得到了增大,特别是将冷风向热能最为集中和充沛的燃烧室部分引导和冲刷,既能使冷风充分吸热,提高热交换率,使用寿命得到明显延长,而且具有整体体积小、占地空间减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将燃烧释放热量传递给冷空气、输出热风的暖风炉。
技术介绍
暖风炉在畜禽养殖、温棚种植或高效烘干等领域广泛应用,现有的暖风炉构造虽也较为多样,大多数炉构造的组成是由下方燃烧室、中间的烟火管束和上方的烟囱箱及烟囱构成,中间的烟火管束连通燃烧室和烟囱箱,冷空气横向引入炉内,横扫烟火管束完成换热,引风口和热风出口设在炉体对侧,为增加冷空气于炉内的行程,热风出口高于引风口设置。在该结构基础上还出现有多种暖风炉改进结构,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效果也各有千秋,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有燃烧室热量随燃烧烟气直行无阻上升,上行流程较快,在未能充分与管壁以及管壁与冷空气换热的情况下即被排至炉外,因而空气换热效率低、热能浪费量大,另外,现有暖风炉的体积普遍庞大,与工作效能极不相衬,燃烧室几乎占整体炉的一半;再有,只有烟火管束、燃烧室上表面和烟囱下表面为换热面,构成换热面的结构极为有限,而冷风流程几乎扫不到热量最为集中的燃烧室上表面以及与烟火管束的相通端,很容易被烧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暖风炉。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换热暖风炉技术方案,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高效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换热暖风炉,炉体(1)开设有回风口(10)和出风口(20),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下方为燃烧室(2)、中间的纵烟火管束(3)及烟火管束上端连通的集烟箱(4)、上方横烟火管束(5)和烟囱(9)构成,炉体与燃烧室、纵烟火管束、集烟箱和横烟火管束之间为冷空气换热空间(18),横烟火管束(5)至少一端设有回转烟箱,烟囱箱与一端回转烟箱相通,由纵烟火管束、集烟箱、回转烟箱、横烟火管束直至烟囱箱构成燃烧烟气于炉体内盘行上升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暖风炉,炉体(I)开设有回风口(10)和出风口(20),其特征在于炉体(I)内下方为燃烧室(2)、中间的纵烟火管束(3)及烟火管束上端连通的集烟箱(4)、上方横烟火管束(5)和烟囱(9)构成,炉体与燃烧室、纵烟火管束、集烟箱和横烟火管束之间为冷空气换热空间(18),横烟火管束(5)至少一端设有回转烟箱,烟囱箱与一端回转烟箱相通,由纵烟火管束、集烟箱、回转烟箱、横烟火管束直至烟 箱构成燃烧烟气于炉体内盘行上升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暖风炉,其特征在于回风口(10)向下倾斜向炉体导风,由回风口流经纵烟火管束(3)的空气流动方向,相邻纵烟火管之间设有向下斜导风折流板(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换热暖风炉,其特征在于纵烟火管束(3)的纵烟火管具有与垂直向不大于10°的倾斜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换热暖风炉,其特征在于倾斜角为5-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换热暖风炉,其特征在于纵烟火管束(3)的各烟火管与垂线的倾斜角是由中心向周边布置呈渐增趋势,即呈由下向上辐射展开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暖风炉,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丛树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