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847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在循环凹槽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由循环凹槽、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构成冷却循环通道,所述气通道与冷却循环通道之间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同一零件上完成冷却及密封两个功能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循环通道畅通阻力小,不会形成死水区域;在同一截面上独力形成气密封及循环水通道;使电主轴整体外形结构美观,便于整机管路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主轴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电主轴结构紧凑,相对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使用环境差,其定子线圈及轴承的发热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电主轴结构紧凑,相对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使用环境差,其定子线圈及轴承的发热较大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在循环凹槽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由循环凹槽、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构成冷却循环通道,所述气通道与冷却循环通道之间相互隔离。所述循环凹槽为S形状。本技术在同一零件上完成冷却及密封两个功能组合。本技术的冷却循环通道畅通阻力小,不会形成死水区域;在同一截面上独力形成气密封及循环水通道;使电主轴整体外形结构美观,便于整机管路连接。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的表面展开结构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首I]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I,所述套筒I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2,所述套筒I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31,在循环凹槽31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 32,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 33,由循环凹槽31、冷却液入口 32和冷却液出口 33构成冷却循环通道3,所述气通道2与冷却循环通道3之间相互隔离。所述循环凹槽31为S形状。本技术在同一零件上完成冷却及密封两个功能组合。本技术的冷却循环通道畅通阻力小,不会形成死水区域;在同一截面上独力形成气密封及循环水通道;使电 主轴整体外形结构美观,便于整机管路连接。权利要求1.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在循环凹槽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由循环凹槽、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构成冷却循环通道,所述气通道与冷却循环通道之间相互隔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在循环凹槽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由循环凹槽、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构成冷却循环通道,所述气通道与冷却循环通道之间相互隔离。本技术在同一零件上完成冷却及密封两个功能组合。本技术的冷却循环通道畅通阻力小,不会形成死水区域;在同一截面上独力形成气密封及循环水通道;使电主轴整体外形结构美观,便于整机管路连接。文档编号B23Q11/12GK202943266SQ201220665958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朱永华 申请人:无锡博华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主轴新型冷却循环通道及密封通道组合结构,包括套接在电主轴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内部设有气通道,所述套筒的径向壁面的外表面设有循环凹槽,在循环凹槽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由循环凹槽、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构成冷却循环通道,所述气通道与冷却循环通道之间相互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博华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